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四平镇位于昌图县城东北部,距县城60公里,东北与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接壤;南与本县牤牛马场、朝阳镇连界;西与本县平安堡乡毗邻。所辖1个居民委员会,9个村民委员会区内,常住人口20574人(2017年)。镇域北部3个村包括义和村、旱沟村、徐家村;南部6个村包括光辉村、金山村、老平村、丰产村、陈家村、乔家村。全镇土地总面积82平方公里,境域南北长16.1公里,东西最宽处9.3公里,周围边缘线长50.5公里。
近几年来,老四平镇不断扩大保护地生产规模,现已建成温室194个,面积201亩,冷棚940个,面积1370亩,蔬菜种植面积达12000亩,产量23998吨,产值1740万元。在养殖业方面,2004年全镇的黄牛饲养量41000头,出栏23200头,家禽饲养量59.1万只,出栏39.9万只,牧业产值5812万元,纯收入2800万元。粮食总产量达48295吨。2004年全镇社会总产值60809万元,人均纯收入3751元。[1]
老四平镇境域属县东部山区的缓坡延伸地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属中温带亚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日照丰富,春秋风大,寒冷期长。降雨量多集中在夏季,春秋两季干旱少雨,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50mm左右,雨量比较丰富,降水年际分配不均匀,最多年份降水900mm 左右。
老四平镇南部属于漫岗平原,土层深,土质肥沃,适于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玉米、大豆等旱田作物。坡沟荒地植树造林,栽植果树。北部是冲积平原,是我镇主要产粮区,近年来,大面积开发水田和棚菜生产。全镇土地利用率达到82%。
老四平镇黄土资源丰富,为烧制建筑砖瓦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北部冲积平原,河沙资源丰富,除供应本地需要外,部分销往外地。境内沟壑较多,埋藏大量草炭,制造的“三合肥”是上好的改土造田肥料,草炭也是较好的燃料。
我镇地表水主要是河流和降雨,全镇境内有河流、沟岔、小溪11条,容水量572万立方米,全镇地下水有泉眼5个,溢水量3.5m3/小时,补充了地表水。
老四平镇基础设施齐全,功能完善,镇内有投资900万元,占地2万平方米的农贸市场,个体工商户达到千余家。地下水源充足,水质达标,全镇供电充足,交通便利,镇内设有老四平信用合作社,通讯网络遍布全镇。
老四平镇内工业园区现有闲置工业用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水、电、气、交通设备齐全。
老四平镇光辉工业园区座落在四平外环路边,总占地面积6200亩,园区内有6千米黑色路面,120盏高标准路灯,6千米暗管排水,通讯、供电设施齐全,地理位置优越。已有光辉砖厂、辽宁建华彩板钢结构有限公司两家大型企业落户于此。[1]
“十一五”期间,我们制定并修改完善了城镇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并以规划为依据,逐步实施。五年间,小城镇建设总投资达2816万元,其中政府直接投资820万元。新建28000平方米的中心小学教学楼,住宅楼和商业门点楼,学生食堂600平方米,铺设了政府路、盛泉路黑色路面2000延长米,双盛路水泥硬化500米,修建市场和政府路、盛泉路暗管排水3000延长米,投资15万元修建“乡村职工大舞台”,镇内铺设人行道彩砖20000平方米,新栽草坪15000平方米,安装路灯近100盏,新修花池子45个,总面积达3000平方米,在农贸市场内将20000平方米的地面用200万块红砖进行了铺装,并且打上了水泥地面,修摊床300个,彻底根治了以往的低洼和泥泞,使经商户做到坐商归店,行商归室,解决了骑路经商状况,修缮了农贸市场东西两个大门,重塑了农贸市场形象。将闲置多年的废弃洼地用3500立方米的残土垫平,打上了水泥地面,修建了5000平方米的文化休闲广场,并且安装了4盏路灯和体育器械,,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拆掉了四平街两侧1250延长米的栅栏、围墙,拓宽了双盛路375延长米,拆掉临时建筑44处,围墙750米,将高低不平仅有4米宽的双盛路变成了平坦笔直的9米宽的大路,并安装了路边石,栽上了风景树,已基本建成了美化、亮化、绿化、净化的社会环境。
