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赛德斯 R怎么样

行业指南
2024-02-24 00:16

算上今年,奔驰已经连续6年举办冰雪对决,这几天海拉尔-40°的最低温度也教会了我“冷”字怎么写。入冬以来,呼和诺尔湖巨大的湖面早已形成冰面,一眼望不到边,利用冰面积雪,此次奔驰共设计了大大小小、弯弯折折共6条赛道,准备了几乎覆盖全系的车型(除去SUV),上到暴力的AMG GT S,下到温柔的C200L 四门轿车,顺便感叹下奔驰产品阵容的庞大。路铺好了,车打着了,还等什么?!

定圆漂移

甩尾、反打、拉烟,一个完美的漂移是每个驾驶爱好者都希望掌握得技巧。在附着力极地的冰雪路边(仅为柏油路的1/6),在弯中只要油门稍大,车尾很容易发生侧滑,即使你开的是四驱车型,然后反打、修正方向,车辆又回到正常行驶轨迹,此时你就完成了一小段漂移。一段完美的、长距离的侧滑、拉烟才叫真正的漂移,最先进行的定圆漂移练习是漂移最基础的技巧,也是此次冰雪对决进行下去的关键。

前面提到,侧滑、反打、回到正常轨迹只是完成了一小段漂移,然而如何能够长距离漂移呢,关键就是在车辆完全修正之前,再使其侧滑,再修正,完全修正之前再使其侧滑,再修正,如此反复,就可以长距离拉烟了。那么,如何侧滑、修正,两者的度要怎么掌握,就要看转向和油门的配合了。

以顺时针为例,车辆动起来并且有了一定速度之后,向右打方向,深踩油门,此时车尾就会发生侧滑,收油门、修正然后稍微反打一点方向,此时车辆正在修正至正常轨迹,在完全修正之前,再向右打方向同时深踩油门,车尾侧滑,收油门、修正再反打方向,车辆正在恢复轨迹,再右打方向深踩油门,收油门、修正再反打方向,如果要做大角度漂移,反打方向时也要给足够的油门,总之,控制好手和脚,你就是全场焦点!

其实漂移这个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我码再多字,就算告诉你油门、转向过大会掉头,过小又漂不起来,如果不亲自实践的话还是无法体会,手痒痒的话就找合适的车,找个安全的场地,按意会到的东西肆意发挥,下一个Drift King就是你!

下面放出一个驾驶SLC300做定圆练习的视频,作为一辆纯后驱车型,使它起漂很容易,重点在于怎样使它持续一个连贯的漂移,视频为车内视角,虽然不是很完美,但大家可以通过方向盘转动和发动机声音来简单体会一下控制转向和收放油门的时机。点击这里进入视频链接

钟摆式过弯

钟摆式过弯也叫“斯堪的纳维亚”过弯,指的是在车辆入弯前,向弯道反方向打一把方向,等车辆的重心向外甩时,迅速向入弯的方向打方向,此时车辆的尾部会由于重心连续转移而产生滑动,此时,可以通过合理的油门和转向,接上之前掌握的漂移技巧,完成一段华丽的漂移。从直线到弯道前是不太容易让车辆发生滑动进弯的,钟摆式动作提前让车辆进入滑动姿态,是一种有效帮助过弯的方法。

这个练习的难点在于掌握钟摆的时机,判断离弯道多远的时候做这个动作,做早了车辆会提早的入弯,到弯心的时候容易转向不足从而过不去,而时机晚了从而入弯也晚,就容易发生转向过度的情况,所以需要经过不断的练习来掌握最合适的时机。

寻找APEX点

APEX点源自赛车术语,即是过弯线路中最接近弯心的那一点,要想像车手一样过弯,必须准确掌握弯道的APEX。在赛道上,为了争取更好的圈速成绩,赛车会采取激进的行驶线路,过弯时通常会采取外-内-外的行驶路线,以充分利用赛道路面的宽度,将转弯半径尽可能地拉大,因为理论上转弯半径越大,可允许的过弯速度越高。在攻弯的时候,赛车会尽可能地贴近内弯的边缘,一般情况下,在APEX点之前是一个减速的过程,而在APEX点后则开始加速,但这只能用作参考,尤其对于不规则的弯角而言。

APEX点适用于所有赛车路线,并不只局限于本次冰雪体验。我们练习时,跑道上会有桩桶明确提示刹车点、入弯点、APEX点、出弯点在哪,所以感觉难度并不是很大,但拿掉桩桶之后呢,结果可想而知,这可不是通过短暂的练习就能掌握的。到了正式比赛,有些复杂弯道会有多个APEX点,真正的车手只能靠不断练习来记忆,从而判断最佳路线,赛车这不仅是个体力活,更是个技术活。

