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
首页
找产品
找企业
资讯
论坛
百科
问答
维修
服务
品牌
改装
首页
问答
全部分类
问答
精选
待解决
问
化学过滤、蒸发的方法
匿名用户
过滤 (filltration)借助粒状材料或多孔介质截除水中悬浮固体的过程。 过滤是指分离悬浮在气体或液体中的固体物质颗粒的一种单元操作,用一种多孔的材料(过滤介质)使悬浮液(滤浆)中的气体或液体通过(滤液),截留下来的固体颗粒(滤渣)存留在过滤介质上形成滤饼。过滤操作广泛用于各种化工生产中,尤其是用于分离液体中的固体颗粒,也有用于分离气体的粉尘,如袋滤器。 过滤首先是滤布或者滤网,国内最先开始生产这些材料的是 台州的天台和河北的安平,天台是以纺织纤维为原料的据多,象台州黄岩腾达筛网厂 等一批 是最早从事 这个行业的企业; 而安平是以五金为原材料 生产出的网 在全国来说都是非常有名的 蒸发(evaporate)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过程。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蒸发过程吸收热量,蒸发致冷。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湿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等。 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变成汽态,逸入大气中的过程称为蒸发。而蒸发量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水分经蒸发而散布到空中的量。通常用蒸发掉的水层厚度的毫米数表示,水面或土壤的水分蒸发量,分别用不同的蒸发器测定。一般温度越高、湿度越小、风速越大、气压越低、则蒸发量就越大;反之蒸发量就越小。土壤蒸发量和和水面蒸发量的测定,在农业生产和水文工作上非常重要。雨量稀少、地下水源及流入径流水量不多的地区,如蒸发量很大,极易发生干旱。而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蒸发。从微观上看,蒸发就是液体分子从液面离去的过程。由于液体中的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它们的平均动能的大小是跟液体本身的温度相适应的。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碰撞,在任何时刻总有一些分子具有比平均动能还大的动能。这些具有足够大动能的分子,如处于液面附近,其动能大于飞出时克服液体内分子间的引力所需的功时,这些分子就能脱离液面而向外飞出,变成这种液体的汽,这就是蒸发现象。飞出去的分子在和其他分子碰撞后,有可能再回到液面上或进入液体内部。如果飞出的分子多于飞回的,液体就在蒸发。在蒸发过程中,比平均动能大的分子飞出液面,而留存液体内部的分子所具有的平均动能变小了。所以在蒸发过程中,如外界不给液体补充能量,液体的温度就会下降。 影响蒸发的主要因素是: 其一是与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无论在什么温度,液体中总有一些速度很大的分子能够飞出液面而成为汽分子,因此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如果液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从液面飞出去的分子数量就会增多,所以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就越快; 其二是与液面面积大小有关。如果液体表面面积增大,处于液体表面附近的分子数目增加,因而在相同的时间里,从液面飞出的分子数就增多,所以液面面积增大,蒸发就加快; 其三是与空气流动有关。当飞入空气里的汽分子和空气分子或其他汽分子发生碰撞时,有可能被碰回到液体中来。如果液面空气流动快,通风好,分子重新返回液体的机会越小,蒸发就越快。 其他条件相同的不同液体,蒸发快慢亦不相同。这是由于液体分子之间内聚力大小不同而造成的。例如,水银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很大,只有极少数动能足够大的分子才能从液面逸出,这种液体蒸发就极慢。而另一些液体如乙醚,分子之间的内聚力很小,能够逸出液面的分子数量较多,所以蒸发得就快。此外液体蒸发不仅吸热还有使周围物体冷却的作用。当液体蒸发时,从液体里跑出来的分子,要克服液体表面层的分子对它们的引力而做功。这些分子能做功,是因为它们具有足够大的动能。速度大的分子飞出去,而留下的分子的平均动能就要变小,因此它的温度必然要降低。这时,它就要通过热传递方式从周围物体中吸取热量,于是使周围的物体冷却。
2023-10-23
1条回答
问
氟利昂的化学符号是什么
匿名用户
氟利昂(freon)是氟氯代甲烷和氟氯代乙烷的总称,因此又称“氟氯烷”或“氟氯烃”,可用符号“CFC”表示。氟利昂包括20多种化合物,其中最常用的是氟利昂-12(化学式C Cl 2 F),其次是氟利昂-11(化学式C Cl 3 F)。氟利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冷冻剂,在家用电冰箱和空调机中广泛使用。
2023-10-14
2条回答
问
塑料化学成分
2023-10-13
0条回答
问
电化学仪器都包括什么
匿名用户
最基本的就是电化学工作站了。也是比较常用的一个设备。
2023-10-05
5条回答
问
电化学仪器有哪些?
