怯薛军

怯薛军

目录导航

简介

怯薛军,是由成吉思汗亲自组建的的一支军队。怯薛军主要由贵族、大将等功勋子弟构成,每名普通的怯薛军士兵都有普通战将的薪俸和军衔,他们的统帅是元初“四杰”:木华黎、赤老温、博尔忽、博尔术,又被封为“四怯薛”。怯薛军有着严格的纪律,同时也享有非同一般的特权,一个普通的怯薛军人的地位甚至高于千户官。这支怯薛军维护成吉思汗的统治,构建了蒙古帝国的统治基础。这支精锐的怯薛军有着严格的纪律,同时也享有非同一般的特权,一个普通的怯薛军人的地位甚至高于千户官。这支军队的每个成员都由成吉思汗亲自挑选,他们必须忠诚地为他服务,不辜负他对他们的信任。

概括

创建人:成吉思汗

军队人数:12万

战绩:跟随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

怯薛,蒙古、元朝禁卫军的称谓。突厥、蒙古语,汉译为「宿卫」。担任怯薛的人员称「怯薛歹」,复数被称作「怯薛丹」。早期,蒙古各部落首领都有宿卫亲兵。蒙古建国后,成吉思汗(元太祖)组建上万人的怯薛,人员来自亲随和千户、百户、十户那颜(贵族)子弟。以后,蒙、元皇帝的怯薛大致保持在万余人左右。因怯薛分四番人值,每番三昼夜,故又称四怯薛。怯薛长由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四杰)家族世袭。怯薛执事有火儿赤(佩弓矢者)、云都赤(带刀者)、昔宝赤(鹰人)、宝儿赤(厨师)等多种名目。元朝建立后,仍保留怯薛制,重要官员多由怯薛出身的人充任。五卫亲军建立后,替代怯薛守卫皇城。

怯薛 突厥一蒙古语,汉译多作“宿卫”。蒙古、元朝禁卫军。怯薛人员称法薛歹、怯薛丹。辽、金时,蒙古高原各部落首领皆有宿卫亲兵。建万人怯薛,征调千户、百户、十户那颜子弟及其随从为之。分旧番入值,护卫皇帝,亦称旧怯薛。其长由功臣博尔忽、博尔木、木华黎、赤老温后裔世袭。又从事宫廷服役,有昔宝赤、速古八赤、必阇赤等繁多名目,称怯薛执事。皇帝死,其斡耳朵(帐殿)保留一定员额怯薛歹。诸王亦各有怯薛。入元后,怯薛歹成为近侍大官,朝廷大员及重要官员多由此出身。怯薛歹任官,经由怯薛长向皇帝荐举,不经中书省奏议,称别里哥选。出任随朝官员后,仍按番入直宫廷服役。

怯薛是1204年成吉思汗为迎击乃蛮部太阳汗时组建。蒙古国建立后,成吉思汗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又下令进行扩编,将原有宿卫80人,护卫、散班70人,扩充至1万人,其中1000名充宿卫,1000名充箭筒士,8000名充散班。散班由万户、千户、百户和十户那颜以及白身人儿子中有技能、身体强健者充任。千户那颜儿子许带弟1人、伴当10人;百户那颜的儿子许带弟1人、伴当5人;10户那颜及白身人的儿子许带弟1人,伴当3人。其所需马匹、物品等项,除以本人所有财产充用外,许按规定于本管民户内征敛供给。它实际上是为控制分布于各地的各级那颜而采取的一项措施。

职责

火儿赤——佩弓矢者(环卫);

云都赤——侍上带刀及弓矢者(环卫);

昔宝赤——掌鹰隼者;札里赤——书写圣旨者;

必阇赤——书记,主文史者;

博尔赤——厨子,“亲烹任以奉上饮食者”;

八刺哈赤——守城门者;

答刺赤——掌酒者;

兀刺赤——典车马者;

速古儿赤——“掌内府尚供衣服者”;

帖麦赤——牧骆驼者;

火你赤——牧羊者;

忽刺罕赤——捕盗者;

虎儿赤——奏乐者。

怯薛分4队,轮番供值,每3昼夜轮值一次,称“四怯薛”。“四怯薛”分别由成吉思汗的功臣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任长官。博尔忽领第一怯薛(博尔忽早死,后由成吉思汗名义代领),博尔术领第二怯薛,木华黎领第三怯薛,赤老温领第四怯薛。每一宿卫、散班、箭筒士都设专人统辖,由最亲信那可儿担任。

凡怯薛军成员,都享有优越特权。地位一般在外地千户那颜之上。如果护卫军与千户那颜发生争执,则先治千户那颜罪。有时还参预断案和听审或充当传达大汗旨意的使者。调充外官,大都担负重要职务,免服各种差发杂役。

因护卫军是大汗亲自掌握的武装力量,所以成吉思汗格外重视,曾告诫自己的子孙要特别尊重护卫军,不要让他们心怀怨望,使其乐于为自己及“黄金家族”效力。怯薛军它是由万名壮勇的贵族子弟组成的近卫军,平素司拱卫大汗金帐之责,战时则担中军护驾之任,往往是成吉思汗在战争最关键时刻投入战场,以决定胜负的生力军。同时,这支精锐勇猛之师亦是大汗镇慑地方割据势力的重要力量。怯薛卫士职守明确,制度严密,享有种种特权,绝对效忠大汗,成为蒙古军事封建专制统治的中坚。

