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你热车是为你的车好,少听老司机忽悠。
“原地热车”是一个非常诡异的用车习惯,如果你的驾龄低于二十年的话,有这种习惯只能说明你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简而言之,原地热车的目的是在冷车状态下行驶不熄火,在2002年之前打造的燃油车普遍使用化油器,这种雾化燃油的装置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在温度没有达到理想标准之前无法充分雾化燃油。
无法充分雾化则会造成进入气缸内的混合油气浓度不一,运行过程中有可能熄火;尤其是在大油门加速的过程中,此时进气量和喷油量都会加大。所以才需要在冷启动后怠速热车,在低转速状态下不容易熄火。
而近二十余年里的燃油车全部都在使用电喷系统,电喷技术从单点电喷升级到多点电喷,又从多点电喷升级到缸内直喷(喷油嘴从进气歧管挪到气缸内部);至此就不再需要原地热车,因为电喷系统是通过燃油泵和电磁阀配合蓄压,电磁阀打开之后通过高压力从细密的喷孔喷射出雾化燃油,整个过程都不受到温度的影响。
从电喷技术开始应用就不再需要原地热车,可是有些老司机已经养成习惯,又不善于接受新知识,所以也就会有这种用车习惯;有些年轻的司机在不懂的前提下又会模仿,于是错误的用车习惯就延续下来了。然而原地热车是有弊无利的,由于冷启动到热车状态的过程会加浓喷油,过程中的燃油燃烧充分性非常差;燃油燃烧充分性决定产生的游离碳颗粒物的多少,这种颗粒物是形成积碳、油泥,并且造成颗粒物捕捉器快速堵塞的核心。
从国六B排放标准开始执行之后,现在的新车都有颗粒物捕捉器;捕捉器逐步的堵塞,发动机的耗油量就会逐步的提升,参考下图,这是堵塞严重状态下的一台1.4T SUV的耗油量。
这就是不建议原地热车的原因,但如果因为气温过低而需要使用暖风,那原地热车也就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了。
可是如果有人说原地热车是为了让发动机充分润滑,这个说法就不要取信了。
或者说原地热车是为了让发动机充分润滑的说法非常荒谬、扯淡、可笑,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如果需要在启动之后的几分钟里才能形成完全且有效的润滑,那么你的发动机连一个月都撑不下来。
1h=60min
1min=60s
发动机在无润滑的状态下开启运行,二三十分钟就会报废;在润滑不充分的状态下,充其量也就是运行几个小时,在润滑非常不充分的状态下用不了一个小时也得拉缸报废。如果每次冷启动之后的几分钟里都没有充足的润滑,就算是1分钟吧,那么你的发动机在冷启动60次左右之后就会报废。
现在还相信这种说法吗?
发动机的润滑系统核心是“机油泵”,机油泵的类型有两种。
机械式
电子式
机械式机油泵会和发动机的曲轴连接,曲轴开始运转,机油泵就会同步运转;启动发动机的流程是按开关,启动电瓶给起动电机供电,起动电机的小齿轮弹出并于发动机的飞轮啮合,起动电机开始运转、飞轮同步运转。
飞轮连接的是发动机的曲轴,在曲轴转速达到五六百转的时候开始自动运行,起动电机断电,小齿轮也会和飞轮分离,至此启动就算完成了。
重点在于启动开始的那一刻,起动电机带动飞轮、飞轮带动曲轴、曲轴带动机油泵就开始了泵油!而且压力会相当之高,所以才需要泄压阀。在发动机启动的两秒左右就基本形成了有效润滑,高压力会快速的把机油从油底壳抽出并输送到每个需要润滑的位置;并且在机油道和每个需要润滑的位置上都还有油膜,发动机即便长时间熄火也无法让所有的机油都流回油底壳里。
所以发动机“干磨”的时间是极其短暂的,部件也是极其少的,重点是这种磨损也是无法避免的;那么发动机从启动到形成完全润滑的时间也必须非常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最后讲一讲“材料热胀冷缩说”,这个说法也挺荒诞,或者说根本不懂机油。
材料确实会热胀冷缩,比如活塞和缸壁在低温状态下的间隙会略大于热车状态,此时难道就没有充分润滑了吗?
显然不可能,否则每一次热车过程就是发动机严重拉缸的过程,发动机仍旧用不了多久。
要了解机油,机油的温度越低流动性越差,反之则越强。
在冷启动车辆的时候,机油喷涂到缸壁上会留下更多,这些机油可以有效的填充更大的间隙;反之,随着温度的增长导致间隙不断地缩小,过程中的机油粘度也在不断降低,喷涂到缸壁上留下的机油也会随之减少,两者是相互匹配的。所以完全不用担心发动机的润滑,要知道绝大多数插电混动或增程汽车都是在高速行驶中才会偶尔启动发动机,启动之后就要正常参与运转,这些发动机不热车也没有损坏;笔者用了许多车也从来没有原地热车的习惯,然而发动机工况总是很好。
现在的原地热车只是一些过度爱惜汽车的人给自己想出的理由,不过使用装备无级变速器车辆的司机是个例外,不用这种变速器的车都不用刻意原地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