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湾港

湄洲湾港

目录导航

口管理局成立

福建省交通厅公告

   根据 福建省人民政府2008年17号省长办公 会议纪要、2009年第97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研究湄洲湾港口一体化有关工作会议纪要》精神和福建省 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设立福建省湄洲湾 港口管理局及相关 事业单位问题的批复》(闽委编办[2009]97号),福建省交通厅受命发布公告如下:

  自2009年8月3日起,福建省湄洲湾内 泉州市港口管理局所辖的肖厝、斗尾港区.与莆田市港口管理局所辖的秀屿、东吴港区合并组成新的湄洲湾港,成立福建省湄洲湾港口管理局。新组成的福建省湄洲湾港各港区对外统称湄洲湾港秀屿港区、湄洲湾港东吴港区、湄洲湾港肖厝港区、湄洲湾港斗尾港区。

  依据《港口法》、《 福建省港口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福建省人民政府的确定以及福建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的批复,福建省湄洲湾港口管理局为福建省交通厅 直属事业单位,负责湄洲湾内港口、航道的管理、规划、建设、养护等工作。福建省湄洲湾港口管理局下设秀屿港务管理站、肖厝港务管理站和引航站、航道管理站4个直属事业单位。同时,撤销泉州、莆田市港口管理局在湄洲湾内所属的相关港口管理机构:湄洲湾内港政航政、水路运政、港口航道规划建设、引航、规费征收等职能一并由湄洲湾港口管理局行使。

  联系电话:0595—22585324

  特此公告。

  福建省交通厅

  二00九年 七月三十日

  

四港区合并组成新湄洲湾港

   2009年8月2日上午,福建省湄洲湾港口管理局、福建省湄洲湾港口开发 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新成立的湄洲湾港口管理局将统一管理原来分别隶属于泉州和莆田的四个港区。从此湄洲湾区域内港口将统一名称。这是福建省继2006年1月1日成功整合厦门湾内隶属的厦门、漳州两地8个港区之后,推进跨设区市行政区划港口 资源整合的又一重大举措。

  福建省交通厅发布公告称:从8月3日起,福建省湄洲湾内泉州市港口管理局所辖的肖厝、斗尾港区,与莆田市港口管理局所辖的秀屿、东吴港区合并组成新的湄洲湾港,成立福建省湄洲湾港口管理局。新组成的湄洲湾港各港区对外统称为湄洲湾秀屿港区、湄洲湾东吴港区、湄洲湾肖厝港区、湄洲湾斗尾港区。

  实现湄洲湾港口体制一体化是福建省委、省政府加快海西港口群建设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过去,湄洲湾南北两岸港口的港务管理分属泉州、莆田两市,2008年8月,福建省委常委会和省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湄洲湾港口体制一体化建议方案》,湄洲湾港口体制一体化改革进程就此启动。今年 6 月 4 日,省委编办正式批复设立福建省湄洲湾港口管理局。

  湄洲湾港口管理局成立后,将统筹协调南岸、北岸发展,统筹协调港口开发与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造以大型液散、能源商贸运输为主体的肖厝港区,以大型液散、能源储备运输、船舶修造为主体的斗尾港区,以发展LNG、散杂商贸运输为主体的秀屿港区,以大型干散、能源商贸运输为主体的东吴港区。努力把湄洲湾港建设、发展成为服务 海峡西岸经济区,服务中西部腹地,为台湾提供 中转服务,面向亚太的门户港口和中转基地,成为 海峡西岸有影响力的以大型液体 散货中转、重型石化以及内贸 集装箱运输为特色的主枢纽港。

  同时,为了加快湄洲湾港口开发建设进程,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组建湄洲湾港口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我省推进湄洲湾港口开发建设、岸线收储的投融资平台,并代表政府统一对湾内港口建设实行整体成片收储性开发。公司 经营范围包括湄洲湾内岸线收储和港口码头、经营性港航 基础设施、 仓储业的投资、建设、开发、经营。近期重点做好罗屿、莆头、肖厝三个作业区整体连片开发,并加快推进公共航道建设。

  湄洲湾位于祖国东南沿海,与台湾 基隆港隔海相望,具有港阔水深、岸线长、航道宽、风浪小、不淤不冻、防护条件好、陆域大等特点。海岸线总长289公里,其中10米以上天然深水岸线长达30余公里,可建深水泊位150多个,平均纳潮量达24.23亿立方米,水域面积516平方公里,建港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素有“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天然良港美称,是孙中山在《 建国方略》里设想建成“东方第一大港”的理想之处。

