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2日两张上汽集团与大众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的照片在网络上疯传,14日上汽集团发布公告,称11月11日公司与大众汽车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德国大众”),在德国狼堡签署《在中国制造和销售奥迪品牌产品,销售奥迪品牌进口汽车,并提供相关移动服务的合作框架协议》谅解备忘录,将就在双方的合资企业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公司和德国大众各持有该公司50%的股权)引进奥迪品牌产品进行制造、销售,并向中国消费者提供新能源汽车、智能互联移动出行服务的可能性进行探讨,从而进一步深化公司与德国大众的合作。这引起一汽奥迪经销商强烈不满,于11月21日约谈奥迪公司负责销售和市场的董事冯德睿,明确提出反对奥迪与上汽合作,并要求12月1日前给予明确答复。11月30日,奥迪经销商与奥迪中国再次会谈,经过近8个小时的艰苦谈判,双方达成一致,“奥迪股份有限公司同意暂停与上汽集团关于销售和网络的谈判。在现有的经销商网络有长期和稳定的盈利情况下,并与经销商联会达成共识后,再与上汽集团进行下一步的谈判。”随后,奥迪经销商与奥迪销售事业部举行多轮会谈,就为何反对奥迪与上汽合作阐述观点。德国奥迪也逐渐理解一汽奥迪经销商的诉求,2017年1月13日,奥迪中国总经理魏永新致函上汽集团总裁陈志鑫、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兼上海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贾鸣镝,叫停上汽单方面组建上汽奥迪销售公司事宜。2017年1月17日,大众中国的总裁兼CEO海兹曼教授对媒体,“奥迪和上汽的合作事宜,今年不会有任何行动,我可以明确地表示,无论在哪一方面。” 此事已很明显,大众集团和德国奥迪的态度已经发生转变,上汽集团引进奥迪产品恐难以如愿。
追溯奥迪在中国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奥迪在中国能够取得如此成就与一汽集团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结合当前中国汽车市场形势,奥迪再增加一个合作伙伴,并不会带来多大的增量,甚至可能因同品牌竞争而导致内耗增加,品牌形象受损,市场份额下降。据了解,2017年1月份奥迪在中国的销量同比下降很大,已引起德国奥迪的重视。相信为奥迪贡献了全球三分之一销量的一汽奥迪经销商的声音奥迪公司会给予充分重视。
自1988年一汽开始组装奥迪100,到现在奥迪与一汽已经相伴28年。目前,已经在一汽-大众生产、销售的奥迪轿车已有最初的1款奥迪A6L,增加到A4L、Q5、A3、Q3等共5款车,年国产能力已达50多万辆,在中国市场上累计销售400万辆。目前一汽-大众已经长春和佛山设立奥迪生产基地,青岛工厂和天津工厂也在建设中,生产能力足以满足中国市场需求。同时,一汽奥迪已正式开业的460多家经销商能够分销奥迪品牌在中国的销售需求,更能为现有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笔者看不出奥迪选择与上汽合作的必要性及合理性。一些媒体大肆攻击奥迪经销商联会,认为上汽与奥迪合作对当前一汽奥迪经销商没有损害,上汽奥迪可以通过创新销售模式进行销售,有利于提升奥迪在华的销量和份额。笔者认为这些观点禁不起推敲。
首先,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进入到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时代,产能过剩是当前汽车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国家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并明确表示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当前,中国的汽车销量增速已经放缓,增加一个生产企业仅仅是增加市场供应量,销售量不一定能够增加,因为潜在客户并不会因供应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由于供应的是同质化产品,只能够争抢现有客户。如果把客户比作蛋糕,那么在蛋糕没有做大的情况下,增加一个生产企业,只会导致1+1<2的结果。
其次,同品牌竞争只会损害品牌形象。由于奥迪是豪华品牌,而当下中国市场的豪华品牌间竞争远比中低端品牌竞争惨烈。如果上汽奥迪果真生产、销售,其不会做品牌宣传,只需要搭一汽奥迪的顺风车即可。长此以往将会导致没人愿意做品牌宣传,品牌形象将会被蚕食,最终导致1+1<1的结果。有人可能会说,南北大众、南北丰田不都相安无事,活的好好的吗?其实,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南北大众和南北丰田成立时间都差不多,并且都是在卖方市场时代成立的,已经为各自树立了品牌形象。目前,一汽-大众已经达到年产销50多万辆的规模,每年都会投入四五十亿元的市场活动费用,以维护品牌影响力。上汽奥迪短期内很难提升产量(因为没有可大量量产的车型),更不可能做这样市场推广投入,只会搭一汽奥迪的便车,长此以往,一汽-大众的投入也会减少,品牌形象必然会受到损害。
再次,上汽奥迪项目只会导致1+1<1的结果。目前,奥迪能够国产化的产品已经在一汽-大众生产,上汽大众目前能生产的也仅仅是A6L(辉昂生产线可生产A6L),如果不做别的投入,那么就会与一汽-大众的A6L产生直接竞争。考虑到奥迪与上汽合资后,与一汽-大众的关系必然会受到影响,一汽奥迪和上汽奥迪必然会出现直接竞争,二者相互干扰,其最终结果只会导致1+1<1的结果。上汽在这个过程中不会获得多大的好处,奥迪的份额也会下降,得不偿失。
笔者相信这些弊端德国奥迪能够看到,必然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所以,海兹曼教授在2017年1月17日还表示:“大众是一个很诚实的企业,遇到问题,我们会及时应对和处理。”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