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4年,美国发明家Jacob Perkins向外界展示了它研制的蒸汽压缩制冷循环技术,这也算是人类开启了制冷技术的大门,当时使用的制冷剂为乙醚。1886年,德国卡尔·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为动力的三轮汽车,并于同年1月29日立案获得专利。制冷技术的历史比汽车长很多年,但直至汽车诞生50多年后,空调系统才被真正装配到汽车上。
1939年,美国Packard汽车公司将空调系统装配到了自己的车型上。Packard在当时是一个豪华汽车品牌,空调系统的加入,大幅提升了车内的舒适性,产生了划时代的意义。虽然空调被发明,但制冷技术却一直都再不断进步,尤其是制冷剂的选择。名为R12的制冷剂(二氯二氟甲烷)是最早广泛运用了制冷剂,在一些年头较长的汽车上,依然能够能见有需要加注R12制冷剂的空调系统。在汽车空调领域,当时使用的唯一制冷剂就是R12。
1974年,Molina和Rowland发现,氟利昂泄漏到空气中后会释放破坏大气臭氧层的氯,因此有关氟利昂的负面声音开始涌现,进而引发了整个社会对于氟利昂的讨论。随着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提升,氟利昂制冷剂被逐渐冷落,而这也促使了新的技术变革。
时至今日,汽车空调制冷剂依然在不断探索的阶段,很多被认为好的制冷剂,也依然存在的许多问题,包括新型R134a制冷剂和R1234yf制冷剂等,并没有绝佳的选择。不过,人类的探索不会就此停歇,包括杜邦和霍尼韦尔两家公司,对于上述的新型制冷剂很有信心,依然再不断尝试。如今,空调可以算作是汽车最基础的标准配置,但实际上,汽车空调的技术还在不断进步,制冷剂在保证空调效果以外,环境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不过,这本身可能就是难以权衡的利弊,只是这个合适的平衡点,目前还未找到。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