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对于汽车结构和技术的了解变得愈发深入,除动力总成外,很多人在购车时,也开始逐渐关注起了底盘悬架。汽车悬挂包括弹性元件、减振器和传力装置等三部分,起到缓冲、减振和受力传递的作用。一般来说,根据结构的不同,汽车的悬架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即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对应之下,我们最为常见的就是多连杆式独立悬架以及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架。不知是从何时开始,汽车悬架也有了自己的“鄙视链”,多连杆自称是集舒适和操控于一身的完美解决方案,而扭力梁则是简陋和原始的代表,被冠以“板悬”的别称,甚至是被批得一文不值。
其实,存在即合理这句话还真是挺伟大的一个观点,因为它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放在汽车悬架这件事儿上,依然可以套用。半吊子,不懂装懂的才最误人子弟,就独立悬架而言,也正是因此而被捧上天的。
多连杆式独立悬架
多连杆式独立悬架普遍是指由三根或三根以上连接拉杆构成,能提供多个方向的控制力,使轮胎具有更加可靠的行驶轨迹。普遍认为,四连杆式和五连杆式悬架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多连杆结构,而三连杆甚至是双连杆,则表现相对较差一些。
不可否认,多连杆式独立悬架的舒适性很好,因为其能控制多个方向的作用力,配合不错的调校,确实能够带来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是,抛开调校谈结构,本身就有点儿“耍流氓”,因为某些角度来说,调校才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多连杆结构复杂,因此无论是研发实验成本还是制造成本也都相对较高,另外调校难度也会更大。
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架
扭力梁结构准确来说是属于“半独立”悬架,又称拖曳臂式悬架。扭力梁式半独立悬架比较特殊,因为从结构来看,它属于梁式非独立悬架的变种,但就性能来说,其更加贴近独立式结构。
这种悬架形式结构简单,重量轻且不过分占空间,得益于扭转梁的结构,后轮也无须进行定位。优点上看,其直线稳定性好,另外后轮胎的损耗也会相对更小。不足主要是由于两侧车轮会受到相互的起伏影响,导致舒适性略差。
其实,无论是多连杆式独立悬架还是扭力梁式非独立悬架,它们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而且不同的调校,也会直接影响到使用感受。我并不是想为扭力梁“伸冤”,只是单纯觉着,悬架的这条“鄙视链”,确实没什么意思。很多人往往只看中形式,而完全不在意意调校对于悬架表现的影响,我认为这多少有些本末倒置,毕竟悬架的好坏,还得看实际表现不是么?国人对于扭力梁的鄙视,我感觉更多的是来自于其结构简单和廉价,甚至只是觉着“非独立”三个字不好听,都好个面子。当然,这些都没问题,但在“拜高踩低”的时候,麻烦还是多少研究一下两者的优缺点为好。说白了,就是弄清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别听风就是雨,被人带节奏跟着乱喊,毕竟不懂装懂的胡喷,挺丢人的。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