全镇村村通公路里程达到26.5公里,其中义和村、金山村、光辉村、乔家村、陈家村修屯沙石路10公里,方便了群众出行。
“十一五”期间,老四平镇政府社会总产值累计实现432780万元,比“十五”期间增长23%,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105780万元,二、三产业产值实现337000万元,镇财政收入累计实现1534万元,全镇人均收入实现5600元,各项事业迅猛发展。
招商引资工作
我镇以改革为动力,以招商引资为主线,以放宽政策为吸引,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通过发布信息、开联议会、洽谈会、广告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大造舆论,共招进域外企业42个,引进资金15.6亿元,规模项目有:辽宁远大换热公司、辽宁声旺食品有限公司、辽宁迅展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辽宁沈平热处理有限公司、辽宁四平鼓凤机有限公司等,我镇引进的域外企业90%来自吉林省四平市,紧紧把握地缘优势,把招商引资这块蛋糕做大做强。
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十一五”期间,全镇蔬菜面积逐年大幅度增加,面积达到33000亩,拥有九月绿芸豆冷棚300个,温室400个,蔬菜生产呈现出区域布局,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生产格局,在义和村建立了占地20000平方米的蔬菜批发市场,成立了昌图县广源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九月绿”芸豆注册了商标,办了绿证,其产品享誉东三省。
畜牧业工作有了新发展
“十一五”期间,老四平镇帮助农民筹资、征地,先后修建了16个省级标准化畜牧小区,涌现出一大批养殖大户,如徐家村宏盛千头猪养猪厂,徐家村大朋万头猪养殖合作社,和袁凤利500头奶牛合作社等,在养殖大户的带动下,促进了全镇畜牧业的大发展、快发展,截止目前,全镇猪的饲养量年已达到5万头,牛达到12000头,禽类达到60万只,仅养殖一项农民可实现人均纯收入2400元。
从事一、二、三产业人员有了新变化
老四平镇现有劳动力资源6450人,十五期间85%的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15%的人从事二、三产业,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十一五期间,镇政府通过对劳动力培训转移,从事一产业和二、三产业人员比例达到了50:50。从业人员的调整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使农民视野更加开阔。我镇常年在以四平为主的打工农民3000人,全镇农民打工收入人均超过2200元。
其他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是全镇农村低保户达到982人,城镇低保户112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了96%,大病能够得到及时救助。二是教育卫生工作得到巩固,全镇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中考成绩名列全县前列。H1N1流感预防得到加强;三是安全生产和药品监督管理得到重视,全镇没有出现安全事故和药品食品安全事故;四是认真组织实施农村特困救助,大病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切实做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自救。
四平街和四平、老四平
在吉林省四平市西8公里平齐铁路线上有一个毫不引人注意的火车站,名字叫做“泉沟”,是老四平镇的所在地。别看车站不大,客流量也不多,可它却有着悠久的历史。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科尔沁左翼后旗、中旗的王公们先后招民开垦荒地,致使大量山东、河北的穷苦农民背井离乡到关东来逃荒。 在昌图府城以北100里处,有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地方,经过十数年的商贾流通,不经意间,成了周边百里闻名的商贸集散地。这个地方就叫做四平街,也就是今天的老四平镇。
