引言:除去自主品牌中的长安、传祺或吉利,不少哈弗H7L的用户在购车前也同样考虑过福特、别克甚至奥迪。换言之,这是一帮善变系数最高、有着更多选择的人群!
我对哈弗的第一印象,始于2006年的厦门。
没错,虽然直到2013年哈弗品牌才正式成立,虽然彼时哈弗的英文还是HOVER而非HAVAL,虽然那以后我对它关注并不多......,但印象却如此清晰!不因为车,而是车上的人:开车的,是位帅气的黑人小伙儿,坐在副驾的,则是一位金发美女。
那些年,除了在北京,看到老外在路上开车的几率并不多,更何况开的是一辆纯国产。而“歪果仁”向来生猛的起步,让人不由盯住那车看了个仔细。
有意思的是,当时坐我副驾的也是金发,不过不是美女,而是来自法国标致运动部的技术专家——我俩正为即将上市的一款法系轿车做路试。
在标致307CC驰骋WRC的时代,能与这样的专家并肩作战是何等荣耀!
时过境迁,曾经三分天下的法系车为了挽救眼下进入临界点的占有率,在中国市场接连推出了数款SUV。但此时的哈弗,却早已成为中国SUV市场的不二赢家。
时间一晃已近11年,在接到邀请前往千岛湖参加哈弗H7L试驾会的9小时中转旅程中,我细细查阅了这台车的相关资料。当年那一刹的闪念亦再次跳出:哪些人会买这台车呢?
谁是哈弗H7L的购买者?
传统观念里,现阶段成就自主品牌的,是数量庞大的初级消费群体。对他们而言,预算是最重要却又是最容易被决定的。但售价介于15.18-19.38万元的哈弗H7L则明显将消费群体向上提升。
这群人将与H2 (售价8.68-11.88万元)或H6(售价8.88-14.68万元)的购买者不同,无论消费能力、消费习惯、审美偏好甚至对车辆的认知。
此前,我们曾做过的针对性调查发现“首次购车”、“通过网络而非实地对比”的H6车主不在少数。但类似的情形对H7L来说明显会变少,“这群人中存在许多二次甚至三次购车者,比首次购车者更加理性,也更愿意到不同品牌的4S店实地看车甚至参加试驾。
还有一点,这其中由哈弗原有车主升级而来的仅占2成,更多是第一次考虑这个品牌。他们中不少是合资品牌曾经的用户,对服务体系有自己的辨别方式和要求。”以上这些还可归纳为一条,他们手头上有更多预算。预算更多即表示选择更多。
无论造车的还是写车的总喜欢用“专业”方式划分竞品。但事实上只要多走访几位用户、经销商或在网络上搜索购车心得就会发现,这一消费级别的真实用户从不墨守陈规。
除去自主品牌中的长安、传祺或吉利,不少哈弗H7L的用户在购车前也同样考虑过福特、别克甚至奥迪。换言之,这是一帮善变系数最高、有着更多选择的人群!
在试驾现场能感觉到的一点,是哈弗在消费群体区隔上应该已有所考虑。细节之一是H7L的车尾铭牌,对比H2勋章式的5枚、H6的双色4枚,它更国际化地精简到3枚。
这种不经意间的简约仿佛巧妙区隔出不同群体的审美偏好;另一个细节,是现场的讲解展示没有了自主品牌最爱罗列和大肆宣传的中外供应商清单。这无疑是产品自信的表现,也更符合消费人群的接受习惯。
不得而知的,哈弗是否已经精准掌握了客群方向?
毕竟调研公司给每一个厂商的分析报告中,客户侧写的都是“积极向上”、“热爱家庭”、“事业顺利”的那一群。现实中,那些刺激消费者的购车理由,更能决定谁将是核心客群。
这是更值得谈论的,要知道国内汽车消费的主流观念,依然是“圈层对位”。很多人会在意别人眼中,自己开什么品牌、什么价位甚至什么国籍的车,会觉得开什么车与做什么业务,有很大关系。
那又是什么,促使他们愿意花十几二十万,购买一台自主品牌的SUV呢?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