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浅析我国遥感应用中存在的几点问题文/刘晓宇引言1956年,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发射,为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遥感技术作为20世纪后期发展最快的地球科学分支之一,在未来二十年内必将获得更快的发展。目前在我国遥感技术已在众多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建设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急待解决。一、遥感的发展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对地观测综合技术,是应用某种探测仪器,不直接接触探测目标,从远处感测并记录目标的特征信息,经过传输、处理、提取人们感兴趣的信息并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1、在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已经独立发展了气象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资源卫星系列和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系统。在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的的形势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信息的广泛应用在解决资源问题、生态环境、地质灾害等众多领域的问题方面已经显示出明显的效果。随着国家各个遥感应用部门形成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数据的应用能力,在各个领域也取得了显著的国民经济效益。同时,在遥感研究机构方面,国务院许多部委都设立了遥感机构;十几所高校成立了遥感学科或研究室;各省土地局、气象局、环保局等都开展了应用研究;中科院也在基础理论、应用理论方面设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同时,各专业学会、国家科委也定期、不定期地召开学术会议探讨学术方面的重要问题。2、遥感的应用范围遥感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土地规划方面、环境保护方面、农林方面、地质矿产方面、水体方面的应用等。遥感在农林方面的应用有作物估产与精细农业、农作物长势监测、森林资源的调查与监测、森林覆盖率调查等。如美国曾利用遥感图像对世界小麦产量做过估算,准确率达90%。遥感在农林业的应用给国家带来了显著收益。遥感在地质矿产方面的应用以通过遥感图像的研究,确定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岩石性质,分析构造的运动为任务,服务于工程地质勘探、水文地质勘探和矿产资源调查。在工程勘探与测绘、灾害监测、矿产资源调查与矿区环境监测应用中取得了成果。在我国汶川的5.12地震中,遥感在分析了解震后地质状况、预测余震和救援中都起了巨大的作用。由于遥感可以宏观把握地区性地质灾害分布,形成规模的定量认识,因此在国内外地质灾害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遥感在水体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对水资源与水污染的遥感调查与评价,通过对遥感图像的分析,可以得到水深、水温和水污染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