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镇

太平镇

目录导航

概况

地理环境

太平街道办事处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西部,与济南市齐河县、德州市临邑县交界,南距省城23公里,东距济南市济阳区城区17公里,104国道纵穿南北,济太路横贯东西,济乐高速从镇中心通过,并在济太路留有出口,交通十分便利。太平镇地处平原地带,地势西南略高,东北稍低。东西最大距离16.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7.8公里,版图面积112平方公里。镇辖6个经济管理区,91个行政村,83个自然村,总人口5.82万,全镇耕地面积11万亩。镇人民政府驻地在二太平村。主要河流有徒骇河、牧马河、齐济河、六六河,境内流长28公里,流域面积53平方公里。土壤以红壤土为主,深厚肥沃,地下水资源充沛,水质淳良,光照充足,特别适宜瓜菜生长,是黄河以北最大的拱棚西瓜生产基地。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花生、棉花、豆类等。境内交通便利,镇村公路纵横交错,总通车里程128公里,电力、通讯设施完善。

文化教育

太平街道办事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全镇有初级中学1处,完全小学2处,在校生300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升初中率99.7%。全镇教职员工395人。1978年以来,全镇有2853人考入中、高等院校。成人脱盲率达99%。

经济特征

太平街道办事处是远近闻名的“中国优质西瓜第一镇”。近年来,太平街道办事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镇党委政府提出的“财政增长和农民增收”的目标,扎实做好“项目引建、新农村建设、镇村建管、基层组织建设和民生民本”五篇文章,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先后引进了山东远达彩印有限公司、山东华尔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济南华龙金属有限公司、周村烧饼、华傲漆业等20家多家大中型企业,全镇规模以上企业达24家。其中,落户济北开发区的山东远达彩印包装有限公司、山东华尔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都是投资过亿元企业,现均已建成投产。为破解项目用地难题,镇党委政府规划建设了太平工业园,园区占地1700亩,其中一期占地150亩。正在进行一期基础设施建设,现已有2家企业落户该园区。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西扩、东进、中促”战略,全镇 “太平宝”大拱棚西瓜、秋延迟蔬菜和高温大棚蔬菜面积达到5万亩,占总耕地的43%。年产西瓜和秋延迟蔬菜近70万吨。进行“城镇建设行动”,实施“211“工程 ,提升济太路、104国道,高标准打造如意湖水景休闲广场,提升镇驻地一个商业片区,构建起“三纵四横”的城镇框架。镇驻地街道宽阔整洁,楼房鳞次栉比,客商云集,商贸发达,承载能力日益增强,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城镇面貌焕然一新。2010年,全镇社会生产总值完成15.29亿 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20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735万元,其中,地税完成1451万元,国税完成179万元,财政收入完成1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36元,国、地税提前一个季度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先后获得了山东省“文明乡镇”、“全国科普惠农先进集体”、省“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省“农机建设平安乡镇”等荣誉称号。

特色产业

作为“中国优质西瓜第一镇”,瓜菜种植是太平镇的产业特色。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得天独厚的水土资源优势,坚持以富民强镇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服务为依托、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通过建立品牌示范基地、培植专业村,大力发展大拱棚西瓜、高温大棚蔬菜生产,全镇瓜菜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年产值近2亿元,成为济南市最大的优质瓜菜生产基地。“太平宝”商标是“山东省著名商标”;2009年“太平宝”西瓜及菜椒、茄子、西红柿、豆角、黄瓜五种蔬菜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10年“太平宝”瓜菜包装箱设计获得国家专利。自2008年以来,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 “太平宝”西瓜文化节和秋延迟蔬菜采摘节,观光旅游农业有了新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沿革

1950年划为二太平区。

1956年改称二太平乡。

1958年为二太平公社。

1984年改称二太平乡。

2001年3月庙廊乡并入,称太平乡。

2001年5月建立太平镇。

2017年5月9日由济南市政府发文改称太平街道办事处。

2018年6月6日由济南市济阳区划归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管委会代管。[2]

遗址

邝家遗址。遗址南北长138米,东西宽122米,面积16836平方米,部分呈台状。出土的文物有灰陶三足盘、浅褐陶凿型足、石铲、石刀、穿空石铲等,属龙山文化遗址,为济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镇文化底蕴丰厚,在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中,以西太平村舞狮队最受欢迎。其动作简洁明快、套路奇险、铿锵有力,多次参加济南市、济阳县春节民间艺术汇演。井家村的“八仙过海”、后冯村的“马钗”、来佛寺的高跷表演等也独树一帜,别具特色。

特色

“马钗术”为太平街道办事处后冯村祖传绝技,远近闻名。清朝末期,战乱频仍,冯氏族人生活难以为继,无奈之下,只好外出闯荡,卖艺谋生。来到直隶枣强县时,参加了义和团。在义和团里,他们学到了一种武艺“马钗术”。马钗为一种兵器,长约1.7米,重约2公斤,形如枪戟,木柄钢头,头有三钗,锋利异常,木柄与钗头连接处穿有两片铁环,舞起来虎虎生风。义和团失败后,作为竞技武术的马钗术被冯氏后人带回家乡,逐渐演变成为表演艺术流传下来。村里男女老少,只要能拿得动马钗的,都能耍两招。每当农闲或节日,演出团就会接受邀请,到外地献艺,近则十里,远则几百里。个人表演花样繁多,基本套路有十几种,如苏秦背剑,太公垂钓,怀中抱月,黑狗钻裆,鲤鱼翻身等。团体表演一般要求16人以上,讲究步法阵型。表演时,马钗被涂成银白色,系上红绸,鲜艳夺目。表演者身着武僧服饰。通常为红裤、白褂、绿腰带、红头巾。在鼓乐声中登场,伴随音乐节奏起舞。因表演者技艺高超,队形整齐及招式惊险刺激,受到热烈欢迎。每年元霄节,会有成千上万的人们聚集到后冯村村北的夏口大桥,观看“马钗”表演。后冯村人与来自临邑、齐河的外地艺友们同台演出,切磋技艺,载歌载舞,共度元宵。

所获荣誉

2019年9月11日,太平镇入选“2018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100强”。[3]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