终极Boss

最后是赛道练习,也就是把之前所提到的技巧进行串连,完成一整圈赛道驾驶。冰雪试驾的赛道通常不会有很长的直线,因为目的不是让你感受地板油带来的g值,能够顺利通过复杂的、多弯的赛道才是冰雪试驾真正的目的。

赛道练习中,我试驾了上到522匹马力的AMG GT S,下到184匹马力的C200L,几乎覆盖了全系车型,然而在冰雪路面,大马力车并不能真正地发挥自身优势,反而会由于动力里过剩而总在打滑,从而损失时间,所以,一辆马力适中的车才是最合适的。

从驱动形式来讲,既有基于前驱设计的四驱车型,例如AMG A45 4MATIC,又有基于后驱设计的四驱车型,例如AMG E43 4MATIC,还有纯后驱的AMG C63 S,实际体验后,C63的尾部最为活跃,马力又大,相对难控制一些,A45同样灵活,但基于前驱的设计在弯道中又没有什么优势,综合看来还是基于后驱的四驱车型C43或者E43是完美结合体。

总结

冰雪驾驶并不是一味地楞开,有的时候需要你慢下来思考、体会,然后去实践、纠正,一个可以让人陷入思考的试驾活动并不是很多,这次的奔驰冰雪对决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我在这里也尽可能地把活动中所了解的东西展现给大家,同时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汽车二人转带来的更多更好更有意思的内容,咱们下期见!

图片欣赏

狂想曲 梅赛德斯AMG GT R怎么样 试驾评测

距离克罗地亚800公里外的阿法特巴赫是梅赛德斯高性能部门AMG的故乡,在这座并不为世人所知的德国小镇上,却聚集着一群执着于极致性能的汽车工程师,几十年来经由这些内心兼具激情与严谨的AMG工程师之手再获武装的奔驰力作不断点燃激情。当今,承载着AMG极致性能和全情投入的GT车系在诞生四年后,孕育出顶级性能版本AMG GT R,它具备挑战意大利名跑的资本。

源自300SL的标志性复古赛车造型,“一人一机”属性的90度夹角V8发动机,四轮转向技术加持,再配以鬼魅的“AMG绿色马格诺”涂装,科技与传统碰撞而生的AMG GT R便是“阿法特巴赫狂想曲”的极致体现。

● 复古浪潮,现代演绎

外型关键词:源自赛道,杀气十足,孔武有力的AMG面孔

作为SLS AMG的继任者,AMG GT设计同样源自传奇色彩-奔驰300 SL赛车,AMG GT R作为顶级车款,“R”很容易让人联想到RACE竞赛,没错儿,这部车的开发背景正是将GT3赛事工程经验转化为公路用车,如今也成功晋级F1赛事安全领跑车型。AMG GT R只有硬顶版本,售价228.8万人民币,中国区限量28台。从另一角度来说,AMG GT R是能够合法上路的GT赛事赛车,担当其AMG运动性能使者角色。

源自奔驰300 SL赛车的经典比例,前中置结构造就复古修长的独特车身比例,驾驶员坐姿位于中后部,这是注重掌控的驾驶布局设定,向经典赛车致敬的同时,也强调自身对驾驶体验的极致追求。

完美设计总是简单和纯粹,细细打量AMG GT R的前后,在圆润一体的典型奔驰轮廓下,也只是借助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直率、奔放的超跑姿态。 “鲨鱼鼻”前格栅夺人眼球,彰显着强大的“肺活量”,15条镀铬竖条幅采用了GT3赛车样式,透露着凶悍。

对于一部极致性能的超级跑车而言,除了鲜明的品牌设计图腾之外,工程师还需要在空气动力设计上分毫析厘,这也是超跑造型上最具观赏性的环节。AMG GT R低矮的车头和流畅的车身是低风阻系数的保证。车头增加有碳纤维前扰流唇,为强大发动机提供进气的大尺寸格栅对风阻有负面影响,主动式进气格栅技术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进气格栅内的挡板可根据发动机工况、车速自行调节开口大小。更进阶的技术是底部则增加主动式碳纤维扰流板,在车速达到80km/h且处于RACE模式下,这套扰流板将降低约40mm的高度。

尽管AMG GT R的车身更宽,尾翼更大,它的风阻系数却要低于AMG GT。

体现专业性的一环是尾翼可手动调节角度,以适应不同赛道竞技所需

车尾增加了更大尺寸的后扰流板,尾排与底部扰流板排列紧密,造型生猛且能够换在高速奔袭时获得有效的后桥下压力。

能够直观体现AMG GT R源自赛道的强悍性能是其所配备的米其林Pilot Sport Cup 2半热熔胎,只有在干燥的赛道中猛烈驾驶,才能够发挥出轮胎潜藏性能,前275/35 ZR19后325/30 ZR20强大的抓地力擅长在激烈驾驶中撕咬住地面。前六/后四活塞刹车卡钳,配以碳纤维陶瓷复合打孔刹车盘,是时刻能够驯服这匹烈兽的缰绳。

!