  新的湄洲湾 港区划分为湄洲湾南岸的肖厝港区、斗尾港区,北岸的秀屿港区、东吴港区,规划港口及临港工业岸线134公里。

概述

  湄洲湾位于福建省 东海岸的中部,莆田市 仙游县和 泉州市 泉港区两地交界处,与 台湾基隆港隔海相望,是闽台两省相距最近而又最大的一对姊妹港,亦是“中国少有,世界不多”的多泊位天然 深水良港。

  湄洲湾三面为青翠连绵的 小山环抱,湾口朝东南方向敞开, 湄洲岛以及附近的 石岛等,宛如一串美丽的项链,撒在湄洲湾与东海之间,横亘在湾口北半部,成为湄洲湾的 天然屏障,使湄洲湾成为避风良港。 七十年代初, 周恩来总理曾把开发湄洲湾列入全国贸易港口建设计划。 赵紫阳、 李先念等也先后来湄洲湾视察。 目前,湄洲湾将建设成为一个对外贸易的大型商业港口以及多种工业并重的 工业基地。各项建设正在紧张进行着,游客很快就可以在这里领略到世界 东方大港的壮观景象。

  湄洲湾 海波 浩瀚澄碧,附近石奇岩峭,山环水绕,风景如画。明代有人在此修建园林亭榭,历史上曾是莆田沿海的一大 旅游胜地,如今尚存不少崖刻的书法和画像。有关部门将计划在此建设海上公园、疗养院、 海滨浴场等,是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海滨游览、 休养胜地。

  湄洲湾具有港阔水深、岸线长、航道宽、风浪小、不淤不冻、防护条件好、陆域大等特点。 湄州湾三面环山, 湄州岛横亘湾口;往湾内5海里,盘屿、 大竹屿、小竹屿、小霜屿等呈东北—西南排布;再往内7海里 ,有罗屿、横屿和洋屿平列,形成三道屏障,避风避浪条件极好。湄州湾深入内陆约18海里,航道既长且宽。沿岸有多处深水岸段,其中北岸的秀屿,水深10~16米,深水岸线长约2000米;南岸的 泉港,水深10~20米,深水岸线长达2400米。两者深居内澳,建港条件最优越,5万吨级轮船可自由进出,10万吨级轮船可趁 平潮进出。在黄瓜屿与斗尾一带可停泊30万吨级船舶。秀屿一侧陆续建成3000吨盐业转运码头、5000吨商业码头和1000吨方舟煤码头。整个港口年吞吐量达120万吨。肖厝一侧正在建设万吨货运码头,并将建设250万吨的 炼油厂等。随湄州湾的开发,港口秀屿拆船厂已形成年产10万吨的生产能力。在铁路未接通之前,湄州湾对华南和 长江流域各港埠起着分流转载作用。

秀屿港区

   秀屿港位于 莆田县 莆头村,现为秀屿镇所在地,兴起于 南朝梁、陈年间,宋代称“黎屿”、明清谓“小屿”,后改秀屿。秀屿原为一个 小岛,宋代筑有石步长300米,明代改筑 石桥长500米;明代起秀屿港是莆田、 仙游和 惠安三县货物的吞吐口岸,明朝廷在这里设小屿 巡检司,秀屿港的海运由 莆禧 河泊所管理,当时秀屿港的开发已有相当规模,具有“人烟万三,居民约千余家”。清初,秀屿港一度荒废。

  民国17年(1928年),涵江人 林柏青重建秀屿港码头和 仓库;民国23年,英国万吨级货轮“新亚号”驶入秀屿港;民国27年,前下(莆田前沁、下屿)、山腰( 惠安县辖)两盐场均在秀屿设转运站;民国28年,秀屿港码头、仓库均被日军飞机炸毁,秀屿港再度荒废。

  1976年9月,交通部、铁道部、石油化工部对全国港口进行普查,把秀屿港选定为国家可兴建停泊5~10万吨级轮船的深水港址。1979年,秀屿港开始外贸运输业务,并对港区的土地平整开发。1980年,秀屿港第一座3000吨级的盐业码头竣工;1984年,建成煤炭码头;1985年,完成三千吨级商业码头的主体工程,同时兴建望山生活区;1986年初,秀屿港建滩造陆工程竣工。1987年4月,秀屿港三千吨级码头仓库工程。1988年5月,秀屿港2幢容量3000吨的 粮食仓库建成。

  至1991年,秀屿港基础设施用地开发,已有二条港口主干道,共长2.5公里。码头3个,配套用地5000平方米仓库及2万平方米堆场各1个。同时建成莆田市区通往秀屿港区的35公里的 二级公路,还有水、电等设施先行工程。至此,港区内开发用地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建筑占用面积5.3万平方米。港内负10米以上深水域有100平方公里。