匿名用户
有三部分:1.信号发生器。 2.信号的控制和测量部分,如恒电势仪 3.信号记录和显示仪器,如X-Y记录仪和示波器 三部分仪器互相连接,恒电势仪和电解池连接,从而实现对电流和电压等信号的测试。
2023-10-05
1条回答
问
初中化学、物理。
小萌。
我以一个过来人的感受说一下化学和物理实验吧。 化学方面:刚上初三,首先接触到的就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还有就是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催化反应制氧气。重要性不言而喻,考试围绕这个出的考题也很多,这是一个重点。其次就是氧气与铁,氧气与镁等金属的氧化反应,想必每个化学老师都会做这些实验的(重点是实验现象)。除了金属,氢气,硫单质,磷与氧气的反应也挺重要的。接着就是金属与酸的反应制取氢气这些置换反应,这类实验只需掌握它的机理,会写反应方程式就可以的。最后一大类实验就是酸碱中和反应,盐与盐的反应这些,这些反应重点掌握方程式。 其实初中的化学实验重点就这些(仅个人看法)。 物理:首先接触到的是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这个关于托盘天平的实验可以说百考不厌(是一个重点)。到了电学部分,实验更多了,比如如何调节滑动变阻器;连接串联并联电路;求电阻;读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等等。(这些要详细掌握) 我能说的只有这些了,希望说的可以给楼主一点帮助,谢谢!
2023-07-15
2条回答
问
化学燃料电池怎么写?
996263437cc7
以H2---O2燃料电池为例子 只要是燃料,一定是在负极失去电子,只要是O2 ,一定是在正极得到电子 分三种情况 1 如果电解质溶液显示中性 负极: H2 - 2e- = 2H+ 正极:O2 + 4e- +2H2O = 4OH- 2 如果电解质溶液显示强酸性 负极: H2 - 2e- = 2H+ 正极:O2 + 4e- +4H+ = 2H2O 3 如果电解质溶液显示碱性 负极: H2 -2e- + 2OH- = 2H2O 正极:O2 + 4e- +2H2O = 4OH- 无论电解质显示什么性,总化学方程式是一样的:2H2 + O2 = 2H2O
2023-05-18
5条回答
问
跟电池有关的化学知识
616bb9f5f24e
实用的化学电池可以分成两个基本类型:原电池与蓄电池。原电池制成后即可以产生电流,但在放电完毕即被废弃。蓄电池又称为二次电池,使用前须先进行充电,充电后可放电使用,放电完毕后还可以充电再用。蓄电池充电时,电能转换成化学能;放电时,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 在化学电池中,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是靠电池内部自发进行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的结果,这种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负极活性物质由电位较负并在电解质中稳定的还原剂组成,如锌、镉、铅等活泼金属和氢或碳氢化合物等。正极活性物质由电位较正并在电解质中稳定的氧化剂组成,如二氧化锰、二氧化铅、氧化镍等金属氧化物,氧或空气,卤素及其盐类,含氧酸及其盐类等。电解质则是具有良好离子导电性的材料,如酸、碱、盐的水溶液,有机或无机非水溶液、熔融盐或固体电解质等。当外电路断开时,两极之间虽然有电位差(开路电压),但没有电流,存储在电池中的化学能并不转换为电能。