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通过燃烧汽油,将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热能推动活塞进行运动产生机械能,再经过变速器、动力轴输出到车轮端
在整个能量转化和传递的过程中,因为燃烧不充分、机械磨损、热能损失等因素,最终驱动汽车行驶的能量会大打折扣。汽油燃烧产生的热量转换成机械能的比例,通常被称为发动机的热效率
比如一台发动机的热效率是38%,也就意味着加满一箱油,有一大半的油都是白白浪费掉的。所以在发动机的技术发展历程中,提升能量转化效率就成了重中之重
热效率超40%成常态
目前行业内热效率超过40%的发动机有很多,比如丰田的2.5L自吸发动机,热效率可以达到41%
比亚迪的1.5L骁云发动机和马自达的2.0L压燃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3%
国内东风汽车旗下的马赫1.5T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45.18%
一辆车省不省油,最重要的就是它的热效率。同样排量的车型,发动机热效率更高,其其燃油经济性就越好
但是油耗低和动力强从本质上来说永远是背道而驰的,要么是轻而缓的高效率,要么就是急而促的强动力。以目前的技术水平,很难做到二者兼顾
热效率有什么意义?
目前的主机厂大肆宣传热效率,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宣扬自己的技术实力,对于用户来说热效率其实是一个比较鸡肋的参数
比如丰田凯美瑞的2.5L自吸发动机,只有在扭矩输出150-170之间,才会接近官方宣传的40%热效率,其他扭矩范围内,热效率立马就会降到38%左右
大众的EA888,虽然最高热效率只有38%,但是最佳工况区间更宽泛,动力表现明显更优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日系车在推出新款发动机时,总是会提到这款发动机的热效率是多少,因为日系车更加希望利用热效率来降低车型的平均油耗
而德系车却认为省油是柴油机的强项,汽油发动机就是应该追求动力,所以在研发新机型时更希望通过涡轮增压、48V轻混这些技术,来提升发动机的输出性能
比如宝马的3.0T柴油发动机,热效率接近42%,并且大部分工况都处于高效区间
相比于丰田的自吸发动机,不管是最高热效率,还是最佳工况区间,都拥有绝对的优势,更何况宝马的N57还是8年前的产品
效率越高,动力越弱
所以说,不管是涡轮增压还是自然吸气,又或者是柴油发动机,热效率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如何能让发动机在更广的范围内处于高效区间才是核心
从这一角度来说,柴油发动机优势最大,小排量增压发动机其次,自然吸气算是垫底的水平
如果是为了提高热效率而牺牲动力,对于大多数汽车厂家来说并非难事,稍微有些技术实力的车企都能做到
如果你对于汽车的动力性能更加看重,热效率越高,反而会成为一项致命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