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首页
找产品
找企业
资讯
论坛
百科
问答
维修
服务
品牌
改装
首页
问答
全部分类
问答
精选
待解决
问
液力变矩器的传动路线是怎样传递的?
543d6cf976e6
手动挡: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主减速器-半轴-车轮(所有轴与连接的地方用万向传动装置连接)自动挡:没有离合器 改为液力变矩器
2023-01-31
2条回答
问
液力变矩器中的涡轮为什么装置
chendan1688
液力变矩器 fluidtorqueconverter 以液体为工作介质的一种非刚性扭矩变换器,是液力传动的型式之一。它有一个密闭工作腔,液体在腔内循环流动,其中泵轮、涡轮和导轮分别与输入轴、输出轴和壳体相联。动力机(内燃机、电动机等)带动输入轴旋转时,液体从离心式泵轮流出,顺次经过涡轮、导轮再返回泵轮,周而复始地循环流动。泵轮将输入轴的机械能传递给液体。高速液体推动涡轮旋转,将能量传给输出轴。液力变矩器靠液体与叶片相互作用产生动量矩的变化来传递扭矩。液力变矩器不同于液力耦合器的主要特征是它具有固定的导轮。导轮对液体的导流作用使液力变矩器的输出扭矩可高于或低于输入扭矩,因而称为变矩器。输出扭矩与输入扭矩的比值称变矩系数,输出转速为零时的零速变矩系数通常约2~6。变矩系数随输出转速的上升而下降。液力变矩器的输入轴与输出轴间靠液体联系,工作构件间没有刚性联接。液力变矩器的特点是:能消除冲击和振动,过载保护性能和起动性能好;输出轴的转速可大于或小于输入轴的转速,两轴的转速差随传递扭矩的大小而不同;有良好的自动变速性能,载荷增大时输出转速自动下降,反之自动上升;保证动力机有稳定的工作区,载荷的瞬态变化基本不会反映到动力机上。液力变矩器在额定工况附近效率较高,最高效率为85~92%。叶轮是液力变矩器的核心。它的型式和布置位置以及叶片的形状,对变矩器的性能有决定作用。有的液力变矩器有两个以上的涡轮、导轮或泵轮,借以获得不同的性能。最常见的是正转(输出轴和输入轴转向一致)、单级(只有一个涡轮)液力变矩器。兼有变矩器和耦合器性能特点的称为综合式液力变矩器,例如导轮可以固定、也可以随泵轮一起转动的液力变矩器。为使液力变矩器正常工作,避免产生气蚀和保证散热,需要有一定供油压力的辅助供油系统和冷却系统。
2023-01-31
2条回答
问
可变能容的液力变矩器是什么意思?
f1c7494e204a
就是可调节的,如导叶可调式变矩器
2023-01-31
2条回答
问
功率分流液力变矩器是谁,在何时发明的?
6ewa9dli2lcs
第一台液力变矩器是由德国的费丁格尔(Föttinger)教授于1902年首先提出,并于1908年应用到工业上。1920年又由包易尔(Bauer)在费丁格尔的基础上去掉导轮装置,便构成了第一台液力偶合器。由于当时英国精密齿轮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液力传动刚刚处于萌芽阶段,其优越性尚未显示出来,因而发展极为缓慢,这段时间从1910年至1930年,达二十年之久,直到三十年代初期才又重新崛起。当时瑞典的阿尔夫·里斯豪姆(Alf.Lysholm)为西屋电气公司设计生产了一台径流叶片装置的机车汽轮机,它与当时较常用的轴流叶轮装置的汽轮机不同,但因当时柴油机—电力传动机车已经发展起来,汽轮机车已逐渐被淘汰。所以,阿尔夫·里斯豪姆为了使其发明不致于前功尽其,便设想将泵轮和离心涡轮结合到一起,以一种轻油作为工作介质,于是便产生了第一台三级液力变矩器,它的泵轮和第一级涡轮为离心式,第一导轮为轴流式,其余叶轮均为向心式。为了给这种三级液力变矩器寻求用户,里斯豪姆同英国里兰汽车公司的史密斯(Smith)工程师合作,史密斯采用了里斯豪姆的液力变矩器,并增加了闭锁离合器和单向离合器的结构装置,这便成为有名的里斯豪姆—史密斯型液力变矩器。该变矩器曾应用在公共汽车上。之后,阿尔斯·卡尔马斯—斯普云非尔德(Allis.Chalmers-Springfiel)工厂和菲亚特—阿尔斯(Fiat-Allis)建筑机械公司在履带式拖拉机上也开始采用了液力变矩器(三级)。自此以后,液力传动则以其特有的工作特性在各个工业部门得到越来越广的应用。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珍珠港的打捞绞车、登陆艇的锚链铰车、坦克、自行火炮等都应用了液力变矩器。军事工业的应用,引起了世界各国汽车、拖拉机、工程机械、起重运输、石油开采等各部门对液力传动的关注和应用。美国在七十年代研制的B—1战略轰炸机上的燃汽轮机的启动装置上也采用了液力变矩器。
2023-01-31
2条回答
问
液力变矩器的三大工作特性是什么?