当外电路闭合时,在两电极电位差的作用下即有电流流过外电路。同时在电池内部,由于电解质中不存在自由电子,电荷的传递必然伴随两极活性物质与电解质界面的氧化或还原反应,以及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的物质迁移。电荷在电解质中的传递也要由离子的迁移来完成。因此,电池内部正常的电荷传递和物质传递过程是保证正常输出电能的必要条件。充电时,电池内部的传电和传质过程的方向恰与放电相反;电极反应必须是可逆的,才能保证反方向传质与传电过程的正常进行。因此,电极反应可逆是构成蓄电池的必要条件。为吉布斯反应自由能增量(焦);F为法拉第常数=96500库=26.8安·小时;n为电池反应的当量数。这是电池电动势与电池反应之间的基本热力学关系式,也是计算电池能量转换效率的基本热力学方程式。实际上,当电流流过电极时,电极电势都要偏离热力学平衡的电极电势,这种现象称为极化。电流密度(单位电极面积上通过的电流)越大,极化越严重。极化现象是造成电池能量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极化的原因有三:①由电池中各部分电阻造成的极化称为欧姆极化;②由电极-电解质界面层中电荷传递过程的阻滞造成的极化称为活化极化;③由电极-电解质界面层中传质过程迟缓而造成的极化称为浓差极化。减小极化的方法是增大电极反应面积、减小电流密度、提高反应温度以及改善电极表面的催化活性。 干电池 常用的一种是碳-锌干电池(图3)。负极是锌做的圆筒,内有氯化铵作为电解质,少量氯化锌、惰性填料及水调成的糊状电解质,正极是四周裹以掺有二氧化锰的糊状电解质的一根碳棒。电极反应是:负极处锌原子成为锌离子(Zn++),释出电子,正极处铵离子(NH嬃)得到电子而成为氨气与氢气。用二氧化锰驱除氢气以消除极化。电动势约为1.5伏。 铅蓄电池的优点是放电时电动势较稳定,缺点是比能量(单位重量所蓄电能)小,对环境腐蚀性强。 由正极板群、负极板群、电解液和容器等组成。充电后的正极板是棕褐色的二氧化铅(PbO2),负极板是灰色的绒状铅(Pb),当两极板放置在浓度为27%~37%的硫酸(H2SO4)水溶液中时,极板的铅和硫酸发生化学反应,二价的铅正离子(Pb2+)转移到电解液中,在负极板上留下两个电子(2e-)。由于正负电荷的引力,铅正离子聚集在负极板的周围,而正极板在电解液中水分子作用下有少量的二氧化铅(PbO2)渗入电解液,其中两价的氧离子和水化合,使二氧化铅分子变成可离解的一种不稳定的物质——氢氧化铅〔Pb(OH4〕)。氢氧化铅由4价的铅正离子(Pb4+)和4个氢氧根〔4(OH)-〕组成。4价的铅正离子(Pb4+)留在正极板上,使正极板带正电。由于负极板带负电,因而两极板间就产生了一定的电位差,这就是电池的电动势。当接通外电路,电流即由正极流向负极。在放电过程中,负极板上的电子不断经外电路流向正极板,这时在电解液内部因硫酸分子电离成氢正离子(H+)和硫酸根负离子(SO42-),在离子电场力作用下,两种离子分别向正负极移动,硫酸根负离子到达负极板后与铅正离子结合成硫酸铅(PbSO4)。在正极板上,由于电子自外电路流入,而与4价的铅正离子(Pb4+)化合成2价的铅正离子(Pb2+),并立即与正极板附近的硫酸根负离子结合成硫酸铅附着在正极上。 一种把燃料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与蓄电池不同之处,是它可以从外部分别向两个电极区域连续地补充燃料和氧化剂而不需要充电。燃料电池由燃料(例如氢、甲烷等)、氧化剂(例如氧和空气等)、电极和电解液等四部分构成。其电极具有催化性能,且是多孔结构的,以保证较大的活性面积。工作时将燃料通入负极,氧化剂通入正极,它们各自在电极的催化下进行电化学反应以获得电能
2023-05-18
2条回答
问
为什么说电池含化学能?
