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的汽车,自由支配的速度,自由掌控的方向,一路驰骋……会开车是一件如此棒的事,就像张开翅膀在飞翔的感觉,可一旦翅膀折断,受伤的就不仅仅是肉体,还可能是车毁人亡。所以,开车不是一件难事,但也绝不是一件小事。驾驶有道,今天我们来说说变道。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变道不打灯,究竟是人性的崩坏还是制度的腐化?》,感触良多,变道是近几年事故率发生非常高的驾驶行为:见缝插针加塞,抓住空挡猛踩油门,风驰电掣一般超车。这也是很多司机都有的习惯。
在高速公路上变道,看似很“霸气”,其实是作死!
这种行为,只能用一个词形容:害人害己!
话说看看在国外随意变道,会发生什么?
在韩国,频繁变道是素质低!(这个算是精神的惩罚)
韩国道路交通法的规定,要想换道,要从30米之前打方向灯告知后面的车辆。但是韩国城市车多道窄,很难做到提前30米打灯然后再换道。如果为了节省自己时间,在通往其他方向的畅通道路上行驶一阵子之后,到了路口才换到自己的车道来就不太被容易接纳,这样会被人们看作是没有廉耻的驾车行为,是低素质的表现,因此换道就很难。
在美国,被枪杀是分分钟的事(问你怕不拍?)
美国曾有这样的一个事例:一名20岁女孩,因高速上变换车道,跑到对方前面,遭男子开枪直接射击。
据美国克兰菲尔德大学(Cranfield University)Mark Sullman博士的权威研究表明,美国驾驶员更有倾向做出带有攻击性的行为。美国最大的汽车联合协会AAA一项调查显示,有60%的美国司机曾亲身经历或目击过危及安全的危险驾驶行为,有30%的美国司机表示,每天都会感到生命安全受到危险驾驶行为威胁。AAA调查还显示,44%的危险驾驶都是随意变道。
澳洲:不到万不得已不变道,对老年和新手司机很包容(紧急情况才变道)
澳大利亚的司机有一个习惯,就是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轻易开车不变道,除非前面有一辆时速只有3、40公里的学员车。在变线的时候司机肯定会打转向灯,而且会确保与后车有1、20米距离的情况下才会变线,在两条线变成一条线的路口上有时候也会出现车辆排队,司机们之间都非常的礼让。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如果遇到这样的两条线并一条线的队伍,肯定是会按照一边过一辆车的原则进行。而如果对方司机是一位老年人或者是容易紧张的刚刚开车的新手司机,另一边的司机通常会闪一下大灯表示礼让,让他先开走。而受礼让的司机也往往会在车内挥一下手表示感谢。
法国:多数有所忍让 偶尔也会过激(惹急了也会“咬人”)
在法国,大部分情况下,法国司机都会对并线的车辆有所忍让。如果出现要并线的情况下,要先打转向灯,打完转向灯之后再看后视镜是不是有位置,是不是可以变道。一般情况下,70%的情况大家会主动把位置让出来,也会出现30%的情况不让道。遇到这种情况一般也就是在车里面发发牢骚或者按一下喇叭就算了。当然惹急了,法国司机也会有过激行为。
德国:礼让是亮点(看看人家的意识)
"礼让"是在德国行车的一大亮点。德国司机普遍认真遵守交通规则。比如在变道的时候一定会遵守规定先打信号灯,看内视镜然后再看反光镜之后是扭头看车旁,在这一系列动作完成确定安全之后才进行变道。通常情况下后面的人看到前面的车要变道也都会很自觉的稍微降下速度,让前面的车过去。在一些拥堵的路段或者是在规则不是很清楚的地方,司机之间会自觉礼让。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人与人之间互相礼让,与人方便,同时还能保障大家的行车安全。
小编有话说:其实这些都是驾驶安全意识淡薄,和司机素质高低并非直接关系。在路上大家都是交通的参与者,即使要变道也要确认安全,文明的参与交通!
那么,该如何变道呢?
谨记口诀:一灯二镜三方向
1、必须打转向灯,变道之前必须要打转向灯。现实中因变道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中,没有打转向灯就突然变道是最主要的祸因。
变道之前,及时打转向灯向其他车辆示意,是驾驶员必须养成的良好习惯,也是一种有素质的行为。记住一点:只要车辆的行驶轨迹发生变化,就要打转向灯示意。
2、观察后视镜,判断周边路况是否适合变道。除了观察后视镜之外,我们还要快速观察车辆两侧盲区是否有其他车辆接近。在确保周围情况安全后,就可以准备变道了。我们还要记住一点:变道的前提是不影响其他车辆行驶,自己的变道行为不能造成其他车辆减速避让。这同样也是有素质的表现。
3、缓打方向,迅速变道:在确保安全后,我们变道时就要果断迅速,变道过程中的车速不应降低,而是要保持匀速或稍稍加速。
变道时不能跨越多条车道,每次变道只变更一条车道,正所谓“欲速则不达”,饭要一口一口地吃,道也要一条一条地变。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