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上的减速玻璃是什么原理的?

全部回答2
默认 最新
  • “减速玻璃”是一个错误的概念,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减速玻璃”。其实汽车前挡风玻璃应该叫“车用安全玻璃”,它实际上是一种夹层玻璃,是由两层钢化玻璃中间夹一层pvb胶片制成,这种玻璃受外力损坏时,玻璃碎片仍然粘在胶片上,而不会飞出给车上乘员造成二次伤害。高质量的前挡风玻璃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透光率好,没有光畸变等,能非常真实的反应外面的景物形态与运转状态,视觉非常清晰,跟没有玻璃的视觉效果一样,加上夹层技术还具有一定的隔热、柔和光线的效果,使人的感觉更舒服。   既然没有减速玻璃,那么为什么开不同的车会有不同的速度感呢?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解释:   (1)视觉误差。人们判断运动知觉的变量不是线速度,而是角速度(视角度/秒)。一个点状物以相同速度运动,若其运动方向恰好与眼睛视线平行,此时的视角为0°(当然,人有两只眼睛,不可能与两只眼睛都为0,实际上只能是接近0),即角速度为0,你几乎感觉不到它在运动;而当运动方向与眼睛视线垂直时,角速度就最大,就能感觉到很快的运动速度;另外,角速度的大小还与距离相关,距离越远,角速度显然越小,距离越近,角速度越大。由此可见,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距离)观看相同运动速度的物体,会有截然不同的速度感!这就是视觉误差。开不同的车会有不同的视野,也会产生不同的速度感。比如小汽车与公交车,由于公交车都是平头,前挡玻璃几乎是垂直的,人的座位又高,驾驶员可以看到离车头很近的路面,自然就感觉快(如果在车地板上开一个洞,让你垂直地看下去,你更会大吃一惊!)。而小车就不一样了,小车不仅有较长的车头,为了美观和减小风阻,前挡玻璃都是倾斜安装的,而且斜度还较大,座位就比较靠后,这样人离车头的距离就远了;同时小车的座位又很低,这样你的视线就只能以比较平的角度看车头前的路面了,你所能看到的路面与你所坐的位置有了很大的一段水平距离(也就是说车头前方还有一段较长路面被车头挡住看不到),你感觉就慢得多了!这就是“减速”的主要原因!而且越是高档小车,车头部分就越长、前挡玻璃的倾斜度也越大,驾驶员离车头的距离就越远,这种“减速”效果就越明显。月亮绕地球运动的速度不慢吧(平均公转速度 1.023千米/秒!)?可我们为什么几乎感觉不到呢?是什么让它“减速”了?就是因为距离太远(视角太小),让我们的眼睛无法分辨,从而产生了“慢”的错觉!   (2)车的平稳性。同样的车,在路面质量很差的乡村道路上开40km的时速就会感觉很快。因为此时除了车辆的前进运动外,还叠加了许多因车辆颠簸而造成的不规则的晃动,使人的眼睛捕捉外面的景物变得困难,给你的感觉就是“快”;而到了平坦的高速公路,那种不规则的晃动就基本上消失了,即使开100km的时速也觉得很慢。可见车辆行驶越平稳就越有慢的感觉。高档车毫无疑问有更好的减震效果,行驶起来更加平稳,感觉也就不那么快了。   (3)玻璃的质量。前面说了,好的玻璃要跟没有玻璃一样的感觉,这样看外面的景物就不会有形变,感觉就舒服。如果玻璃质量不好,透过玻璃看外面的景物就会产生变形,给运动物体叠加了一种由于变形而产生的恍惚,就容易使驾驶员视觉疲劳,给你快的感觉。   这就是“减速玻璃”的全部秘密。
    0 点赞
  • 减速玻璃原理“减速玻璃”是存在的,但是名字取得不科学,或者可以认为是为了商业目的的误导。 其实减速玻璃并不能让外界景物的运动看起来比实际更慢,而是看起来和实际速度一致——和没有玻璃时一模一样,因此所谓减速玻璃准确的名字应该叫“不增速玻璃”。而其它的普通玻璃,相对而言,可以称为“增速玻璃”。很多人一定记得很多年前,一般楼房的窗玻璃——那时浮法玻璃还没有普遍应用,老法制作的玻璃的平面度都比较差,厚度也不均匀,透过这种玻璃看世界,具有类似哈哈镜的效果,外面的世界常常是扭曲的,当外面有东西在运动时,你透过玻璃看到的不仅有物体本身的运动,还叠加了一个由于光线折射不均匀带来的快速的随机的前后“运动”的分量,使得运动物体看起来变得相对模糊,感觉和物体本身运动得更快时有点相似,于是这种玻璃能使外界的运动物体“增速”。 当然,即使在很久以前,汽车的挡风玻璃也不会做得象建筑玻璃那么差,但是和现在的“减速玻璃”相比仍然有点差距。 减速玻璃一方面很准确地矫正了玻璃在厚度、平面度(对于弯曲的玻璃则是曲率)的误差,要求高的时候,理论上还应该矫正:1.如果玻璃是弯曲的,为了保证其后的观察者视觉效果与没有玻璃时一样,整块玻璃各处厚度不应当完全相同,而是应该遵循一个按照厚度和折射率推导出来的函数(就象三星平面显示器的那个视觉平面补偿曲线一样的原理);2.矫正玻璃材质的误差,保证各处的折射率相同。
    0 点赞

没有更多内容了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