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网上看了一篇文章,它总结了过去十年手机行业抛弃的一些设计,懂哥归类了一下分别由按键、塑料机身、屏幕材质以及滑盖翻盖等分体设计,而在软件上最大的变化就是由当年的百花齐放变成如今的安卓和ios两分天下,早年呼风唤雨的塞班,以及后面的Meego和windowsphone现在都已经消散无影。
回想一下汽车行业,在过去十年里它的变化也非常多,很多全新的功能和设计就像行业惯例一样取代了一些老的设计。今天,懂哥就来跟大家盘点一下过去十年里汽车行业新增并且已经逐渐成为标配的配置,它们的提升对于我们用车的习惯与那些好处。
电子手刹+自动驻车+无钥匙进入/启动
电子手刹+自动驻车这套配置最早普及到20万级家用车的就是大众,德国人很喜欢把一些新的技术和配置最先应用在自己的产品上,这样的利弊虽然很明显,但作为大厂的它,有很多可以机会可以修复完善,将功补过之后消费者还是买账的。有了电子手刹和自动驻车之后,我们就不用在每次等红绿灯或者堵车的时候频繁切空挡和踩刹车了。
其实电子手刹和自动驻车不仅提高了我们行车的便利性,同时也提高了安全性。有一次懂哥在帮同时调车的时候,开着一台六代凯美瑞,它配备的是传统机械脚刹,而开惯有电子手刹和自动驻车的我习惯性得停车把脚刹一踩,挂着D档就下车了,结果下来车子就溜,还好当时周围没有车和人,迅速上车拉住了。
传统的机械脚刹和手刹制动力都非常有限,D档轻拉完全刹不住,停车都要踩住刹车,要不就只能切回空挡。
另外,跟电子手刹一起慢慢普及的还有无钥匙进入/启动功能。这个功能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提高便利性,对于安全性并没有什么影响。现在稍微十万出头的家用车稍微高配一点都会采用无钥匙启动,尤其是想懂哥经常拿试驾车都是顶配,几乎已经没有什么机会摸到要用机械钥匙的车了。
语音助手+多屏
十年前,大部分中型轿车的中控大屏都还是在汽配城选装的,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有导航和多媒体,还能加装倒车影响,而且屏幕尺寸够大够清晰。十年后,这种汽配城加装大屏的行为已经成为大家的笑柄,现在一款大屏已经不足以成为亮点,至少要有全液晶仪表+中控大屏才能吸引消费者。
此外,互联网技术的加持,让现在很多车型都变得更加只能,语音助手几乎成了标配,功能简单的可以帮你切歌导航,再智能一点的还可以帮你调节空调、开闭车窗和天窗。
辅助驾驶
早年间,电子主动安全技术停留在ESP这个水平很久,后来因为电动车的兴起打开了自动驾驶这个风口,于是很多供应商就开始投入大量的精力去做测试,导致现在像车道保持、车道偏离预警以及主动刹车这些电子安全技术成本大大下降,像宝骏RS-3不到十万的定价就已经有了全套的L2级辅助驾驶功能。
还有很多诸如自动泊车和远程启动这些电子配置,它们的成本也在慢慢下降,逐渐普及到入门的家用车上,很快我们的用车体验就会跟互联网息息相关。
关于自动驾驶,其实很多人在上个实际就开始提出了概念,只是没想到电动车的推进会让促使它发展的这么快。二十一实际二十年代会是一个汽车行业从辅助驾驶过渡到自动驾驶的年代,它带来的很多结果是我们现在可预见的。
被动安全
有关注F1的网友应该都清楚,当下F1赛车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安全性,那都是用先辈的生命堆叠出来的。F1上一次发生致命事故是在2014年日本的鹿铃站,当时玛鲁西亚的赛车手比安奇撞上了赛道边上的吊车,头部隔着安全头盔直接跟吊车车身硬接触,在医院昏迷九个月后不幸去世。从那之后就有了现在“丁字裤”的设计。在比安奇之前,上一次F1致命事故就要追溯到1994年的车神赛纳,时隔20年,这是F1有史以来最长的无死亡事故记录。
物极必反是一个万物都逃不过的定律,F1在资本和政治的驱使下疯狂地追求速度,导致出现大量的致命事故。失去车神塞纳让整个F1痛定思痛,咬紧牙进行了安全改革。
在生活中的汽车安全也一样,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汽车马力都不差,但汽车的被动安全性被放在一边,这就导致了很多汽车在发生事故时就像纸糊一样解体。这是一个讲究人性的时代,任何事物都要以人为本,所以近二十年来,汽车行业的进步有一部分是在燃油经济性,剩下的就是在被动安全性。
如今十万出头的家用车都能做到非常安全,只要不是在高速上或者不自量力去挑战泥头拖挂这种庞然大物,都很少会出现致命事故。现在再回看以前的家用车碰撞测试你会发现,它们损毁程度会让你难以置信。
写在最后
从目前的技术水平和互联网基础来看,过去十年的进步空间,跟未来十年可预期的进步跨度,那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真希望能闯入哆啦A梦的任意门去看看未来的汽车长什么样,它们的进步空间真的大到现在难以想象。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