四平街的起因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说四平街本是一处贸易集市,东至半拉山门,西至八面城,南至鴜鹭树,北至奉化县(梨树城),距离都在40至50里之间,而且地势空旷,平坦一马平川,人们呼之曰:四平街。根据是清宣统年间编撰的《昌图府志》有记载:“其道里距离皆相若,为四达之衢,故以为名。”而在民间的传说中却另有一种说法,说是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清高宗弘历巡幸吉林途径老四平地区,见该处地势平坦,一望无垠,就赞叹了一句:真乃四平之地。皇帝是金口玉牙,此地形成村落后,人们就称呼为四平。再后来成为集市后就又升格为四平街。
四平街的地理位置的确特殊。清光绪初年(1898)以前,铁路尚未修建,当时的运输以陆路为主。昌图府作为柳条边外第一府,在府直辖区域(今昌图县)外还管理着奉化县(今梨树县)、怀德县(今公主岭市)、康平县和辽源州(今双辽市)。由于府城地理位置偏南,昌图府境内的官道只有3条。一条是过境路,由康平县小城子塔子过辽河经三家子、新立屯、金家屯、宝力屯、大洼、八面城出境到奉化县;一条是由府城出发西去直达同江口码头;一条是出府城北走经兴隆沟、兴隆泉、鴜鹭树到四平街。四平街地处昌图府直辖区域的北部边缘地区,北为奉化县城梨树城,东北东南隔奉化县分别为昌图府属的辽源州和怀德县,是这一地区的贸易中心且名声在外。
时光到了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沙皇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东省铁路续订合同》,决定修建哈尔滨至大连的铁路支线,俗称南满铁路。从宽城子(长春)起每隔30公里设立一个车站,经范家屯、公主岭、郭家店到现在四平市正好是第五站,当时的四平就叫五站。五站什么时候改称四平?为什么改称四平?到现在历史学家们也没有找到太多的文字记载。据清宣统二年(1910年)编撰的《昌图府志·疆土篇》载:“自南满铁路告成,商贾多徙於奉化县属之五站,至今犹沿四平街旧名,旧四平街则几有芜城之感。”从《昌图府志》记载来看,五站沿用四平街的名字应该是1910年之前的事情,因为当时四平街距五站较近,且是商贸重镇,借当时四平街的名气,改五站为四平街也是个不争的事实,而且也得到了历史学家们的公认。据一则网上资料说,有本书叫《四平街的趣谈》,作者是一个叫安藤岩喜的日本人。据他说,他在1905年日俄战争后到了四平,在火车站长的办公室里看到了一块用俄文书写的站牌,站牌的名字就叫四平街。如果属实,说明在日俄战争之前,俄国人就把今天的四平市由五站改为四平街站了。
五站改为四平街之后,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和昌图府的四平街是并存的。昌图府的四平街是什么时候改称老四平街,为什么改称老四平街在昌图的志书上没有准确的记载。
在中华民国五年编成的《昌图县志·地理篇》中仍然称老四平为四平街,而对于今天的四平市则时而称为五站,时而称为四平街。伪满洲国康德二年编撰的《续修昌图县志·疆域篇》中也称老四平为四平街。但在《续修昌图县志·自治篇》中却记载清宣统元年实行城乡议事参事董事自治选举划分选区时,老四平所在的积金社社址称作老四平街,这也是在昌图地方志中第一次出现老四平街的称谓。又如《续修昌图县志·区村篇》中关于中华民国十九年实行区村制,全县设十区百村,老四平地区为平等村,村公所的所在地也称为老四平街。综上所述,四平街改称为老四平街的时间大体应该在中华民国五年以后。至于《续修昌图县志》中有记载四平街改称老四平街的时间为中华民国十九年或者更早的清宣统元年,应该是后来的编撰者以当时的称谓来记述历史上的地理名称,是一种误记。
昌图的四平街为什么改称为老四平街道理很简单。五站沿用了四平街的地名后,由于地处铁路干线,交通便捷,商家云集,成为新的贸易集散地,名声越来越大。可在不到10公里的距离内有两个四平街,为交通、生产、生活都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区别两个四平街,就把昌图原有的四平街改为老四平街。
老四平街的街字是什么时候去掉的,因为史料匮乏,就无从查找了。但四平街的称谓一直叫到东北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6月国民党将四平省和兴安省合并为辽北省,确定四平街为辽北省省会时,将街字去掉,简称为四平市。老四平街的街字是否也是同时简化掉的,到目前为止,也只能是一种猜测。
其实四平最有名气的还是东北解放战争中的四战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