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抑在精神分析学中明显区别于“潜抑”,潜抑指的是一种意识无法觉察的心理过程。而压抑指的是一种能够被意识觉察到并困扰着意识感受的心理过程,是每个人用来控制某些愿望和欲求的方法,而这些欲求并不是像潜抑过程所作用到的那些那样具有和意识严重的冲突,它们较弱但仍然有力。如果说潜抑抑指的是“俄狄浦斯恋母情结”那么压抑就是儿子处于想要顶撞母亲却又怕母亲伤心的境地,而不得不控制自己的情绪。
压抑受到挫折后,个体把意识不能接受的冲动、矛盾、情感等排斥到意识之外,压抑到潜意识之中,推迟满足需要的时间。或者主动忘记自己的不幸与痛苦,轻松地迎接再次的考验。从而避免焦虑、紧张和冲突,解除心理压力。
被压抑的痛苦经验或冲突,并未真正消失,只是由意识领域转入到潜意识领域,并且,常常以伪装的方式表现出来,以求得暂时满足,像梦中的言行和酒后吐真言,都是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愿望,趁着意识的辨别能力较弱时出来活动的现象。
作为心理防御机制形式的压抑,有积极的作用,也具有消极作用。其积极作用在于控制某些不适当的冲动,减轻不愉快经验的打击,避开暂时的困难,以图东山再起。其消极作用表现在如果过于频繁地压抑,超过了意志控制的能力与心理忍受力,就可能出现心理失常,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心理疾病,人格变态,直至郁闷而死。
内向性
压抑当个体与外界现实发生矛盾时,个体不是积极地调整与外界的关系,而是退缩、回避矛盾,退回到个人的主观世界,自我克制、自我约束、宁事息人,以求得心灵上的安静。
消沉性
回避矛盾不等于解决矛盾,只要矛盾存在,就不可避免地使个体体验到不愉快的情感。这种感情与日俱增,逐渐使整个心理消沉下去,心理压抑者自我感觉往往是不好的。
潜意识性
受挫的思想与情感压抑在心头,久而久之,就会转化为潜意识。潜意识又支配人的需求和动机,例如一个事业上屡遭失败的人很想干一件一鸣惊人的事情,如制造一出事端等;又如越是禁止的事物,人们越是想去打听其奥秘等等。心理压抑与自我克制不同。自我克制是在理智支配下,在一定场合对自己的情绪、行为作适当的控制,这是人适应环境的一种行为表现。而心理压抑则是无论在什么场合下,对自己的情绪、思想、行为所作的过分的压制,其结果往往导致行为的异常。因此有必要对压抑的成因进一步的分析。
压抑心理源于外部环境,也有个体自身的原因。从外部环境来讲,如果个体与环境不协调,有过多的挫折感,就可能产生压抑心理。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行为规范是调节、约束个体行为的行为准则。如果行为规范太多,过于严厉,或者规范与个体的接受程度差距甚远,个体极易产生压抑感。例如,有些社会对妇女有许多清规戒律;有些家长过份地管教孩子;有些单位与部门对下属有过高的要求,都会使之产生压抑心理。
人活于世必然要进行工作、学习、生活等实践活动,若这种实践与人的能力相适应,个体就能取得预想的成绩,就有成就感;若人的能力不能承担这些实践任务,或者长期超负荷地工作、学习、生活,不堪重负,个体就可能感到痛苦与压抑。如有的学生面对繁重的学习负担、成绩下降,就会感到压抑消沉。
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人有合群性,希望自己能被他人接纳。亲密的人际关系能增强人的自信心,满足人的社交需求;而紧张的人际关系使人的精神与社会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个人的志向处处受挫,或"怀才不遇",或遭人冷遇,自然会产生孤独无援的感觉。结果可能导致个体采取回避现实的行为。
从主观原因来看,有以下情况易产生压抑心理。
如生来长得丑陋,有生理缺陷,或者才能不及人等,都可能引起他人的讥讽和嘲笑。在他人的消极评价中,个体极易产生自卑感、自我否定感。有些人可能加倍努力,化压力为动力,有些则可能感到压抑和痛苦,变得自我封闭或自暴自弃。
气质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按心理学上的说法,人有四种典型气质即胆质汁(外向、过于兴奋)、多血质(外向、灵活)、粘液质(内向、安静)、抑郁质(内向、过于抑制)。根据气质的特点属抑郁质的人具有敏感、多愁善感的特点,对同一事物,他们的压抑感可能比其它气质的人更明显。性格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模式,一般而言,外向性格的人遇事往往用情感将它表现出来;内向性格的人则常常把感情压抑在内心,其中消极的情感会转化为压抑感。可见调整改造个人的性格、气质对克服压抑感是十分必要的。