71bd9a9270cb
液力变矩器的特性(characteristics of hydraulic torque converter)包括内特性、外特性、无因次特性。 内特性概括了变矩器内部液体流动的所有参数,如液体的速度、压力分布特性(即速度场和压力场)、入口冲击角、出口偏离角、泵轮出口偏离修正系数、冲击损失系数、通流损失系数、循环流量(及比流量)、轴面速度系数、雷诺数等,主要为叶栅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 外特性变矩器泵轮力矩、涡轮力矩、效率与涡轮转速的关系,实际上是变矩器的输出特性。是根据变矩器在一定工作条件下在试验台上测出或理论计算出来的,称为试验外特性或预期外特性,其工作条件是变矩器的几何参数(即某个确定的变矩器)、泵轮转速、工作油的品种(即密度)和工作温度一定。因此在外特性曲线表中均要注明工作条件。 典型的变矩器外特住见下图。 液力变矩器(QB2型变矩器)外特性图 实验条件:nB=1150r/min 22号透平油:油温90℃~100℃;供油压力:0.07MPa。 MB—泵轮力矩;MT—涡轮力矩;η—效率;i—转速比。 泵轮负载特性变矩器作为发动机的负载所表现出的特性,用泵轮力矩与泵轮转速的关系来表示,实际上也是变矩器的输入特性。泵轮的负载特性为抛物线型,即 MB=ρλBω2BD5 式中,MB为变矩器的泵轮力矩(N·m);ρ为工作油的密度(kg/m3);λB为泵轮力矩系数;ωB为泵轮角速度(rad/s);D为变矩器的有效直径(m)。 液力特性泵轮、涡轮轴上的液力力矩随涡轮轴转速的变化关系。液力力矩指叶轮叶片与液流相互作用力矩,未包含机械摩擦力矩和圆盘摩擦力矩。 外特性族同一变矩器在工作油的品种和油温不变的情况下,把在不同的泵轮转速下所得到的各个外特性集中绘制在一个图上,得到一组特性曲线图。 全外特性变矩器在全部工况,即牵引工况、涡轮反转制动工况、涡轮超越工况这三种工况下的外特性组成的完整的特殊曲线。分别位于第一、第二和第四象限。 无因次特性 根据相似理论对外特性进行无因次化所计算出的特性,包括三条曲线。 曲线1 泵轮力矩系数随转速比(工况)变化的特性,又叫能容特性,代表了泵轮从发动机吸收力矩(能量)的能力,也代表了变矩器传递功率的容量。 曲线2 变矩比(涡轮力矩与泵轮力矩之比)随转速比变化的特性,简称变矩特性。 曲线3 效率随转速比变化的特性,简称经济特性,是变矩器传递功率的经济指标。 相似理论可以概括为,如果两个变矩器满足几何相似、运动相似、动力相似,则他们的无因次特性相同。几何相似应满足对应的循环圆几何尺寸为同一比例——相似比,而叶片数和叶片倾斜角对应相等;运动相似是在几何相似且满足速比相等的条件下,两变矩器内部的流动运动相似,即速度方向相同,大小为同一比例;动力相似是在运动相似且满足雷诺数相等的条件下,对应空间点上的流体质点所受同名力的多边形相似,由此可导出两变矩器具有相同的无因次特性。 无因次特性转含义 ①对两个循环圆直径大小不等,但循环圆几何相似(即一个是另一个的放大或缩小)的变矩器,只要满足雷诺数相等的条件,那么,在同一速比下的各无因次参数对应相等; ②对同一个变矩器(可视为相似比为1),由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外特性导出的无因次特性相同。因此说,无因次特性是实物与模型或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外特性之间的联系。
2023-01-31
3条回答
问
液力变矩器各元件的安装位置及作用
2e88b7837927
从右到左说:先是壳体,壳体与泵轮是一体的(泵轮安装在变矩器最右端)动力由此输入,也就是由泵轮输入,中间放置导轮,作为引流增距的作用,在导轮里面有个单向离合器,最左边事涡轮,是输出原件,由一根轴在涡轮中间将动力输出。在液力变矩器中还有锁止离合器。
2023-01-31
1条回答
问
什么是液力变矩器的变扭系数?
