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零部件企业如何“掘金”中国增量市场

行业资讯
2023-06-10 22:30

当前,这一轮汽车产业革命的大方向很明确。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来的市场增量,很多外资零部件企业纷纷调整在华策略,有的利用自身优势抓住机遇进入某个细分领域,分得市场的蛋糕;有的积极拥抱电动化和智能化,完成大象转身。博世实施“扎根中国、本土创新、持续投资”战略,是所有外资零部件企业在中国市场布局的缩影。

“外资零部件企业赚取高额利润的时代已经过去。整个零部件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向高水平发展。”汽车行业分析师邵元骏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记者了解到,与此前燃油汽车时代相比,外资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地位和周遭环境已然发生变化。外资零部件企业需要在战略上进行大方向调整,更需要真正落实到产品。
01
变革创新时代中国市场潜力大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富有韧性和活力。作为一家跨国企业,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在中国的本土研发生产能力。通过持续在华发展,博世将进一步增强在全球的竞争力,为引领未来移动出行夯实基础。”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如此表示。

这样坚定的信心来源于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年产销量约占全球1/3,新能源汽车产量更是连续多年占全球产量一半以上。其实,许多外资零部件企业认为,中国有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有产业体系配套完善的供给优势,是重要的生产基地,也是不可错过的销售市场。

德州仪器(TI)中国市场汽车事业部总经理蔡征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汽车市场正在走向不一样的时代。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一个创新的时代。”

蔡征所谓“不一样的时代”,来源于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产业发展。2022年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分别同比增长96.9%和93.4%。在这一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达到25.6%。这标志着产业摆脱了政策扶持,进入市场化发展的新阶段。基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整个行业对2023年抱有很高的预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900万辆,同比增长35%。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的大背景下,外资企业看到了市场增量带来的新机遇。“汽车行业的转型趋势为高通带来了巨大机会。我们看到了汽车对智能网联化的强劲需求。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5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7%。汽车对智能网联的需求和智能手机对移动连接、移动计算的需求十分相似。这也是高通一直以来的技术专长。”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表示,正如高通多年前看到的中国智能手机发展势头一样,中国汽车行业如今也在蓬勃发展。随着汽车行业新能源与智能网联趋势同步发展,两大趋势叠加、互动,加速了整个汽车行业的转型。因此,在数字座舱、智能驾驶乃至自动驾驶等方面,高通都大有可为。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独立研究者曹广平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经历了传统汽车普及阶段的高增长后,中国汽车市场仍旧是一个增购用户和换购用户并存、旧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并存的市场;这个市场具有足够开放、政策供给充分、新技术趋势明显、人力资源成本较低、供应链相对完整、出口数量庞大、关键核心技术不完整等特点。因此,未来5年至10年,中国市场仍然是外资整车企业和外资零部件企业投资的重要市场。
02
持续耕耘增量市场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每一个细分领域背后都蕴藏着无穷的机遇。邵元骏告诉记者,外资零部件企业的积累都来自传统燃油汽车时代,其优势在于更懂汽车及其需求、更懂车规级零部件怎么做。当然,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也为互联网公司或科技公司利用自身技术进入汽车产业提供了机会。

这样的案例并不在少数。比如,以光学镜片为消费者所熟知的蔡司介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质量检测领域,并且所占的市场份额一直在增长。比如,今年一季度,美国3M公司在安徽省合肥工厂建成一条热失控屏幕转换生产线,产品应用于电动汽车电池系统,能有效提高电池热管理性能。

蔡司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电池、电机和电控提供解决方案。电池的技术研究和电池的质量控制需要运用广泛的成像、分析和计量工具。具体来说,在电机方面,新一代电机带来的挑战涉及发卡和定子的精确生产和装配以及定子和转子中叠片的制造。蔡司所产接触式和光学测量设备,涵盖质量管理过程的各个方面,可以帮助电机制造商建立整个检测链。在电控器件方面,为了使电子元件更高效、更可靠,企业必须控制不同长度级别的半导体、印制电路板(PCB)和成品模块的质量。这些都需要蔡司产品的支持。蔡司在汽车零部件业务方面也有布局:利用光学、电子光学零部件,助力国产半导体检测设备发展;利用显微镜高精度成像和集成分析技术,让芯片检测和分析效率再上新台阶。