正确面对社会现实
压抑自我调节要知道社会是一个由多元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社会有光明,也有阴暗面;世上有好人,也有坏人。看待社会不能过于理想化,要看到社会成员之间实际上存在不平等的地位,待遇上的差距。人与人不能互相攀比,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社会的公平性,而应正视社会、承认差别、努力去缩小与别人的差距。
要正确看待自己
遇到挫折,应先从自己的主观方面去寻找原因。"勤能补拙",用自己的勤奋特长去弥补不足之处;坚信"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长短处,只要积极有为,长善救失,"天生我材必有用";要停止自我比较,不要担心不如别人,要自己接受自己,确立一种自强、自信、自立的心态。
多读些圣贤哲理与名人传记
圣贤名人之所以成功,就是他们能从挫折中走出来。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挫折,如何战胜挫折,到达成功的彼岸?圣贤们的思想与足迹能予以我们许多启示。孔子讲学"三虚三盈",但他不气馁,不断努力,终于培养出"三千弟子"。南非现总统曼德拉为反对种族歧视坐牢26年,终于取得斗争的胜利,这些都能给人以希望和勇气。
积极做些富有建设性的工作
压抑会产生厌倦、懒惰的行为。越是懒于动手做事的人,越容易发生心理危机。为了与懒惰作斗争,不妨列出一个工作、学习、生活日程表,包括早练、读书、写作、交友、上街、娱乐等。不论大小事情都列入其中,并认真、专心地去做。假如没有心情编计划,只要先行动起来就够了,你不必等到想做事的时候才开始,因为你没有做事的欲望,可能永远也懒得动。一旦你成功地完成了一项工作,心里就会踏实得多。
主动帮助别人,乐于助人,使人精神健康
如果心理压抑者通过志愿性的工作,如社区服务或帮助邻居行动不便的老人购物,心情就会好些。你会发现只要有同情心,能够理解别人,对社会也是有价值的。
让快乐进入你的生活
许多沮丧的人放弃了他们最喜爱的业余活动,这只会让事情弄得更糟。为了扭转你的心情,不妨每天做些激烈的活动,多参加社交活动,如朋友联欢会、聚餐或看电影等。让微笑常写在你脸上。心理学家通过深入的研究发现,行为能够影响情绪。当你感到压抑时,不要拖着双脚垂头丧气地走路,要像风一样疾走;不要躬背坐着,而要挺直身子;不要愁眉苦脸,要露出笑脸,这样做本身就能够让你感觉良好。
坚持锻炼身体
英国教育家斯宾认为"健康的人格寓于健康的身体"。有许多精神压抑者通过体育锻炼,出一身汗,精神就轻松多了。科学家认为,呼吸性的锻炼,例如散步、慢跑、游泳和骑车等,可使人信心倍增,精力充沛。因为这些行动让人肌体彻底放松,从而消除紧张和焦虑的心情。
回归自然,有益于身心健康。当你精神压抑时,可漫步于田间地头,跋涉于山河之间,看春华秋实,听蝉鸣鸟啼,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因此产生许多联想与灵感,悟出人生哲理,以调适自己的不适心态。
压抑心理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病态社会心理现象。它存在于社会各年龄阶段的人群中,它与个体的挫折、失意有关,继而产生自卑、沮丧、自我封闭、焦虑、孤僻等病态心理与行为。挫折与压抑感之间互为因果,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圈。一般而言,压抑心理的行为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忧郁
主要表现在:忧心忡忡,失眠、易疲劳,精神不能集中,性格孤僻、自我封闭、不合群,个人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不大,对前途失去信心,感到外部压力太大,情绪低落,自惭形秽,手足无措等,长期下去不排除发展为抑郁症的可能性。
厌倦
对任何事都失去信心,打不起精神,懒得和人说话;工作、学习、生活的效率急剧下降;不愿承担社会工作和义务;成就动机下降等。
优柔寡断