a0fbe992bb1e
在化学电池中,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是靠电池内部自发进行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的结果,这种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负极活性物质由电位较负并在电解质中稳定的还原剂组成,如锌、镉、铅等活泼金属和氢或碳氢化合物等。正极活性物质由电位较正并在电解质中稳定的氧化剂组成,如二氧化锰、二氧化铅、氧化镍等金属氧化物,氧或空气,卤素及其盐类,含氧酸及其盐类等。电解质则是具有良好离子导电性的材料,如酸、碱、盐的水溶液,有机或无机非水溶液、熔融盐或固体电解质等。当外电路断开时,两极之间虽然有电位差(开路电压),但没有电流,存储在电池中的化学能并不转换为电能。当外电路闭合时,在两电极电位差的作用下即有电流流过外电路。同时在电池内部,由于电解质中不存在自由电子,电荷的传递必然伴随两极活性物质与电解质界面的氧化或还原反应,以及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的物质迁移。电荷在电解质中的传递也要由离子的迁移来完成。因此,电池内部正常的电荷传递和物质传递过程是保证正常输出电能的必要条件。充电时,电池内部的传电和传质过程的方向恰与放电相反;电极反应必须是可逆的,才能保证反方向传质与传电过程的正常进行。因此,电极反应可逆是构成蓄电池的必要条件。为吉布斯反应自由能增量(焦);F为法拉第常数=96500库=26.8安·小时;n为电池反应的当量数。这是电池电动势与电池反应之间的基本热力学关系式,也是计算电池能量转换效率的基本热力学方程式。实际上,当电流流过电极时,电极电势都要偏离热力学平衡的电极电势,这种现象称为极化。电流密度(单位电极面积上通过的电流)越大,极化越严重。极化现象是造成电池能量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极化的原因有三:①由电池中各部分电阻造成的极化称为欧姆极化;②由电极-电解质界面层中电荷传递过程的阻滞造成的极化称为活化极化;③由电极-电解质界面层中传质过程迟缓而造成的极化称为浓差极化。减小极化的方法是增大电极反应面积、减小电流密度、提高反应温度以及改善电极表面的催化活性。
2023-05-17
3条回答
问
化学问题回得来
280f234eeb62
一.关于原电池和电解池两极的名称 1.(1)原电池原电池的两极习惯上称为正负极,这实际上是物理名称,本质上是根据电子或电流的流向定义的。学生如果容易混淆,可联系日常生活中的电池记忆,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但须注意的是,在金属防护中有一个“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不要记错。理解原电池的正负极如下几点: ①可以是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电极 ②可以是金属与非金属(如石墨),如化学电源中 ③也可以都是惰性电极(如燃料电池) ④还可以是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如铅蓄电池),而电解质则既可以是某电解质的水溶液,也可能是熔融盐。 (2)对于正、负极的判断 : 负极:①电子流出的一极(本质)②电流流入的一极③金属性相对较活泼的一极(注意Al电极)④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⑤阴离子移向的一极⑥被腐蚀的一极⑦质量减小的一极⑧燃料气体在其上面失电子的一极⑨根据电极反应现象等。 正极:①电子流入的一极(本质)②电流流出的一极③金属性相对较不活泼的一极④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⑤阳离子移向的一极⑥被保护的一极⑦产生气体获析出金属的一极⑧助燃气体在其上面得电子的一极⑨根据电极反应现象等。 2.