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国内哪些经典老车是CKD生产的吗?(上)

CKD(Completely Knock Down)是贸易专用名词,一般指全散件形式从国外进口零件,然后在当地进行低成本组装,很多汽车品牌在海外发展时都使用过类似的方式。那时候,是这些CKD的车型让大家见识到了国外汽车行业的发展水平,同时还能以相对较低的价格感受到进口汽车般的体验。

红旗的小心思:梅赛德斯-奔驰E级(W123)

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是梅赛德斯-奔驰品牌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公司,其共同生产的第一款车就是代号为W211的梅赛德斯-奔驰E级轿车。但如果翻阅一些资料你会发现,其实最早的国产E级是一汽在上世纪80年代末组装生产的编号为W123的梅赛德斯-奔驰轿车。


1981年6月,红旗汽车因为质量差、油耗高等原因被迫停产。一汽开始与梅赛德斯-奔驰进行接触,决定以CKD的方式组装梅赛德斯-奔驰轿车,以满足国内对于高档轿车的需求。

1988年,第一辆由一汽进行组装的梅赛德斯-奔驰W123轿车正式下线,铭牌上写的是梅赛“代”斯-奔驰...该车定位于局级干部专车,以及接待外宾使用。除了组装梅赛德斯-奔驰轿车,一汽方面也希望和这个顶级的汽车制造商共同合作,来研发未来的红旗轿车。但由于双方对红旗轿车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有着严重的分歧,以及国内当时对于外汇以及汽车进口政策的收紧,由一汽组装的梅赛德斯-奔驰轿车仅完成了计划中的第一期目标,共生产200、230E和230E加长等车型828辆。

上海大众开启新篇章:大众桑塔纳(PASSAT B2)

1978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拉开轿车中外合资的序幕,当时任命机械工业部部长的周子健在德国考察的时候发现街上跑的都是带有VW标志的车型,于是打听好信息后便进入了大众总部。中国需要学习现代化造车技术、同时车辆还需要满足公务、商务的需求,而大众也需要抗衡日系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带来的压力,双方最终于1984年在人民大会堂签约成立上汽大众。

其实在签约之前,大众为考验上汽的实力,还曾在前一年让上汽率先生产了一批桑塔纳车型,当车辆缓缓驶出流水线,工人们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真神奇,原来造车还可以不用手敲、直接拼装。

哈恩博士决定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奥迪100(C3)

与此同时,另一个来自德国的豪华汽车品牌——奥迪也和一汽有了动作。在结束组装梅赛德斯-奔驰轿车之后,一汽和奥迪双方签署了“关于在一汽生产奥迪的技术转让许可证合同”。1989年8月,第一辆以CKD形式组装的奥迪100轿车在长春下线。

其实在上海第一届国际车展现场,正在为桑塔纳的生产而努力的上海大众就带来了即将在上海投产的奥迪100展车,在《上海1000天:德国大众结缘中国传奇》一书中曾记录:“我们只有用身体才能防止我们的展台被挤翻,防止我们被那些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要弄到一本宣传册的参观者压死”。这样的现象足够彰显奥迪100的吸引力,但奥迪并不满意当时上海大众的生产水平,而且组装奥迪100车型是上海方面自己提出的,最终,上海大众仅在1986至1988年期间组装了600辆奥迪100。

上海大众曾少量组装的奥迪100是该车的第三代车型,车尾可以看到“上海”字样的尾标,当年主要作为党政机关的公务用车。虽然上海大众已经CKD组装奥迪100,但奥迪最终还是选择了一汽,是因为大众集团前董事长哈恩博士来国内考察,见识到了一汽远比上海大众要更为雄厚的实力,所以最终还是将组装奥迪的项目放在了一汽。

落户于一汽的奥迪100在后来还成为了红旗品牌在上世纪90年代发展的基础车型,在大众集团技术力量的帮助下,一汽将引进自克莱斯勒的CA488系列发动机和奥迪100 C3组合到了一汽,并最终形成了后来我们所熟悉的,规模不算小的“小红旗”家族。

原大众集团前董事长哈恩博士当年和原一汽集团董事长耿昭杰见面以前,中央有关领导和上汽的相关负责人曾提出要求,希望不要与一汽达成合作。对此,哈恩博士表示:“作为一个企业,我们在一个巨大市场上应该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在我的记忆里,我们跟上海从来没谈过奥迪...另外,我们也向这位中央领导表示过歉意”。所以,可以说是哈恩博士的决定,为后来一汽-大众奥迪品牌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时光飞逝,随着我国造车工艺水平的不断进步,吉利、奇瑞、长安、红旗等等的自主品牌不断在市场中涌现,合资品牌也开始完全本土化生产,CKD的车型基本已经失去了踪影,纵观中国汽车30余年的发展历程,CKD车型也完成了它重要的使命,帮助我国造车业实现了完美的过渡。


汽车杂谈 汽车杂谈

1人在论坛活跃

进论坛逛逛

最新帖子

全部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发表评论发表评论
  • 回复
  • 点赞
  • 收藏
  • 分享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