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鼓乡

榨鼓乡

目录导航

乡镇概况

榨鼓乡位于犍为县城南面28.51千米的县境边缘,东面与铁炉乡接壤,南面与沐川县新凡乡相连,西面与清溪镇和九井乡比邻,北面与孝姑镇连界,总面积41.1平方千米。

榨鼓乡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区,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覆盖率54%。2015年,全乡耕地面积1.5万亩(其中水田9000亩、旱地6000亩),林地1.9万亩。乡政府所在地距离最近的乐宜高速出口仅需20分钟车程。全乡硬化公路120千米,开通乡政府到县城客运线路,群众外出非常便利。

历史沿革

清末时名榨鼓场,传说场上居民每晚子夜总是听到从地下传来鼓声,人们找到了传出鼓声的地方后,用石头砌成直径3米、高1.5米、形状如鼓的石堆,并在石堆中间栽植黄桷树,意为压榨鼓声,果然此后鼓声消失,故称为榨鼓场。

民国十八年(1929年)为榨鼓乡。

1951年6月,将榨鼓乡划分为榨鼓、芭蕉、祇园3个乡。

1956年11月,3个乡合并为榨鼓乡。

1958年9月,并入孝姑人民公社。

1959年7月,从孝姑划出建立榨鼓公社。

1984年,复为榨鼓乡。

2019年12月,撤销榨鼓乡和九井乡,设立九井镇,将原榨鼓乡、原九井乡和清溪镇祇园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九井镇管辖。

经济发展

榨鼓乡以生姜、林竹、畜牧和水果为主要支柱产业。有生姜、生猪、鹅业和粉丝协会等4个农业专合组织,榨鼓生姜协会已向国家科协申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生姜(含黄姜)、劳务输出、林竹、水果、畜牧和中药材已经成为本乡几大支柱产业。

榨鼓乡以生姜、林竹、畜牧和水果为主要支柱产业。有“麻柳”(生姜)农产品商标,2006年,“麻柳”姜评为“乐山市知名商标”。2007年,“麻柳”姜评为“四川省农产品知名品牌”。2010年,“麻柳”姜评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2年,“麻柳”姜获四川省著名商标。

2015年,粮食产量8983吨。发展生姜8000余亩,产量3.2万吨。全年出栏优质猪肉1.2万头、家禽5万只。种植核桃4000亩、李子800亩、柑橘500亩、枣子200亩,发展砂仁150亩。土地流转面积3000余亩。

行政区划

截至2015年,榨鼓乡辖永丰、观堂、麻柳、百花、芭蕉、塘沟、回龙、塘口、双黄9个村80个村民小组及榨鼓场1个社区2个居民小组。乡人民政府驻榨鼓场。

基础建设

截至2015年,榨鼓乡街道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征地面积50余亩。建有农贸市场2000余平方米,硬化街道800米,完成新街建设面积8800平方米,水电配套设施齐全。全乡道路硬化120千米,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入户路硬化率50%。移动、联通、电信网络覆盖全乡,基本实现了户户通电话。有信用社、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组建专门的环卫清洁机构,配备了2辆清洁专用车和5名保洁员。建成村级垃圾池170余个、垃圾中转站1个,实现了垃圾不乱堆积。

建成9个不低于50平方米的村级图书室,收有各类图书3万余册,配备电子阅览电脑14台。建有10个不低于150平方米的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安装有室外体育健身设施10套。建有敬老院1所,管理人员3人,2008年创建省级达标敬老院。

中学1所(榨鼓中学)、小学3所(榨鼓中心小学、芭蕉小学、回龙小学),教师66人,学生880人。2015年,对现有学校教学楼和住宿楼进行了改扩建,中学建有约2000平方米运动场。幼儿园1所,教职工4人,在园幼儿25人。

2015年,建有村级标准卫生室9个和中心卫生院1个,乡中心卫生院占地面积1.85亩,建筑面积640平方米,医护人员10名,住院病床20张。

人口数据

榨鼓乡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0723
5684
5039
家庭户户数 3215
家庭户总人口(总) 10708
家庭户男 5675
家庭户女 5033
0-14岁(总) 2520
0-14岁男 1374
0-14岁女 1146
15-64岁(总) 7376
15-64岁男 3884
15-64岁女 3492
65岁及以上(总) 827
65岁及以上男 426
65岁及以上女 401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0459

总人口7814人(2017)。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