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济南史料记述,明清时期,济南玉函山山巅的泰山行宫改为碧霞元君祠后,又筑南天门和三大殿,因距当时济南城仅10公里,玉函山一时香火旺盛。清代顺治初年,济南南关卫巷的香会屡次结社来拜,渐成风俗。康熙11年(公元1673年),在佛峪寺蕊珠泉西端建造三仙宫,因宫内供奉守山门的卫士王灵官,因此亦称灵官阁,随后又起灵官阁香社。官府随之整修盘路,命名为“十八盘”,并立禁路碑加以保护,使闭塞的玉函山、西佛峪名声远播。近年来,随着城市的扩建,信息的传播,道路的开通,前来观看隋代摩崖石刻和灵官阁的游客也是日益增多(压题图片转自网络)。
昔日鼎盛一时的灵官阁,现在的状况到底如何?带着这个疑问,我和几个朋友来到了佛峪寺的深处,对已有340年的灵官阁进行了实地考察。
在西佛峪深处的半山腰回望济南市区,楼房如微模,道路蜿蜒如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