● 华丽不失超跑态度

内饰关键词:冷峻,文明,精致

抚摸Nappa皮及Dinamica超细纤维的面料带来的细腻触感,加之方向盘和座椅都基于电动调节方式,让我们将AMG GT R划入文明超跑范畴。

紧握粗壮称手的“翻毛皮”方向盘,我却无心打量华丽的内饰,激发此刻兴致只有位于中控台中央的黄色旋钮,摆放着如此醒目专注的位置,实际为彰显AMG GT R的独门绝技:9段可调TC牵引力控制系统,车手可以快捷直观调节车辆动力释放的“闸门”。也就是说,AMG GT R在电子限制系统的设定上,采用了和GT赛车相同的设计思路,不仅可以完全关闭,还可以分级释放,提供给驾驶员充足的选择适应空间。

位于空调面板中间的黄色旋钮便是9段可调TC牵引力控制系统

令人有些不快的是COMAND控制台占据了最为重要的区域,电子挡杆位置被迫向后平移,这是奔驰非怀挡车型的通病。挡杆两旁则是丰富的驾驶相关调节,使用率最高的是运动排气。

● 性能猛兽,呼之欲出

驾驶关键词:酣畅淋漓,强横到底

这台AMG V8 4.0L双涡轮增压发动机,经过优化调校后,最大功率达到430kW,峰值扭矩为700N·m,涡轮压力从1.2Bar提升至1.35Bar,匹配7速双离合变速箱,变速箱减重0.7kg,变速箱齿轮比重新优化,换来了更迅猛顺畅的加速体验,0-100km/h冲刺用时3.6秒,不惧对手挑衅。

梅赛德斯-AMG GT R研发初衷便是挑战保时捷911 GT3和GT3 RS上,而在绿色地狱纽博格林北环完成的7分10秒92圈速,也验证了它不俗的实力。赛车常见的干式油底壳设计使得发动机可以安置在更低位置,降低整车中心。

碳纤维等科技材料的应用,是的整备质量降低90kg,AMG GT R自重1554kg,前后桥重量配比47.3:52.7,加之低重心,灵敏的操控偏后的坐姿让我对车辆走线把握更为精准。

AMG GT R引入后轮转向系统,通过低速时前后轮转向相反来提高车辆的灵敏性,而在高速时后轮会与前轮偏摆方向相同,形成轴距加长的效果,提高高速稳定性。后轮的偏摆角度为1.5°,转向不受驾驶员控制,而是依靠电机控制在无声无息中实现。

掀开尾门后,大开口除了便于摆放行李之外,还能够一眼见识到粗壮的碳纤维防倾杆,丝毫不掩盖工程师为强化底盘刚性所作出的努力。

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在封闭赛道与AMG GT R携手共驰骋的机会,退求其次我们选择了跑山,试图去探索出这部寄托着最具AMG精神的超跑魅力。

驾驶AMG GT R上街是无时无刻引来路人驻足目光的,招摇的排气声浪,扎眼的亮骚绿色都是吸引旁人热议的因素。声势上凶悍满足了听觉,而蛮横的加速力能让浑身血脉喷张,伴随着粗放雄壮,带有些许美式肌肉车色彩的AMG咆哮排气声浪,带动浑身变得躁动起来。路人视线里,这台绿色怪兽则在发出警告的同时,像离弦之箭一般逝去。

AMG GT R坚守赛车传统,并未选择四驱,仍是大马力前置后驱布局,前文提到为了配合不同驾驶技术、不同赛道挑战,可以通过9段可调TC牵引力控制系统,让你的车尾有节奏的活跃起来。升挡时身后“砰砰”作响的排气炸裂声,就像冲锋号角般铿锵有力,坚定了你的信心。

赛道上可大胆启用癫狂的RACE竞技模式,可在公路上我至多敢尝试至S+模式,随着转向比例变小、减振器变得更加硬朗、换挡时间缩短、换挡冲击变大、主动式限滑差速器预紧、排气声浪更尽兴。此时AMG GT R这台猛兽肌肉紧绷,变得机警起来,摆出捕食者果敢决断、丝毫不迟疑的姿态,做好随时出击的准备。

