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有关部门统计,交通事故中有近30%是在恶劣天气中发生的,在下雨天"交通事故明显增加。因此,雨天行车要加倍留神。 (1)慢速行驶提前制动。车速过快是造成车辆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尤;下雨天气,道路较滑,轮胎的附着力下降。如果车速过快j惯性力增加,遇到:急情况采取制动时,制动距离比良好天气时长20%~40%,制动效果明显下~,发生事故的机会增多。因此慢速行驶较为安全。 实践证明,在雨天制动要将制动跑距延长3倍,从制动动作流程看,从驾驶 意识到需制动到车完全停住要经四个阶段: 一是发现前方有障碍,到判断停车约需0.3s;二是右脚从油门移到制动板约0.3s; 三是当踩下制动到油压开始作用0.3s; 四是制动发生作用到停车需要一段时间。 其中到第三阶段,还在驾驶员的反应动作期,制动未发生作用。在这段间车辆仍然继续前进,此距离叫空走距离。第四阶段中,制动器开始动作到车全停下之间行车距离叫制动距离,一般所说制动距离是两者之和。 空走距离是随驾驶员的反应而变化,和天气无太大关系,但在下雨时,因轮和地面的摩擦力减半,制动距离也会随之增加2倍。下雨路滑,紧急制动易造险胎抱死,这也是制动距离变长的主要原因。 (2)可随意降低胎压。有人每逢雨季,便将胎压降低一些,使轮胎和地面拍摩擦面积增大,进而增大附着力,这个看似有效的方法仅正确,甚至适得其反。因为,每个轮胎所承受的车重是固定的,接地面积的增加,会降低每单面积轮胎对地面的压力。如此一来,排除轮胎与地面形成水膜的力量会减弱,而这层有润滑作用的水膜会使轮胎更容易打滑。 当然凡事可一概而论,有时降低胎压是必要的。当车万一陷入泥沙时,贸然踩油门,否则驱动轮只会使车越陷越深,在这种情况下,可将打滑轮胎的投掉多半,尽量使之扁些,胎压减少后,胎面接地面积增大,相对来说摩擦力屈,然后慢慢加油,便可轻松驶出泥泞之地。 (3)路遇积水巧妙过关。遇到大雨后路面积水或城区立交桥下排水设施堵塞情况时,就得"涉水过河"了。汽车高速行驶时发动机所做的功主要用以强风阻,与空气的阻力相比,水的阻碍力就要大得多。正如人在水里跑步一,越想使劲后蹬,就会越发感到前方的阻力增加。所以汽车涉水时应尽量发挥动机的功率,同时设法减弱阻力。汽车涉水需要掌握以下步骤。 要注意发动机舱内所有电气部分的保护,裸露的电气与连线接头密封包,有必要时还要改变和调整发动机进排气口(主要是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