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4月的汽车产销数据;从数据来看,4月车市整体产销同比、环比仍然呈现了下滑的状态。乘用车销量下滑更为明显,且下滑趋势更为显著;即便是一直保持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也被波及。
今年4月新辆,同比增长50.90%。也就是说,截止4月,今年新能源汽车产能仅为36.76万辆,而销量能源汽车累计产量为10.16万辆,同比增长25.03%,销量为9.68万辆,同比增长18.15%。其中纯电动汽车产能为8.19万辆,同比增长28.23%,销量为7.10万辆,同比增长9.61%;插电式混动汽车产能为1.97万辆,同比增长13.59%,销量为2.58万仅达到了36万辆,虽然二者的增长分别达到了58.47% 和59.79%,但远比预计的要低。
而中汽协副秘书长助理许海东曾表示“政策补贴退坡,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平稳期,近期发生的起火事件对消费者购买信心也有一定影响”。的确,随着新能源技术进步,安全问题、续航问题、成本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但是不得不承认,如今处于上升期的电动汽车,陷入了自燃的舆论风波后,被泼了一盆冷水;并且,此时补贴退坡又在一旁虎视眈眈,在成本压力与消费者质疑的双重夹击下,新能源汽车又将何去何从?
不可否认的是,频发的电动汽车自燃事件,已经让许多新能源潜在用户都出现了一丝隐忧;有朋友私下问关于“电动汽车是否安全”的问题,而后提莫从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本质上对他进行了讲解。此前,我们提到过新能源汽车最大的隐患便是电池能量密度,而电池能量密度直接影响到续航里程;但是,电动车的连接件使用的高压线束,却对散热、阻燃、寿命周期、导体电阻方面有着极高技术要求。这也是为什么诸多新能源汽车发生自燃的根本原因。
其实,对于消费者而言,技术上的难题自有车企解决,他们要的是一种安全的保障。就像私下问我电动车安不安全的那位朋友,又提到马斯克在特斯拉自燃后的解释;马斯克此前指出“特斯拉与大多数电动车一样,起火的可能性比内燃机低了500%”,马斯克的言外之意便是,为何电动汽车要接受比燃油车更严格的“审查”?就个人看来,关于电动汽车自燃事件,似乎并不能与燃油车相提并论。
其一,目前电动汽车的存在的体量远不及燃油车,数据显示还不到1%;如果基于这样的概念下来谈自燃几率似乎对燃油车不大公平。其二,电动汽车存在时间较短,但随着市面上电动汽车的元件逐渐老化,自燃几率是否会加大?其三,目前电动汽车都是标榜自己为“高科技企业”,导致了消费者盲目的信任,巨大的失落感成为了自燃事件愈演愈烈的“氧气”。
从现阶段来看,具有极高续航能力,以及快速充电的车型成为了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参数;但是自燃事故的频发也提醒着“不能因为追求续航而放弃汽车安全”。也就是说,追求电动汽车续航能力的同时,必须是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上;而汽车电池的安全性、稳定性以及电池系统的长循环寿命,都将成为未来消费对于纯电汽车考量的重要指标。
【写在最后】
其实,并没有人否定汽车电气化、智能化的两大趋势;只是电动汽车本身的续航能力不强,充电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成为诸多消费者以及潜在消费者的焦虑所在;而最近频发的自燃事件则是加重了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的焦虑。可以确定的是,电动汽车在当下的时间里,每一次负面消息,都会严重影响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例如此次特斯拉与蔚来汽车。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