判断电解池的电极名称与电极反应的关系 电解池的两极习惯上称作阴、阳极,这实际上是化学名称,本质上根据外接电源或电解质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确定的名称,即所谓的“阴阳结合”---阴离子向阳极移动,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可以用四个字概括:阳----氧,阴----还;实际上只须记“阳氧”两个字就可以了,其它的可以推理。 二.关于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在电化学的学习中要紧紧抓住原电池和电解池的不同本质(自发和非自发)。 1.对于原电池,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的书写方法一般是: 第一步:判断正负极;第二步:根据负极及溶液中离子参加反应情况确定电极反应;第三步:将电极反应相加得总反应式。原电池的“加和法”必须掌握,有了这一法宝,对于任何一个原电池反应,只要先写出易写的一极反应式,用总反应式减去其中一极的反应式,就可得另一极的反应式(注意电荷守恒)。 2.对于电解池,电极反应和总反应式的书写方法一般是: 第一步:确定电极的材料及阴阳极;第二步��根据电极材料和溶液介质情况分析判断电极反应;第三步:将电极反应相加得总反应式(注意有水被电解时的情况)。 三.电解规律 1.(1)惰性电极电解酸、碱、盐溶液,就可以分为电解水型(例NaOH)、分解电解质型(例CuCl2)、放H2生碱型(例NaCl)、放O2生酸型(例CuSO4)等。如果上述方法不容易记忆容易混淆,不妨干脆就重点记住常见阴阳离子的放电按顺序(借助氧化还原知识更容易记),用到时现推导即可。 (2)阴阳离子的放电按顺序: 阳极:金属阳极(Au、Pt除外)>S2->I-> Br->Cl->OH->含氧酸根离子和F-。 阴极:Ag+>Hg+>Fe3+>Cu2+>Pb2+>H+>Sn2+>Fe2+>Zn2+>(H+)>Mg2+>Na+>Ca2+>K+。 上述放电顺序分成四组,即“阴前离子和阴后离子,氢前离子和氢后离子”,然后两两组合成可溶于水的电解质,分析电解时的阴阳极放电情况,就不难总结出电解规律。 (3)规律: ①位于前边的还原性强的微粒优先失去电子。只要有水,含氧酸根离子和F-就不能失去电子。若阳极是活泼或较活泼金属时,一般是电极的金属失去电子,而不是电解液中阴离子放电。 ②阳离子放电,其顺序大体可参照金属活动顺序来推断。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后面的金属,其对应的阳离子越易得到电子: 即位于前边的氧化性强的微粒优先得到电子。只要有水,一般H+后面的离子不能得到电子。 ③一般电解规律(惰性电极)可以概括为: 阳极:无卤(I2、Br2、Cl2)有氧 阴极:前氢后金(氢前析氢,氢后析金)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电解一定要看好阳极材料,若是活泼金属则是该金属放电。 2.电解后电解质溶液的复原 到底加入何物质能够复原?例如电解CuSO4溶液,为什么要加CuO而不是Cu(OH)2?要从一个个的个例中总结出规律———加入适量阴阳两极产物的化合物。总的来讲,就是既要考虑“质”又要考虑“量”。这样,就不难理解电解CuSO4溶液,为什么要加CuO而不是Cu(OH)2了。那就是“消耗什么加什么,消耗多少加多少”,加显然多加了氢。 3.电解的计算是一个重点应用问题 其常用的解题方法可以归结为两种:一是根据电解方程式或电极反应式列比例求解;二是利用各电极、线路中转移的电子数目守恒列等式求解(此法较为简便)。 关键是电子守恒,特别要注意:①电极和电极名称要区分清楚②电极产物要判断准确③找准各产物间量的关系。 四.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也多与电化学有关,要注意结合电化学的相关原理及图像加以分析应用,尽量多发掘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加以巩固理解。
2023-05-17
4条回答
上一页
12/35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求购
首页
找产品
找企业
论坛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