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作为近年来国内汽车市场最火热的产品,无论是汽车厂商,还是普通车主,都或多或少有所关注。目前市面上自主品牌大多推出了高达500km的长续航纯电车型,以及以比亚迪为主的插电混动车型。而合资品牌这边,却显得不紧不慢,丰田虽然在很早就推出了双擎车型,但受限于国内的政策法规,并未列入新能源车范围。今年上市的卡罗拉双擎E+也不过是一台插电混动车型。至于中国车市的大哥——大众,仅是比丰田早一些布局插电混动而已,如途观PHEV、帕萨特PHEV等。纯电车型如朗逸纯电、宝来纯电、高尔夫纯电,都刚上市不久,甚至不少消费者都不知道这一产品。
高尔夫纯电
朗逸纯电
轩逸·纯电
然而这其中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合资厂商推出的纯电车型续航里程都不算长,大众这三台纯电车都只有280km不到;别克的微蓝即使是今年的改款,也只有410km;轩逸·纯电不过338km,比起自主品牌那是差了不少。要说没有那个技术吧,其实也不是,电池技术并没有内燃机那么复杂,甚至可以说只需要找对了供应商,以大众、通用的研发实力,做出超过500km 续航的电动车型并不算特别难。
秦Pro 新能源
那么为什么合资车企不做呢,我们认为合资车企是选择押宝在充电速度上,以朗逸纯电为例,其电池容量为38.1kWh,快充时间为40分钟;比亚迪秦Pro电池容量56.4kWh(400km续航版),快充90分钟。通常快充的定义为从30%到80%的充电过程,这一区间内电流将达到最大值。简单计算,朗逸纯电充能19kWh,效率为0.475kWh/min;秦Pro充能28.2,效率为0.313kWh/min。这表示着朗逸纯电的充电时间更快,意味着大众更期望用户可以快速地充能,而非一次充能跑的更远。
这样的做法其实并不被市场认同,除了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的城区之外,充电桩的数量少得可怜,比如周末一次近郊游,在冬天,开空调的状态下就要消耗近200km的续航,如果居住地或者附近没有及时充能的条件,那么第二天就面临无车可用的尴尬境地。
打个比方,今天是周五,早上驾驶着朗逸纯电满电出发,从上海市区去一次滴水湖,单程大约70km,往返140km。大家都知道冬天由于锂离子活性下降,续航损耗是必然的,早期的电动车甚至直接砍半,再加上开空调、高速等情况,消耗200km续航已经是理想的状态了。
以朗逸纯电278km的续航来说,回到市区后就只有78km可跑,大约是普通燃油车油量告警的程度,这时候普通人应该都会去加油了吧。但电车就尴尬了,以目前来看,家里自有充电桩的还是少数,周边的商业停车场大多在晚上10点停止营业,如果自驾游回来晚了,就会面临无电可充的窘境。
至于跨省那就更别想了,高速公路服务区内的充电桩有大概率被燃油车占位,或者是损坏、故障,仅剩的几个可能还需要排队。充电不像加油,十分钟最多了,如果前面的车主想要充满,一次充电可能要花上几个小时,无论是出游还是公干,都显得非常不便。
朗逸纯电
从上述情况来看,合资厂商这套依靠充能快的逻辑在现实生活中是行不通的,至少在充电桩完全普及前是非常无力的,那么难道他们都不明白这个道理吗?以这些头部企业的体量来说,做一款产品有整套完整的体系,几乎不可能出现此类情况。我们不妨猜测一下,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其实从我们消费者角度来说,购买一台纯电车型必然是有特殊需求的,无论是买菜送娃、市内通勤、或者是为了一块免费牌照,不可能依靠它成为家庭的唯一用车。那么只需要找准自己的需求,抛开品牌因素,以实际用车的方式来决定车型,大可不必只看准续航这单一的指标,或者迷信“神车”,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