sorryko
液力变矩器是有动力损失的,不能把发动机的动力1:1传给传动轴,能传出多少动力的百分比就是液力变矩器的变矩系数。
2023-01-31
1条回答
问
液力变矩器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cys2014888
液力变矩器的基本工作原理:1-由泵轮冲向涡轮的液压油方向 2-由涡轮冲向导轮的液压油方向 3-由导轮流回泵轮的液压油方向。 当汽车在液力变矩器输出扭矩的作用下起步后,与驱动轮相连接的涡轮也开始转动,其转速随着汽车的加速不断增加。这时由泵轮冲向涡轮的液压油除了沿着涡轮叶片流动之外,还要随着涡轮一同转动,使得由涡轮下缘出口处冲向导轮的液压油的方向发生变化,不再与涡轮出口处叶片的方向相同,而是顺着涡轮转动的方向向前偏斜了一个角度,使冲向导轮的液流方向与导轮叶片之间的夹角变小,导轮上所受到的冲击力矩也减小,液力变矩器的增扭作用亦随之减小。车速愈高,涡轮转速愈大,冲向导轮的液压油方向与导轮叶片的夹角就愈小,液力变矩器的增扭作用亦愈小;反之,车速愈低,液力变矩器的增扭作用就愈小。因此,与液力耦合器相比,液力变矩器在汽车低速行驶时有较大的输出扭矩,在汽车起步,上坡或遇到较大行驶阻力时,能使驱动轮获得较大的驱动力矩。 当涡轮转速随车速的提高而增大到某一数值时,冲向导轮的液压油的方向与导轮叶片之间的夹角减小为0,这时导轮将不受液压油的冲击作用,液力变矩器失去增扭作用,其输出扭矩等于输入扭矩。 若涡轮转速进一步增大,冲向导轮的液压油方向继续向前斜,使液压油冲击在导轮叶片的背面,这时导轮对液压油的反作用扭矩Ms的方向与泵轮对液压油扭矩Mp的方向相反,故此涡轮上的输出扭矩为二者之差,即Mt=Mp-Ms,液力变矩器的输出扭矩反而比输入扭矩小,其传动效率也随之减小。当涡轮转速较低时,液力变矩器的传动效率高于液力耦合器的传动效率;当涡轮的转速增加到某一数值时,液力变矩器的传动效率等于液力耦合器的传动效率;当涡轮转速继续增大后,液力变矩器的传动效率将小于液力耦合器的传动效率,其输出扭矩也随之下降。因此,上述这种液力变矩器是不适合实际使用的当涡轮转速较低时,从涡轮流出的液压油从正面冲击导轮叶片,对导轮施加一个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力矩,但由于单向超越离合器在逆时针方向具有锁止作用,将导轮锁止在导轮固定套上固定不动,因此这时该变矩器的工作特性和液力变矩器相同,涡轮上的输出扭矩大于泵轮上的输入扭矩即具有一定的增扭作用。当涡轮转速增大到某一数值时,液压油对导轮的冲击方向与导轮叶片之间的夹角为0,此是涡轮上的输出扭矩等于泵轮上的输入扭矩。若涡轮转速继续增大,液压油将从反面冲击导轮,对导轮产生一个顺时针方向的扭矩。由于单向超越离合器在顺时针方向没有锁止作用,可以像轴承一样滑转,所以导轮在液压油的冲击作用下开始朝顺时针方向旋转。由于自由转动的导轮对液压油没有反作用力矩,液压油只受到泵轮和涡轮的反作用力矩的作用。因此这时该变矩器的不能起增扭作用,其工作特性和液力耦合器相同。这时涡轮转速较高,该变矩器亦处于高效率的工作范围。 导轮开始空转的工作点称为偶合点。由上述分析可知,综合式液力变矩器在涡轮转速由0至偶合点的工作范围内按液力变矩器的特性工作,在涡轮转速超过偶合点转速之后按液力耦合器的特性工作。因此,这种变矩器既利用了液力变矩器在涡轮转速较低时所具有的增扭特性,又利用了液力耦合器涡轮转速较高时所具有的高传动效率的特性。 