“现在,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带来的机遇正在重塑零部件体系。在这个全新的零部件体系下,新的市场扩张速度很快。外资企业需要迅速抓住中国市场的变化,进入配套体系,确保在中国的供应链能够获得一定的份额,确保在世界上能够跟上智能化和电动化潮流。”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记者,中国市场发展这么快,外资企业必须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确保在中国市场拥有合理的地位。

邵元骏为外资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发展提出三条建议:一是扩大产能保证供给;二是加快和车企研发的联合进程;三是保持供应链稳定性和持续性。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保障供应链体系、更快地响应中国市场需求,很多外资零部件企业开始在中国设立工厂,利用垂直布局的模式更好地服务客户。
03
将中国市场作为大本营进行布局

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诱惑”,很多外资零部件企业正在深深扎根于中国市场,将中国市场作为全球的大本营,在中国市场率先投入新技术和新产品,再从中国走向全球。

“我们通过在蔡司中国内部设立全球业务部门来经营全球性业务。”蔡司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福斯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从这里产出的重大创新成果将同时服务于中国国内和国际市场。蔡司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全球总部已经落户上海。在上海,蔡司X射线解决方案的全球创新中心和人才基地也正在建设,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尤其是动力电池相关的应用领域。通过这样的方式,蔡司试图更深入地融入中国高增长市场。“就我个人而言,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福斯特表示,“坚持执行战略,以专注之力开拓创新,坚守‘以科技塑未来’的初心,中国将很快成为蔡司的第二故乡。”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峰曾经指出,10年来,中国培育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为全球车企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增强了企业抗风险的能力。

为保证快速的市场响应、及时和深入地开发合作,博世在中国市场持续投资,增强本土的工程研发能力。1月12日,博世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与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投资协议,宣布在苏州投资建立博世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根据协议,全新投建的研发制造基地一期工程预计在2024年中期竣工。此外,博世计划在未来几年内累计投资约70亿元人民币用于该项目,以加速推进新能源及自动驾驶相关业务。

博世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及自动驾驶研发制造基地计容面积约30万平方米,将主要研发和制造配备新一代碳化硅功率模块单元的电驱产品、新一代智能集成制动系统IPB2.0、智能解耦制动系统以及博世中国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在内的多款自动驾驶核心技术。

“在传统燃油汽车时代,外资零部件企业具有绝对的霸主地位和技术优势,国内其他企业只能跟着走。不管电动化,还是智能化,国内企业相对处在技术领先和产业发展较快的地步。”崔东树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也是外资零部件企业需要在国内市场加大投入的原因之一。它们在这一领域处在弱势地位,需要加大产能以及技术研发,建设相应的零部件配套体系。这样才能跟上国内整车企业新品发布的节奏。”

崔东树认为,外资零部件企业在基础技术研发方面做得比较扎实,相应的积累也比较多,这些积累对解决一些新问题很有效,国内很多企业缺乏这种积累,还需要多学习外资企业的一些经验技术。
04
需求决定产品创新

中国的汽车厂商特别是造车新势力企业,很多是从互联网公司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对中国消费者的汽车使用习惯和需求有更深的理解。中国消费者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据博世介绍,2022年上半年,中国每销售10辆乘用车中就有3辆配备了L2级以上的驾驶辅助功能。中国消费者对智能电动出行的强劲需求,正成为不断推动外资企业引入最新技术率先在中国本土使用的动力。

曹广平认为,外资零部件企业在华进行业务投资、垂直整合、生产销售以及资源使用等,仍然是其在全球业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当前,整个行业竞争都很激烈,产业链上的细分业务越来越成为竞争的关键,新材料、新器件、新零部件、新系统以及新车型的关系更需紧密结合,成为新车辆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轻量化等方面发展和存量生存的关键。

