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致:是时候“重新思考”了

去年,我写了一篇《观致的中国式悲哀》,那时我认为,观致以坚持原创、不“同流合污”的精神在当时的中国品牌阵营中别开清流。但可惜的是,国内消费者并不买观致的帐,价格贵是一方面,渠道简陋是一方面。一年过去了,观致推出了新的产品、渠道也有了扩展,但市场再次证明,这里或许真的不欢迎观致。

喧腾是短命的别名。2011年-2013年观致第一款轿车观致3上市前后,漫长的企业、品牌与产品预热,让观致获得的关注度史无前例。反观近来新冒出的几个汽车品牌,或挂羊头卖狗肉,或新瓶装旧酒,再怎么折腾,声音很快就被喧嚣的市场埋没。观致当时的优势就在于,它几乎是第一个新造的全新品牌,它含着金汤匙出生,背景各种高大上,它的口号也最为响亮和自信。

但这种高关注度并未给观致的第一款产品催生品牌红利,叫好不叫座。大家普遍认为品牌陌生、价格高是最主要因素,其实在我看来,这些都还只是主观原因,问题的根本在于:中国市场好比晚清、民国之间的中国,各品牌在那时已经分割划分完毕各自的势力范围。观致想进来难,其他品牌亦然。这个势力范围的划分虽然没有明晰的界限,但划分的共识却广泛存在于中国消费者的潜在意识中。

结合身边的朋友、论坛坛友选车、买车的想法,简单举个例子:买中级家轿,上上之选是南北大众,中选是丰田日产,下下之选是美系,在这块体量巨大的细分市场,没有观致分一杯羹的可能;买紧凑型SUV,上上之选是德日系、中选是美韩系、下下之选有大量的自主品牌,在这个发展速度最快、体量同样巨大的细分市场,观致也没有分一杯羹的可能。但观致的几款车的定价又明显都是冲着这俩市场去的,而且都介于合资与自主之间的空隙。意思很明显:我比合资是差点,但只差在品牌上,但我比自主肯定好,即使我是一个全新的品牌。

观致的这种定价策略让很多人解读为“自视甚高”、看不起自主品牌等等。我现在认为,这种有点“民粹主义”的论调对观致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要知道,在大街上开一台观致,受到的关注度不亚于“明星出街”。但在很多潜在车主或路人甲看来,更多的是在想:谁会花那么些钱买这车?观致车主=冤大头?呵呵。

这个8月份,观致3都市SUV的销量仅有317台,同比下跌46.9%,比它定位稍高的观致5 SUV,只卖了830台。在很多人看来,依然是价格是牵制销量的核心因素。但在我看来,就像上面所说,这个市场真的不适合观致。就算观致统一官降2万以上,销量也未见的能有起色,比它便宜的有的是。我们都本能的习惯随大流,本能的喜欢围观看笑话。每年2500万新车主中,仅有的几万特立独行、标榜个性的消费者,还得等着一群小众品牌瓜分,这里面当然也包括观致。

其实,该退出的品牌不独观致,很多品牌在产品品控、对市场和消费者的洞察差不多已经是瞎了的水平了,比如北汽、比如东风系的雪铁龙、雷诺。这些品牌手里仅有的牌只剩下苟延残喘多年的品牌知名度而已,一朝殆尽,再无翻身可能。合资与自主品牌市场的格局和坐标都在逐步走向清晰,一二三阶梯的划分已然成型。想越级的一直蠢蠢欲动,但会发现难于蜀道。

难道这个市场没有机会了吗?有啊,不然为什么在观致沉沦以后还有那么多新的杂牌军涌入。但我们可以发现,新进入的品牌几乎都是不约而同的跳入了“廉价”的大坑里。新出的产品用“一个沙发、四个轮子”来形容也差不到哪里去。廉价车有特定的区域市场但几乎很难长命。为什么?因为廉价,廉价代表着用料差、技术差,用配置堆砌出来的“高性价比”掩盖不了简陋的产品力。说句题外话,堆砌配置真的是目前最忽悠消费者购车的手段,因为配置服务于实际用车,而实际用车过程中,你会发现最实用、最常用的配置就那么几个:空调、收音机、倒车影像(女司机)。

前段时间听说,以色列方面已经对观致糟糕的市场表现非常失望甚至要停止注资了。不管这消息真假与否,中国有句老话,长痛不如短痛。观致如果退出我认为最大的意义在于可以给那些近来涌入进来的杂牌军一个警示:都洗洗睡吧。

我依然佩服观致。因为它坚持原创,坚持正向研发。只可惜,中国市场好像并不太喜欢这种做派。


汽车杂谈 汽车杂谈

1人在论坛活跃

进论坛逛逛

最新帖子

全部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发表评论发表评论
  • 回复
  • 点赞
  • 收藏
  • 分享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