AMG工程师将纯粹的赛道基因融入AMG GT R的躯体, 能够将赛道激情瞬时点燃。AMG GT R具备一切超跑驾驶特性,极低的重心造就低矮坐姿,能够随时扑出的蛮横动力,狭窄专注的四周视野,以及倾向于赛道暴烈驾驶,让一般人感到不太“友善”的转向手感。可一旦你与之建立默契协作,你可以精准控制前轮与障碍物之间毫米级的分差,方向盘都会让你爱不释手,只因毫无意外的精准指向,身后紧凑的车尾也绝无累赘感,而是像束紧的贴身背包一样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

AMG GT R挑战“真理之环”纽伯格林北环赛道

● 惜别“绿色猛兽”

无论是凶悍的AMG 4.0L V8的发动机,独门绝技-9段可调的TC牵引力控制系统,还是源自AMG GT3赛车的格栅设计,亦或是后轮转向等等有助提升驾驶性的技术尝试,都在诠释着这台兼具纯正赛道基因和梦幻超跑的身份姿态。最叫人津津乐道的是它的“暴力美学”,永远都奋力向前的暴烈性格,进攻时发出如野兽般咆哮,借鉴了AMG GT3赛车的设计灵感擅长在赛道间竞技挑战,但转而又能让你合法在普通公路上驾驶。这是一部能够在弯道、直线都让你爽翻天的AMG超级跑车,它的悍然、凶狠和决绝能够让对手生畏。只可惜AMG GT R在中国区限量发售28台,如此稀有珍贵的体验机会让我在离别之时难掩不舍之情,脑海中只能不断重现它起伏的气息,面对挑战时的勇猛执着,回味着因纯正AMG赛道基因而激发时的心潮澎湃。

源自300SL的标志性复古赛车造型,“一人一机”属性的90度夹角V8发动机,四轮转向技术加持,再配以鬼魅的“AMG绿色马格诺”涂装,科技与传统碰撞而生的AMG GT R便是“阿法特巴赫狂想曲”的极致体现。

● 复古浪潮,现代演绎

外型关键词:源自赛道,杀气十足,孔武有力的AMG面孔

作为SLS AMG的继任者,AMG GT设计同样源自传奇色彩-奔驰300 SL赛车,AMG GT R作为顶级车款,“R”很容易让人联想到RACE竞赛,没错儿,这部车的开发背景正是将GT3赛事工程经验转化为公路用车,如今也成功晋级F1赛事安全领跑车型。AMG GT R只有硬顶版本,售价228.8万人民币,中国区限量28台。从另一角度来说,AMG GT R是能够合法上路的GT赛事赛车,担当其AMG运动性能使者角色。

源自奔驰300 SL赛车的经典比例,前中置结构造就复古修长的独特车身比例,驾驶员坐姿位于中后部,这是注重掌控的驾驶布局设定,向经典赛车致敬的同时,也强调自身对驾驶体验的极致追求。

完美设计总是简单和纯粹,细细打量AMG GT R的前后,在圆润一体的典型奔驰轮廓下,也只是借助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直率、奔放的超跑姿态。 “鲨鱼鼻”前格栅夺人眼球,彰显着强大的“肺活量”,15条镀铬竖条幅采用了GT3赛车样式,透露着凶悍。

对于一部极致性能的超级跑车而言,除了鲜明的品牌设计图腾之外,工程师还需要在空气动力设计上分毫析厘,这也是超跑造型上最具观赏性的环节。AMG GT R低矮的车头和流畅的车身是低风阻系数的保证。车头增加有碳纤维前扰流唇,为强大发动机提供进气的大尺寸格栅对风阻有负面影响,主动式进气格栅技术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进气格栅内的挡板可根据发动机工况、车速自行调节开口大小。更进阶的技术是底部则增加主动式碳纤维扰流板,在车速达到80km/h且处于RACE模式下,这套扰流板将降低约40mm的高度。

尽管AMG GT R的车身更宽,尾翼更大,它的风阻系数却要低于AMG GT。

体现专业性的一环是尾翼可手动调节角度,以适应不同赛道竞技所需

车尾增加了更大尺寸的后扰流板,尾排与底部扰流板排列紧密,造型生猛且能够换在高速奔袭时获得有效的后桥下压力。

以上是梅赛德斯 R怎么样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汽车知识相关内容,请关注智配网。
收藏 收藏
相关指南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