作用

怯薛的建立,对于蒙古国的巩固和发展,以及成吉思汗的对外扩张都起了重要作用。

怯薛军中担负宿卫之士。元朝凡万户、千户、百户贵族领主(那颜)和无功名人(白身人)之子,有特殊技能、象貌端正、忠诚可靠者,皆可入选,为特种兵役。 

元朝皇帝直接控制的战略机动军队,亦即护卫亲军。怯薛军建立在严格的贵族制基础之上,成吉思汗创建怯薛军时,由号称“摄里班曲律”(四杰之意)的四大功臣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担任世领怯薛长。平时驻成吉思汗大斡耳朵(帐殿)周围,分四班,每三日轮流更直宿卫;战时则随成吉思汗出征。怯薛军由宿卫、侍卫、,环卫三队组成,各设队长,总隶于怯薛长。比枢密各卫诸军尤为亲信。成吉思汗晚年,发展到十二万余人

历史

  成吉思汗便着手进行改组整顿御林军的工作。他降旨道:“昔者,朕仅有担任白昼警备任务之侍卫七十人,负责夜间警备任务之宿卫八十人。今赖长生天之助力,得天地之赞助,匡普天下之百姓,俾入朕一统之制。今当拣选十户官、百户官、千户官、万户官之子弟人为卫士,俾满万数而为怯薛军。”这支精锐的怯薛军有着严格的纪律,同时也享有非同一般的特权,一个普通的怯薛军人的地位甚至高于千户官。这支军队的每个成员都由成吉思汗亲自挑选,他们必须忠诚地为他服务,不辜负他对他们的信任。据蒙古古代诗人记载,一天,成吉思汗在对那些老卫士发表讲话时以华丽的语言赞扬和鼓励他们说:“朕之忠心耿耿之众卫士,汝等竭诚效君王,鬓发各已苍!云夜卧于外,星夜巡宫旁。飘飓风雪里,谨护肤营帐;倾泻大雨中,护朕编壁房;棘针风骚骚,透衣雨冰凉。但为朕眠安,谨守终夜长。众敌伺于周,汝等拒之荒。相戒不瞬目,刀剑放光芒。但得君命招,应声立朕旁!朕今登极位,赖众苦勤工!“成吉思汗对卫士们大加赞扬后,便将他们整编分队,分别给各队赐予崇高的称号。这些称号就像拿破仑军队中的称号一样使这些卫士感到十分自豪和骄傲,在这些卫士的心中激起了一种竞相报效皇上的崇高热情。例如,由斡歌列扯儿必率领的七十名白班侍卫被封为“大侍卫”;由阿儿孩合撒儿率领的勇士被封为“老勇士”;由也孙帖额和不吉歹率领的弓箭手被封为“大弓箭手”。成吉思汗还要求他今后的继承者也必须遵循他的安排,给这些老卫士以特别恩宠。他说:“朕之子孙之子孙,久后居朕位者,必当忠于朕之遗训,善待汝等,尊汝等为帝国之守护神!”成吉思汗还进一步指出:“朕之弓箭手犹如遮天蔽日之密林。朕必以甘养之,以锦衣衣之,以宝马骑之,以水草丰美之牧场封之,不使其牧场生有害之荆棘!”除了奖赏立功开国的各位将士以外,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还想到了在他的领导下业已统一起来的蒙古族百姓。据他的后裔、蒙古历史学家萨囊薛禅记载,成吉思汗在谈到蒙古族人民时曾说:“与朕同甘苦,共患难,英勇卓绝之蒙古百姓,艰辛危难中忠诚随朕创业之蒙古百姓,朕必当善遇之,使之居于天下所有百姓之上!”至于这些蒙古百姓的理想,始终不过是狩猎和游牧。他们时而表现得那么纯朴而善良,时而又表现得那么凶暴而残忍。19世界、20世界到蒙古去旅行的探险家们是这么看的,成吉思汗本人也曾作如是观。他曾说过:“朕之蒙古百姓之为人也,平常之日温顺柔和犹如两岁之小鹿,节日宴乐之时无忧无虑犹如初习奔驰之幼驹。然于争战之日则有如猛与雄鹰之赴敌,白昼引而待发则有如老狼之窥伺猎物,深夜警觉则有如乌鸦之相戒不寐。”

  元史·兵志二》:宿卫者,天子之禁兵也。方太祖时,以木华黎、赤老温、博尔忽、博尔术为四怯薛,领怯薛歹分番宿卫。......时号掇里班曲律,犹言四杰也,太祖命其世领怯薛之长。怯薛者,犹言番直宿卫也。

  泰合四年,成吉思汗组建怯薛军,挑选精锐,人数不多。后来又将怯薛军扩充到万余人,主要由贵族、大将等功勋子弟构成,每名普通的怯薛军士兵都有普通战将的薪俸和军衔,它的统帅更是非同小可,有四个人,他们就是元初“四杰”:木华黎、赤老温、博尔忽、博尔术,又被封为“四怯薛”。

  

历史评价

       这支怯薛军构建了蒙古帝国的统治基础!

  怯薛军作为成吉思汗的掌上明珠,自然不会随意使用,它的作用主要是维护成吉思汗的统治。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