3、锁止式液力变矩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变矩器是用液力来传递汽车动力的,而液压油的内部摩擦会造成一定的能量损失,因此传动效率较低。为提高汽车的传动效率,减少燃油消耗,现代很多轿车的自动变速器采用一种带锁止离合器的综合式液力变矩器。这种变矩器内有一个由液压油操纵的锁止离合器。锁止离合器的主动盘即为变矩器壳体,从动盘是一个可作轴向移动的压盘,它通过花键套与涡轮连接.压盘背面的液压油与变矩器泵轮、涡轮中的液压油相通,保持一定的油压(该压力称为变矩器压力);压盘左侧(压盘与变矩器壳体之间)的液压油通过变矩器输出轴中间的控制油道与阀板总成上的锁止控制阀相通。锁止控制阀由自动变速器电脑通过锁止电磁阀来控制
2023-01-31
2条回答
问
液力变矩器的离合工作原理
heyingqipei
我学汽车专业的 希望能帮到你 有什么疑问可以找我 自动挡的汽车由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没有离合器,他们之间的连接是靠液力变矩器来实现的,液力变矩器的作用一是传递转速和扭矩、二是使发动机和自动变速箱之间的连接成为非刚性的以方便自动变速箱自动换挡。 曾有一种说法,AT上的液力变矩器相当于MT上的离合器,起到动力的连接和中断的作用。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AT与发动机曲轴是直接连接的,不像MT有一个动力的开关:离合器。所以从点火的瞬间开始,液力变矩器便开始转动了,对于动力的连接和中断,仍由齿轮箱内部的离合器来完成,液力变矩器唯一与MT离合器相似的地方,也就是液力变矩器“软连接”的特性,与MT离合器的“半联动”工况相近。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就像两个风扇相对,一个风扇工作,然后将另一个不工作的风扇吹动。这个比喻可以很形象的解释液力变矩器中泵轮和涡轮之间的工作关系。不过详细解释其工作原理,则有些复杂。 动力输出之后,带动与变矩器壳体相连的泵轮,泵轮搅动变矩器中的自动变速箱油(以下简称ATF),带动涡轮转动,ATF在壳体中是一个循环的动作,由于泵轮旋转时的离心力,ATF会在泵轮的作用下,甩向外侧,冲向前方的涡轮,再流向轴心位置,回到泵轮一侧,如此周而复始的循环,将动力传向与齿轮箱连接的涡轮。 不过只有该零部件和传动方式,只能称为液力耦合器,若想成为液力变矩器,必然要改变涡轮叶片的形状,这样一来,ATF在经过涡轮再循环回泵轮时,会与泵轮旋转方向相反,因而造成冲击,所以为了成为液力变矩器还需另一个部件:导轮。导轮是存在于泵轮和涡轮之间的一个部件,用于调节壳体中ATF液流方向,通过单向离合器与箱体固定。 有了导轮,才有了“变矩”的灵魂所在,在泵轮与涡轮转速差较大时,动力输出的扭矩也变大了,此时的变矩器想当一个无级变速器,通过转速差来提升扭矩,此时导轮处于固定状态,用以调节ATF回流;而当转速差降低,涡轮泵轮耦合或锁止时,扭矩接近对等,无需增矩,导轮随泵轮和涡轮同向转动,避免自身搅动ATF,造成动力的损耗。 至此我们了解到了液力变矩器的最大特点——软连接,而这种动力的传输方式起到了两大功能:1、从静止到低速时的平稳起步;2、在加速过程中,较大动力输出时,起到增大扭矩的作用。如果与MT上的离合器相比较,则需注意的是,第一条起到了并优化了MT上离合器的功能,但第二条则是离合器无法实现的。 但液力变矩器这先天“软连接”特点有一个弱点,动力不是直接输出的,在扭矩输出对等是,泵轮的转速要大于涡轮这样的话在传输动力时,ATF还在壳体中循环,浪费了动力,所以目前几乎所有液力变矩器都有一个高效节能的部件:液力变矩器锁止器。