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撑不住了 北京现代在华工厂全面停工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对于近期的北京现代来说,真是真正体会到了其中的疾苦。拖欠供应商货款,供货商停供零件,最终导致在华四家工厂悉数停工,而新成立的重庆工厂同样开工无望。这一“爆炸性”消息一经透露,正在整个汽车圈发酵,一时间北京现代陷入了千夫所指的境地。

北现停工事件始末

对于此次北现停工事件,首先爆出端倪的是行业内流传出的一份《关于北京英瑞杰资金不足致停止供货报告》的文件。文件内容大体指出,由于北京现代长期未向供货商支付供货费用,供货商本身深受资金链紧张的困境,于是决定暂时中止向北京现代继续供应零部件。

据悉北京英瑞杰是一家专门从事生产塑料燃油系统的厂家,为北京现代汽车提供燃料箱。按照以往惯例,公司在向现代供货2个月左右即可结清货款,而在此次停供之前现代已经拖欠了至少6个月以上的货款。

而就在昨日,现代韩方代表公开宣布了由于供货商断供,北现在华4家工厂无法正常开展生产活动,已经于上周四暂停生产的消息。

而从北京现代工厂员工处得知,开始只说是放高温假,但是假期结束后北京现代并没有如期复工。如今厂区工人工资收入仅为正常时期的三分之一,并且受到了拖欠,工人们正在积极为自己维权。

库存压力巨大 资金链断裂

拖欠员工工资,无法给供货商供货,显然北京现代至少在短期内遇到了资金链紧张的难题。为何钱花出去收不回来,这又显然是商品车出现了大量的积压,资金无法回笼。

北京现代在华4家工厂按其设计共能提供全年130万台整车的产能,而如果算上新建的重庆工厂,北京现代在华共有产能160万台。根据去年的销量,北京现代已经自2013年起连续4年超过百万,达到了114万台。如果按照相同的增长率已经算上建设新工厂所用的建设周期来看,在130万台产能的基础上提前建设第五座工厂,绝对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至少不会像东本一样,等到车型热卖才感叹产能不足。

然而2017年风云突变,除了自主品牌发力上升之外,2012年因钓岛时间影响日系车企的噩运降临到现代身上。受部分因素影响,中国消费者对现代产品需求度顷刻下降,2017年上半年现代仅在华完成30.1万台销量,同比下跌了42.6%,而更是与全年130万台的销量目标相去甚远。

面对突如其来的颓势,现代一方面主动下调全年销量目标至85万台,整整削减三分之一;另一方面,为了减轻经销商的库存压力,将大量成品车压库压在厂区。而正是这种所谓对经销商负责的行为,最终导致了次资金链断裂的惨剧。

现代衰败或是必然

导致现代迅速由盛转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解释,表示在不同时期两者的命运可能出现交换。现代迎来自身的飞速发展主要是以2012年为基础的。这一年由于钓岛事件,国内泛起了一阵抵制日货的行为,而现代作为韩系品牌,由于其外观时尚新潮、价格便宜等优势,迅速提升了自身在华地位。

不过进入新时期,现代汽车从产品上并没有更进一步,产品性格不鲜明,多代同堂销售,技术革新速度缓慢。在自主品牌飞速发展的今天,吉利、长安、上汽,家家都有拿的出手的拳头产品,现代车逐渐失去了自身的优势,逐渐出现了销量拐点。而今年现代又很不幸的恰逢遇到了日系品牌五年期相同的难题,一时间问题被无限放大,现代品牌销量由此踏上暴跌之路。

写在最后

其实前几日,笔者在评论东本遇到的产能问题时,还在夸赞现代未雨绸缪提前发展的眼光独到。不过由于前几年发展太顺利,导致北京现代逐渐麻木了自己,一味的想要扩大再扩大,并没有将产品核心竞争水平和品牌力加以提升。

如果北京现代熬过此次难关,相信其一定会选择就地深耕,毕竟经过数年百万年销量的发展,北京现代也积累下近千万老车主。如果能利用好这个资源,发掘属于自身品牌的独家优势,河西回河东也不是遥不可及的。

汽车杂谈 汽车杂谈

1人在论坛活跃

进论坛逛逛

最新帖子

全部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发表评论发表评论
  • 回复
  • 点赞
  • 收藏
  • 分享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