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未必知道的波导汽车,只是昙花一现

中国汽车市场有多狂热,我想大家心里也有数,最近坊间流传着有关华为将要进军汽车行业的言论,以我们对华为及其掌门人任正非的了解,这种传言变成现实的可能性极小,但是之前做手机和家电的乐视也已然投入了汽车行业,而且已经推出了概念车,按照贾跃亭的说法,乐视汽车指日可待!一夜之间,仿佛科技企业挣了钱,不在汽车行业中挥霍一把,都不好意思跟同行打招呼一样,而多年之前,也有这样一家企业,在手机行业中获得成功,却在汽车行业一片惨败!

  这个手机品牌就是波导,也就是当年在全国范围内赫赫有名的『手机中的战斗机』,在新千年前后那几年,波导手机真可谓如日中天,就连还在上中学的小编都见过父辈手中的翻盖波导手机,我们现在无法查到波导手机在2003年前后的整体出货量和利润,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波导在那几年真心十分有实力,资金制造和储备能力也很强,也正手因为如此,波导才萌生了造车的想法。

  2003年,如日中天的波导委托上海同济同杰汽车设计公司为波导设计一款轿车产品作为日后进军汽车产业的车型储备,与此同时,波导也在上海建立了60人左右的整车研发团队,从今天的标准来看,仅就研发来说,算得上是一个人员齐整的创业团队。2003年后半年,波导收购了南汽新雅途公司36%的股权,并成为该公司最大大股东,波导希望借南汽的轿车“生产资质间接造车,这在当年民营汽车厂商国家审批几乎无法通过的时候几乎是一个通行做法,在波导看来,南汽只需要负责新车的生产制造,波导则能通过本身在中国的影响力和渠道优势推广和销售产品,乍一看,这真心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做法,但是仔细推敲之下,还是显得有些幼稚,毕竟几百块千元出头的波导手机和几万块甚至上十万的汽车,在营销商是完全两码事。

  南汽和波导生产的第一款产品叫做新雅途,在刚刚上市的两个月间,销售情况并不差,但是波导和南汽在整体经营策略上有了较大分歧,故而分道扬镳,波导从南汽撤资,这种情况放在今天就特别好理解了,一个手机厂商和汽车厂商在营销策略和对成功产品的定义上是完全不同,在那个年代,职业汽车经理人并不多,所以两家合资之后,双方的管理层各表一枝,没有将权利集中在一个真正懂车的职业汽车CEO手中,这种结局似乎就难以避免了。

  和南汽分手之后,波导并没有放弃对汽车产业的追逐,2005年波导汽车又通过借壳宁波神马再次进入,将造车目标对准商用车(包括轻型客车和公交车),双方合作的新能源汽车甚至出现在上海世博会的运送车队中,但是由于没有拿到生产资质,商用车也未能上市销售,随着神马汽车被当时的上海大众收购,波导的神马造车之旅也宣告结束。之后波导又试图与长风汽车合作,无奈以失败告终。

  到2010年前后,很显然波导的整体运营已经大不如从前,也开始依靠主营业务外的其他业务实现盈利,但是这些副业也因为其他原因没能获得较好的盈利数据,随着以苹果主导的iPhone和谷歌主导的安卓只能手机开始大面积进攻中国市场,中国市场那些以功能机为主要产品的手机厂商一夜之间被贡献,当然,就连当初世界手机巨头的诺基亚也被迫转卖,就更别提那些没什么核心技术的中国手机厂商,所以在花了那么多冤枉钱在汽车产业之后,造车梦没有实现,手机业务在强敌的冲击之下,也很快变得没落,虽然之后也推出过一些安卓智能手机,但是再也没有起势的机会。

  可能有的朋友会惋惜波导汽车没有成型,甚至将失败责任推给相关部门对整车资质把控过紧上,可能我们多多少少有这么一点感觉!但是对于对于波导造车的失败,更多还是还是认为符合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律,即使中国汽车产业的狂躁在那个年代开始滋生,而且现在有一些品牌已经成长起来了,但是对于波导这样一家手机厂商来说,真心没有必要在一个自己完全不熟悉的行业闯荡,尤其是十多年前,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相关的管理制度,市场化运营能力差现在很多的情况下,这种有钱就上的行为本身就有很多冒险的成份在里面,所以波导汽车的失败,绝对是一个必然,即使放到今天,时机也未必成熟,倒不如将全部经历全部放到手机业务上,说不定波导手机真能成中国手机中的战斗机。

  关于波导的故事已经讲完了,放眼现在,科技企业进军汽车行业又有了一些苗头,就连董明珠的格力空调也要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了,在小李车评看来,虽然这些科技企业财大气粗,造出车也不是很难的一件事,但是这些品牌是否能被市场和消费者接受,就是另一回事了,就和之前所说的波导一样,经营一家汽车厂商和经营科技企业完全是两码事,所以对于急于进入汽车行业的新品牌来说,波导造车就是一个大教训。

 

汽车杂谈 汽车杂谈

1人在论坛活跃

进论坛逛逛

最新帖子

全部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发表评论发表评论
  • 回复
  • 点赞
  • 收藏
  • 分享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