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一台中端或高端汽车的时候总会以“是否有高级感”做初级评价,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评价。
汽车的外观是否有高级感决定车辆是否能获得足够大的市场份额,判断一台车能否成为爆款的第一大要素不是性能、操控、配置或智能,而是设计。
极少有人会选择一台自己不喜欢但哪哪都好的车,这就像找对象一样,人们寻找的伴侣往往不是人生中遇到过总分最高的人,人们往往会放弃集温良恭俭让为一体但相貌平平的选项,更多偏爱的是相貌姣好的伴侣。以貌取人是一个贬义词,可却是人的天性,因为审美需求是人最高阶的需求,当审美需求得以满足,此时就等于做到了自我实现。
这就是马斯洛需求理论,参考下图。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高级从来不是一个贬义词,汽车的高级感是客观存在的,设计一定会区分出低、中、高水平,否则也就不会有工业设计评选。
只是怎样的车才有高级感呢?
不难解读,汽车的高级感只有通过两个关联来实现。
拟人化
拟物化
曾经的合资汽车是B/C两端的设计主导,究其原因正是车辆的设计普遍有高级感;而快速成长中的自主品牌在初期同样有不错的技术,在一些技术上已经实现了反超,但是占有率依旧偏低,原因正是设计功力较弱,设计出的车辆缺乏高级感。
体现汽车高级感的第一方式是拟人化,或者说给汽车一种“人物形象”。
相信老司机们都知道这台车,它就是帕萨特;汽车也是有“五官”的,大灯是眼睛,车标是鼻子,保险杠是嘴巴,引擎盖是眉毛,前挡风是额头,后视镜是耳朵,车身自然是身体,车轮当然是脚和鞋。
老款帕萨特的感觉不难描述,大灯微微上扬、就像鹰目鹰眉,车标、中网和保险杠没有特殊的线条,车身线条过渡恰当,车身饱满且沉稳;正常的形象就是穿着西装、目视前方,气质稳健,不怒自威的男性,这种气质是很容易让人产生好感的,毕竟汽车是大宗商品,对于普通人而言正需要正式一些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对于一般人而言就是高级感。
同期的日产天籁、本田雅阁、丰田凯美瑞、别克君威和君越等车都有相似的气质,这批合资车就像是“老干部天团”,是很有吸引力的;到了中期都在设计理念上进行了一定幅度的调整,这一阶段的车子多出了一些运动感,整体风格变成了“雅痞天团”,这种形象同样是老少皆宜的。
然而近几年的合资汽车设计风格大变样,设计过于偏向运动了,对应的拟人化形象更像是穿着T恤衫、蹬着运动裤的小伙子,这就必然会失去失去相当一部分的市场份额;其中有个别品牌的车辆设计几乎“放飞自我”,车身凌乱的线条、小小的车灯或分体式车灯、俯冲式的车身姿态,等等,这种设计方案的拟人化形象就是个“Tony”,说多恶俗就有多恶俗。
汽车的设计总会令人联想到不同的拟人化形象,如果联想到的拟人化形象比较奇怪的话,那这款车就一定不会成为爆款。
只是为何合资汽车的设计风格变化会如此之大呢?
因为这些车曾经要作为行政座驾面向B端市场,车辆的气质需要与这一部分的用户匹配;但外国汽车品牌早就不允许作为行政汽车采购,于是这些车就只有面向C端的个人用户。被动的转型使其迷惑,多年来形成的设计理念很难再改变,不得不改则必然容易“用力过猛”。
拟物化也是汽车设计的一个方式,比如保时捷的“青蛙”,道奇的“蝰蛇”,大众的“甲壳虫”,捷豹的“美洲虎”等;近几年里最为成功的是比亚迪的“龙颜”,这几年里的国产汽车市占率大幅提升,已经超过一半,实现了对合资汽车的反超。其中原因除了驱动技术的进步以外,剩下的就是设计水平的提升。以使用龙颜设计语言的比亚迪唐为参考,该车有龙目、龙须、龙口,硕大的车身也呈俯冲姿态但却不显得轻佻,因为尺寸够大,但更重要的是设计理念已经为人熟知,第一眼看去就会联想到龙这种神兽,在龙成为这个品牌的设计标签之后,潜意识里就会给这台车加分。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自带着高级感,所以拟物化的设计也很容易获得成功。
其次还有奇瑞瑞虎8的“虎啸设计”,吉利汽车的“涟漪中网”,埃安汽车的“天使之翼”,等等,这些都是非常成功的设计。
红旗H9采用了脸谱式的中网和灯组,几乎垂直的车头就像城墙一样有高大,车身采用了雪茄式的流线设计,重心看似往后靠的设计有一种俯瞰天下的气场;这样的设计就像是一位真正的王者在指点江山,这也是一种拟人化的设计,是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高级感。
所以高级感从来不是贬义,合资汽车的失败不仅是驱动技术的落后,设计水平的倒退也是一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