邵元骏也提到,传统零部件厂商偏硬件能力,软件功能一般有限。传统零部件厂商的优势在于和车企尤其是传统车企的绑定关系,它们更理解车企的需求,合作起来可能更顺畅;不过,在先进技术方面,不一定比科技公司做得快。

面对当下转型变革的大趋势,外资零部件企业已经借助自己的优势展开布局。博世推出了碳化硅功率半导体、高性能惯性测量单元、新一代制动系统ESP10、车辆动态控制2.0和软件开发工具链产品及解决方案等一系列面向电动智能出行的创新关键技术。其中不乏由本土团队开发的解决方案,比如,面向未来电子电气架构的车载计算平台和区域控制器,近期将率先在中国投产;在智能座舱领域,完全由本土研发团队打造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平台推出升级版。同时,博世也正将自动泊车辅助功能集成在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中,为中国市场提供高性能、低成本的舱泊一体解决方案。集成了传感器、大算力计算平台、算法应用以及云服务等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专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覆盖高速、高架、城市、泊车等应用场景。该平台计划在2023年内量产。在转向系统领域,面向L4及以上乘用车自动驾驶的全冗余转向控制单元已获得客户认可,将在2024年在中国市场量产。

“创新是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走向世界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围绕创新,德州仪器(TI)不仅在产品上进行创新,也在应用上进行创新,并且基于既有的产品和客户完成对智能化的一些定义。”蔡征说,“基于对整个中国市场的布局和理解,德州仪器(TI)正在完善支持体系,包括前线的业务和销售、后台的搭建、分拨中心、研发中心等,也包括通过TI Store为客户提供更加实时及时的样品和小样的生产服务。

为了更快进入中国市场,外资零部件企业的改变表现在产品上,更表现在交付周期上。基于未来中国市场需要的两个基因,德州仪器(TI)开发具有周期性和创新性要求。德州仪器(TI)在汽车领域有150多种应用,接近300多种参考设计。围绕上述要求,德州仪器(TI)做了一系列布局,通过产品赋能应用,让客户以更快速的方式完成设计,把整车的开发周期从之前的24个月压缩至12个月。
05
在生态圈找准定位

崔东树告诉记者:“中国汽车市场的体量很大。海外供应链规模比较小,外资零部件企业不愿离开中国市场。国内供应链有很大的体量和较大的成本优势。因此,外资企业必然把中国市场作为其发展的核心重点。”

从长远来说,企业在中国市场发展,找准方向很重要。曹广平告诉记者,在汽车产业大变革的背景下,供应链正在重塑。外资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的关系并不只是竞争关系,而是需要建立产业生态。整车企业拉动它们创造新的生态,协同发展需要协同研发和协同生态,让整个产业链融合得越来越紧密。

记者了解到,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浪潮下,越来越多的外资零部件企业感受到了供应链的变化:并不是像传统燃油汽车时代那样一级一级的链式关系,而是各个角色形成一个生态圈,协同发展,才能走得更远。在这方面,孟樸对高通的反思很值得参考。

孟樸表示,从角色上来看,高通是一家技术公司,愿意为行业打造一个基础的技术研究体系,通过技术和产品支持产业的技术应用和进步;从生态的角度来讲,高通希望成为赋能者。无论在中国市场,还是在全球市场,高通将在各个方面支持每一个客户,助力他们的产品销售。此外,孟樸强调,汽车产业生态是由生态链、供应链等部分共同组成的,汽车行业企业间是朋友和合作伙伴,而不是像许多其他行业或产业那样仅仅是客户和供应商的买卖关系。因此,不管智能手机行业,还是现在的汽车行业,生态圈的构造是相同的。如果很长的供应链有一个节点无法完成,那么,整个长链都将失效。因此,汽车生态圈需要很多伙伴关系的支持。


汽配观察员
汽车屁孩
每天一款车,屁孩来解说。
收藏 收藏
我来说两句~
暂无评论消息
相关资讯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