锁止器的形式是一个多片离合器,其作用就是当变矩器处于耦合状态,无需增矩时,将泵轮和涡轮锁止,这样的话动力传递即为“硬连接”,全部的无损(或者说有微量的动力流失)的将从曲轴传递到了下一站:变速箱。 简单解释一下上图:i轴为转速比,表示涡轮与泵轮转速之比,左端泵轮转速远大于涡轮,右边相等。起步或大脚油门时,转速比较小,泵轮比涡轮快很多,此时泵轮输出的扭矩要比涡轮输入扭矩大很多,比较有力,但传动效率较低;轻踩油门,转速比增加,变矩比降低,传动效率也相应提高,转速比为60%时,效率最高;当稳定油门,速度较为稳定是,转速比进一步上升,变矩比接近1,但此时传动效率下降;为避免动力流失,变矩器用离合器锁止,转速比骤增至1,效率也达到最高。液力变矩器并非AT的特征 液力变矩器不是AT特有,一些CVT变速器也使用了液力变矩器作为优化动力的机构;AT也不是绝对使用液力变矩器来实现软连接的,例如某些奔驰AMG车型上用的Speedshift MCT自动变速器,就用一副多片离合器代替了液力变矩器。所以液力变矩器并不是AT最大的特点,与多组离合器/制动器协同工作的行星齿轮组,才是自动变速器的最大特点。 液力变矩器 fluid torque converter 以液体为工作介质的一种非刚性扭矩变换器,是液力传动的型式之一。它有一个密闭工作腔,液体在腔内循环流动,其中泵轮、涡轮和导轮分别与输入轴、输出轴和壳体相联。动力机(内燃机、电动机等)带动输入轴旋转时,液体从离心式泵轮流出,顺次经过涡轮、导轮再返回泵轮,周而复始地循环流动。泵轮将输入轴的机械能传递给液体。高速液体推动涡轮旋转,将能量传给输出轴。液力变矩器靠液体与叶片相互作用产生动量矩的变化来传递扭矩。液力变矩器不同于液力耦合器的主要特征是它具有固定的导轮。导轮对液体的导流作用使液力变矩器的输出扭矩可高于或低于输入扭矩,因而称为变矩器。输出扭矩与输入扭矩的比值称变矩系数,输出转速为零时的零速变矩系数通常约2~6。变矩系数随输出转速的上升而下降。液力变矩器的输入轴与输出轴间靠液体联系,工作构件间没有刚性联接。液力变矩器的特点是:能消除冲击和振动,过载保护性能和起动性能好;输出轴的转速可大于或小于输入轴的转速,两轴的转速差随传递扭矩的大小而不同;有良好的自动变速性能,载荷增大时输出转速自动下降,反之自动上升;保证动力机有稳定的工作区,载荷的瞬态变化基本不会反映到动力机上。液力变矩器在额定工况附近效率较高,最高效率为85~92%。叶轮是液力变矩器的核心。它的型式和布置位置以及叶片的形状,对变矩器的性能有决定作用。有的液力变矩器有两个以上的涡轮、导轮或泵轮,借以获得不同的性能。最常见的是正转(输出轴和输入轴转向一致)、单级(只有一个涡轮)液力变矩器。兼有变矩器和耦合器性能特点的称为综合式液力变矩器,例如导轮可以固定、也可以随泵轮一起转动的液力变矩器。为使液力变矩器正常工作,避免产生气蚀和保证散热,需要有一定供油压力的辅助供油系统和冷却系统。
2023-01-31
2条回答
问
液力变矩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怎么工作?
GZHQQP
旋转工作
2023-01-31
1条回答
上一页
6/23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求购
首页
找产品
找企业
论坛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