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逐步降低、胎压需要检查,汽车胎压不宜过低或过高

行业资讯
2023-12-12 14:04

又一场寒潮到来,汽摩用户要注意检查轮胎。

轮胎气压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同步下降,温度越低则空气密度越大;低温会让空气分子运动速度降低,分子间距也会缩小,直观的描述则是空气的体积会“收缩”。轮胎内部的空气和外部隔绝,所以低温就会直接缩小内部压缩空气的体积,对于胎压而言则是降低。

以笔者个人使用的车辆为参考,在入冬之前把胎压从2.2bar左右提升到2.7bar,经过两次寒潮之后的胎压又降低到2.35bar左右,然而温度也只是下降了二十度上下。


由此可见气温对胎压的影响程度之大,只是冬季胎压调整到多少才合适呢?

这里要给出两个建议标准:

  1. 冬季轮胎,按建议标准加压

  2. 普通轮胎,建议低于标准值0.2~0.3bar

最重要的知识点就在这里,轮胎分为冬季型和普通型;普通轮胎会随着气温降低出现硬度的提高,抓地力会因为轮胎硬度的提高而减弱。车轮在高速旋转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形,变形量的大小是决定轮胎抓地力强弱的关键因素之一;另外两个因素是轮胎接地面(胎冠)的粗糙度,以及车轮承受的正压力,这两个因素是不变的,所以轮胎变形量就成为关键因素。


抓地力的减弱会延长汽车的刹车距离,包括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也都一样;所以冬季轮胎气压建议略低,比如建议胎压如果是2.5bar的话,降低到2.2-2.3即可一定程度的加大抓地力,可以起到均衡制动距离的作用。(降低胎压可以加大轮胎接地面以提高变形量)

反之,冬季轮胎在低于7℃之后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气温低的时候,这种轮胎的柔韧性反而更好,轮胎的抓地力仍然会很强。所以如果车辆更换了冬季轮胎,那就要按照轮胎对应的标准胎压进行补充,不宜高、不宜低,可以略低、不要过高。


胎压过低和过高都很危险

有些驾驶大马力后驱车的司机会刻意把胎压调的非常低,个人就有这种习惯,但并不会低于建议值太多;仍然以2.5bar为参考,最低标准也会在2.1-2.2bar左右。

再低就有爆胎的隐患了,而且会明显的影响车辆能耗。

车轮在高速旋转时会变形,压到路面的位置变形量很大;如果胎压过低且车轮转速过高,那么车轮第一圈转动并导致大幅度变形的位置,在第二圈接触该位置之前还没有恢复,于是这个位置就会高频率且大幅度的变形与磨损。结果则是该位置温度异常升高,轮胎内部的帘子线也可能损坏,这是驻波效应,很容易爆胎。


胎压高一些、胎冠接触面小一些,耗油量会更低,有些司机图省油会加大轮胎压力,比如2.5bar提高到2.7~2.8,然而这是有弊无利的。首先过高的胎压会让轮胎的某一个区域过多的磨损,轮胎出现偏磨会加速缩短其使用寿命,所以从使用成本的角度分析高胎压则是“丢西瓜捡芝麻”。


同时即便气温很低,车辆高速长时间行驶仍旧会让轮胎温度大幅升高,升高上百摄氏度也不算夸张;而高温又会让空气分子变得活跃,分子间距会加大,胎压则会在行驶中升高。

笔者经常在一些气温较低的区域开车,其中有一次驾驶了一台轮胎明显老化的MPV,胎冠沟槽内部有明显裂痕;可是胎压还是被打到了2.5bar,在连续行驶几百公里之后升高到3.0-3.1bar,于是整个过程做的最多的事就是每隔一会检查一次轮胎。


总结:低温会让轮胎气压降低,在降温过程中需要提升胎压,但综合轮胎抓地力的减弱仍建议胎压略低一点;高频率跑高速公路或长途的司机不用担心偏低的胎压,开一会就能达到或超过标准值。为了省油而提高胎压的做法得不偿失,并且会因为轮胎抓地力减弱而影响行车安全,更是有长途驾驶过程中的爆胎隐患。

使用后驱电动或混动新能源汽车的司机更要注意胎压调整,整体建议偏低0.3左右,因其电动机的动力储备普遍偏高且低扭爆发力很强,起步过程本就容易打滑,冬季使用普通轮胎则会有更高的打滑概率,就是这样了。





汽配观察员
汽车私享家
汽车人的嗅觉,媒体人的视野
收藏 收藏
我来说两句~
暂无评论消息
相关资讯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