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问答
-
-
-
-
原鍋球
先看看书上的木牛流马的介绍: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着于腹,载多而行少,独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
流马:肋长三尺五寸,左右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前脚孔去前轴孔四寸五分,板方囊两枚。
从书上的叙述来看,木牛是相当于发动机的设备,流马只是个装载东西的设备,相当于汽车的车厢。
从木牛的结构上看,它采用了助力机构,里面可能加有飞轮机构。从他的运行来讲,里面采用的有齿轮机构,曲柄连杆机构。人推动木牛时,里面的曲柄连杆机构通过齿轮带动飞轮,飞轮运行起来后,又因为飞轮的惯性,给木牛以助力,这样,就达到了省力的目的。
流马的结构,其实是一辆板车,只不过改变了它的重心和轴承部分,使它比以前的板车用起来省力一些。
关于书上说这个为牛什么,那个为牛什么,这只不过是中国人的习惯,用来增加木牛的神秘性而已,就像周易上说的,什么马像什么之类的。
木牛有四足,其实是轮子,在古代,没有专业的机械术语,所以有些零部件的表达,和现在的会不一样。
有猜测木牛是用脚走路的,可是这要用液压机构,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不可能的。用手来摇,也不可能。因为这样用的机构太多,有些机构,在当时还没有发明。
关于扭转牛舌就不能行走,道理很简单,里面有防反转的棘轮机构。
当然,我也只是根据三国演义里的记载推测。不过应该不会差得太远。我现在手头没有详细的关于木牛流马的资料,只是根据我的经验推测。
也可能有复杂化的想象,不过我觉得这样比较合理,这样采用的结构比较简单,符合当时的生产力状况。
我们的先贤似乎是联手保留下一个千古之谜,以考验我们后人的智慧。
============================
流马的称呼,马指跑的快,轻便.我们叫独轮车为木马马,叫自行车叫洋马马,也是出于同样的习惯;流马在四川只在平原地带还在用,单人操作很简便.流牛当是载重物的,行的慢,属于大车类,民间没有使用的价值,失传的原因就在这里.
木牛是什么样的呢,应该是在木马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流牛的两辕证明有个车斗,那么这个车是一个挂斗结构,连接到木马上的,木马就演变成一条腿,独轮部分也做了改进,在圆轮(改成粗轴)上安装4根木柱,演变成4个足,这样停走都平稳,也就是一个前后反过来装的变种独轮车,配上制动器(牛舌),控制牛舌落下和升起的牵引绳,绳头则卡在牛齿里.整车样子确实象是一头牛.
-
-
-
-
-
-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