东吴港区

  东吴港(吉了港),古称鸡了港, 鸡了城,位于 湄洲湾中枢,今 福建省莆田市 东埔镇东吴村南城自然村南宫前。宋代地名“系蓼”,熙宁四年(1071年)创建,名“系蓼城”,时商贸盛行,海船聚泊城下。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为防倭在此设吉了巡检司,重新修建寨城,周150丈,高1.8丈、厚1丈、建垛308个,警埔8个,开城门,建 门楼2座。清初划界废毁,现存寨墙一段长116米、宽2.9米、高3.3米。

  鸡了港与 海峡东岸的鹿了港(今台湾 鹿港)相对,都是古代的著名港口。 鸡了港(东吴港)开港于宋代,位于东埔镇东吴村南城自然村南宫前。明初改称吉蓼港,曾为吉蓼巡检司驻地和南日水寨兵船驻扎港;清初沿海截界,居民悉迁涉涵江,港口荒废, 复界后易称吉了港,港务渐兴;民国年间,公路运输业兴起,该港货运量减少,唯渔船时有与台湾通航;建国后改称东吴港。

  莆田民间至今还在用的一句口头禅:一 日行鸡了,三日讲不了。意思是一天去鸡了城回来,所见所闻 三天都说不完。说明鸡了城当时的繁华景象。

肖厝港区

   肖厝港位于 福建省湄洲湾南岸惠安县肖厝镇境内。港区西起屿仔,东至虾屿,长2.7公里,水域辽阔,面积516平方公里。港口距岸50米处水深16.5米,距岸100米处水深达43米。湄洲湾外有 湄洲岛、盘屿和岖屿三重屏障,可抵御大风,是个天然良港。 潮汐属 正规半日潮,最高 潮位正6.55米,最低潮位负1.59米,平均潮位海平面5.04米,平均潮差罗零(系指福州马尾 罗星塔 水准点。)5.12米。肖厝港区地处福州与厦门的中心点,陆上有涂(岭)肖(厝)公路与福厦公路连接。水路东距台湾 基隆港178海里,南距香港370海里,北距上海510海里。早在 宋元时期就有与南洋群岛通航的记载。

  1985年12月,开始在肖厝沙格建造1万吨级杂货码头。1990年2月,建造10万吨级石油专用码头,至年底已有堆场1.5万平方米、仓库6800平方米,年吞吐量5.30万吨(不包括石油专用码头吞吐量)。

  肖厝港位于湄洲湾内澳西南岸, 地理位置为东经118°5836,北纬25°1208。素有“中国少有,世界不多”天然良港的美称。1995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口岸。1999年12月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其中油码头于1992年对外开放)。肖厝港港阔、水深、浪小,港区主航道水深10—20米,5万吨级船舶可自由进出。肖厝港现有码头泊位7个,其中10万吨级油码头1座,万吨级杂货码头1座,5000吨,3000吨,1000吨 成品油码头各1座。5万吨 集装箱码头1座, 年设计吞吐能力为1340万吨。 2002年 港口吞吐量约为646.57万吨,其中外贸吞吐量约为428.0万吨。肖厝港所在的 泉港区是福建省石化基地,也是国家规划建设的6大石化基地和四大国际中转港口之一。

斗尾港区

   斗尾港口经济区位于 湄洲湾南岸 泉州市 惠安县东北部,规划面积约173平方公里,以东周半岛为主,包括净峰、东岭、东桥、辋川、 涂寨、小乍六个乡镇部分区域。港区拥有的 深水良港— 斗尾港在1990年初被交通部规划为全国四大 中转港之一。斗尾港介于北纬24°56′15″—25°05′06″和东经118°51′38″—119°02′05″之间,东临台湾海峡,距30万吨级主航道2海里,处于上海和广州两大港 中间地带。 福建省政府将该区域作为船舶和石化 产业布局的龙头地区纳入发展规划,泉州市政府将其确定为四大 经济区域之首,是未来大 泉州北翼 重化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区自然条件

  深水岸线长:自然岸线长76公里,其中深水岸线长7.7公里,一般水深15-30米,30万吨级船舶可直达斗尾,可建20万吨级以上泊位4个。潮差大:湄洲湾属正规半日潮,最高潮差为7.37米,平均潮差为4.97米。水域面积广:水深大于15米的水域面积宽阔,可满足大型船舶航行与回转的需要。

  掩护条件好:湄洲湾是一半封闭海湾,湾口有湄洲弯和港内的大 竹岛、大生岛的屏障,阻挡了外 海波浪传入,湾内浪小, 水流不急。 工程地质好:斗尾港区属 基岩港湾式海岸,岩面可作 天然地基 持力层;陆域多为矮丘和红土台地,承载力高。

   环境容量大:港区的 环境质量及 环境承载力优,扩散 自净能力强,排污排放条件好,墩中以东海域污水排海口被纳入福建省海洋功能区规划,可就近深海排放。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