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钵头

糟钵头

目录导航

历史渊源

清代《淞南乐府》载:“淞南好,风味旧曾谙。羊胛开尊朝戴九,豚蹄登席夜徐三,食品最江南。羊肆向惟白煮,戴九(人名)创为小炒,近更为糟者为佳。徐三善煮梅霜猪脚。迩年肆中以钵贮糟,入以猪耳脑、舌及肝、肺、肠、胃等,曰‘糟钵头’,邑人咸称美味。”到清代光绪年间,上海老板店和德兴馆等本帮菜馆烹制的“糟钵头”已盛名沪上。近百年来,此菜几经改革,从40年代起,因原来制法已不能适应顾客需要,就将原来用生猪内脏加香糟逐只蒸制,改为用熟猪内脏,加火腿、笋片待入砂锅,加鲜汤、香糟卤炖制而成。它制法简易,迅速方便,又不失原来特色。

制作原料

猪肺(半只)、猪肝(75克)、猪大肠(125克)、猪肚、猪心、猪脚、火腿、冬菇、冬笋、油豆腐、香糟、葱结、姜片、黄酒、盐、清汤(1400克)[1]

制作过程

一、将猪肺、猪肝、猪大肠、猪肚、猪心、冬菇、冬笋都洗净,分别切成厚小块;火腿切成厚片;猪脚斩成小块。二、将以上用料(除猪肝外)放入砂锅,加葱、姜、酒(20克)和清汤(1250克)、用温火烧至七成熟(约三小时)后,即加油豆腐,继续烧至全熟,放入猪肝,并将香糟加酒和清汤淘和过滤后倒入一滚,取去葱,姜即好

菜系介绍

糟钵头糟钵头(6)本帮菜是上海菜的别称,是江南吴越特色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流派。所谓本帮,即本地。以浓油赤酱、咸淡适中、保持原味、醇厚鲜美为其特色。常用的烹调方法以红烧、煨、糖为主。后为适应上海人喜食清淡爽口的口味,菜肴渐由原来的重油赤酱趋向淡雅爽口。本帮菜烹调方法上善于用糟,别具江南风味。

相关菜品

锅烧河鳗

菜品介绍:江苏、上海等地的名菜。以鲜活河虾去壳上浆,用滑炒方法烹制而成。成菜色泽素雅,肉质滑爽脆嫩,口味鲜香清淡,食后盘中无油、无汁、无芡,堪称一绝。

食品用料: 虾仁600克,葱20克,姜、胡椒粉各2克,精盐6克,酒5克,蛋白半个,淀粉10克,味精、香油1克,油50克。[4] 

烹饪方法:

1.虾仁用精盐水抓洗后,再以清水冲洗沥干;

2.虾仁沥干至无水份,调入精盐、酒、胡椒粉、蛋白、淀粉腌10分钟,另外葱切段,姜切片待用;

3.油温热后投入虾仁,一变色即可捞出,另用油入锅,依序下葱段、姜片及虾仁 ,快速调入精盐、味精、香油、胡椒粉翻炒数下可。

锅烧河鳗

食品用料:

主料:河鳗600克

调料:酱油40克,米醋50克,白砂糖50克,味精15克,大葱50克,花生油25克,料酒15克。[5] 

烹饪方法:

1. 将河鳗宰杀洗净切5厘米长的段;

2. 锅上火用葱段垫底,将河鳗段整齐地排列在葱段上,加黄酒,老抽,米醋,糖,味精和适量清水(以正好淹没河鳗段为宜),开火大烧开;

3. 加盖用小火烧40分钟左右;

4. 再开中火将卤汁收成自然芡,淋明油翻锅装盘即可。

菜色特点:色泽光亮,鲜嫩味佳

食用须知:河鳗:鳗鱼忌与醋、白果同食。

油酱毛蟹

食品用料:

油酱毛蟹

主料:螃蟹600克。

辅料:毛豆15克,小麦面粉20克,淀粉(蚕豆粉)5克。

调料:黄酒15克,酱油25克,白砂糖10克,味精2克,小葱2克,姜10克,猪油(炼制)50克。

烹饪方法:

1. 将河蟹用清水洗净,取出放在容器里,将蟹逐只放在砧板上,蟹肚朝上,背朝砧板,用刀在蟹肚当中切成两半,去掉蟹脐和爪尖,去掉其肠胃,在切刀处蘸上面粉,排放在盘里;

2. 炒锅用旺火烧热,滑锅后,放油,烧至七成热时,将蟹入锅煎,先煎蘸面粉处,再翻身煎其它部位;

3. 煎至毛蟹呈鲜红色时,烹黄酒加盖略焖片刻,解腥味;

4. 再加酱油、白糖、姜末、毛豆、肉清汤,旺火烧开后,移小火再烧7~8 分钟左右,至蟹肉成熟;

5. 再用旺火收紧汤汁,然后加味精,用湿淀粉勾芡推匀,撒上葱花,浇上猪油;

6. 再端起炒锅,在锅中悬空翻身,使卤汁紧包蟹身;

7. 出锅装盘时,将蟹肚朝下,蟹背朝上,整齐地堆放在盘中即成。

菜色特点:此菜色泽鲜红,卤汁浓油赤酱,紧包毛蟹,肉质鲜嫩,味香浓郁。

食用须知:螃蟹:螃蟹不可与红薯、南瓜、蜂蜜、橙子、梨、石榴、西红柿、香瓜、花生、蜗牛、芹菜、柿子、兔肉、荆芥同食;吃螃蟹不可饮用冷饮会导致腹泻。淀粉(蚕豆粉):蚕豆不宜与田螺同食。[6]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