由于缺乏自信,导致意志薄弱,做事无主见、不果断,做决定犹豫不决,没有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与勇气等。
社交障碍
由于心情消沉,不愿与人打交道,表情呆板,少有笑言,敏感,戒备提防他人,生怕被人抓住把柄,知心朋友越来越少。
躯体化焦虑
由于将消极情绪压抑在内心,个体的焦虑感会明显增强,自我感觉不好,焦虑又常以躯体不适表现出来。如头痛、肠胃不适、疲倦等;有的则以暴饮暴食的方式去摆脱压抑感,结果导致肥胖症。
改向行为
被压抑的情绪与思想,有些会转化为潜意识,潜意识又会以动机的形式,驱动某种行为。越被压抑的情绪、思想,越可能在适当的时候以改头换面的方式表现出来,如一个学生在学习上遭到挫折,他的成功感受到压抑,则可能在另一种场合去表现自己,或爱好文体活动,也可能以恶作剧来释放能量,表现自己。精神压抑使人感到有心理上的压力,个体将某种情绪、思想转化为潜意识,潜意识是人的原始冲动,是支配所有行为的根源。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依德将潜意识分为"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前者是有建设性的、积极的、向上的、能变压力为动力,后者是破坏性的、消极的、冲动的,它可能使人做出越轨的、不道德行为,也可能导致个体人格畸变。我们要认识压抑心理的危害性,做好自我心理调适工作。
孩子压抑的表现
压抑的孩子如果孩子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父母需要耐心引导,也应给予时间让其慢慢说出内心的感受,这个时候父母的关心和支持很重要。对于不易接纳孩子负面情绪的父母,需在认同孩子情绪方面作出改善。有时孩子向父母表达不悦,只为了找个对象宣泄,父母需留心是否给了孩子太多不必要的训示,或出乎子女意料之外的责难。
1、拒绝吃饭
专家提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如果出现厌食现象,可能是孩子的情绪出了问题,家长应认真对待。如果对此忽视,就有可能发展成饮食节律紊乱。作为父母,此时千万不要强迫孩子吃饭,而是应该经常改变饭菜的种类,鼓励孩子帮你做饭,帮你准备他爱吃的饭菜。如果他在饮食方面的不良倾向持续很长时间或体重减轻很多,应及时看医生。
2、说谎和欺骗
5岁左右的学龄前儿童有时会撒谎,但他们通常并不知道他们行为的后果。大一点的孩子在已经能够分清真假的情况下也会撒谎,这大多数是因为他们受到很多的压力。如果你的孩子听到你吹嘘自己停车没付费,或撒谎以避开工作会议,你要小心自己在树立坏榜样。最好把诚实的重要性和说谎的后果讲给孩子听。如果说谎已成了他的一种习惯,你就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了。
3、攻击性行为
每个人都知道咿呀学语的孩子也会发脾气,但这些行为总是古怪的。语言能力有限的儿童,减轻压力的唯一方式就是咬、激怒或欺负他的玩伴。造成这种行为的原因虽然和电视上的暴力情景不无关系,但孩子的愤怒更可能源于心情压抑,这就是说,你应该尽量少一点地告诉他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否则只能增加他的压力,因为孩子需要无忧无虑地玩耍,做自己想做的事。
4、过度忧虑
孩子看到电视里飓风灾难的报道后而害怕飓风是情理之中的事。同样,学生害怕临近的考试也是正常的。但如果他们害怕所有的人和事就不正常了,他们越感到软弱无助,害怕的东西就越多。[3]
压抑压抑,这是最基本的防御机制,因为只有压抑发生,其他任何一种防御机制才能发生。压抑是自我用以阻止激起焦虑的那些思想,以免他们进入意识域的机制。这些思想可能来自本我中那些遗传部分,可能来自个人一生中痛苦悲伤的回忆。在前一种情况下,对那些思想的压抑称为原始的压抑,在后一种情况下的压抑称为纯粹的压抑(repression proper)。在上述任何一种情况下,只要那些引起焦虑的思想又进入意识域的兆头,自我就会运用反精神宣泄把这种可能出现的思想压抑在潜意识域中。
在弗洛伊德看来,因为被压抑的思想并非停止对我们人格的影响,而仅仅在于使他们不能进入意识域而已,所以,压抑机制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采取这些方法诸如梦的分析、自由联想、催眠以及对口误或记忆错误进行分析的全部目的就是试图发现被压抑的思想,以便从中了解它们对人格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