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湾城街道

新江湾城街道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新江湾城是上海市中心城区最大的一块集中连片开发土地,原为空军江湾机场,1994年7月关闭。1998年1月上海市政府将行政管辖权划归杨浦区,同年5月,成立江湾新城街道筹建组。2003年7月,上海市政府批准建立新江湾城街道办事处。[2]

街道概况

基本信息

新江湾城街道新江湾城街道新江湾街道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境内东北部,东起闸殷路,南至三门路,西达国权北路,北抵军工路。驻淞沪路698号,辖5个社区。新江湾城街道于2003年挂牌成立,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东北部,总规划面积9.45平方公里,其中杨浦行政区域面积8.6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6-8万人。

基础建设

新江湾城借鉴国内外生态型社区的成功经验,通过对生态原貌充分保护和发展,形成了以网络状的生态水系和渗透状的绿化体系形成区域生态骨架;绿色空间与水系网络紧密结合,并与人居空间相互渗透的居住环境;大学校区、公共社区、科技园区三区融合,形成共生的文化环境。2010年,杨浦区被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作为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规划建设的五个功能区之一,杨浦区委、区政府提出,将新江湾城打造为国际化、智能化、生态化,适宜人居的人文生态综合社区。
建德国际公寓、东森涵碧景苑等一批低碳绿色家园已经建成交付居住;同济一附中、复旦科技园小学、上音实验学校、中福会幼儿园等优质教育资源相继在这里落户。2009年新江湾城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社区安全促进中心认证成为全球国际安全社区网络第164个成员。201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环境规划署(UNDP)授予新江湾城“联合国环境友好型城市示范项目——国际生态社区”。

生态环境

新江湾城大型公共绿化率将达到20%,公共水系将达到8%,功能区绿化率将达到35%,城区绿化覆盖率将达到60%左右。5平方公里的城区,约有1平方公里为公共绿化和水系覆盖,这在上海中心城区的社区中是绝无仅有的。随着新江湾城中高档产品的不断涌现,区内优越的生态环境、人文氛围和生活品位展露无遗,其必将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尚低碳型第三代国际社区标杆。

历史文脉

江湾五角场地区在1927年时,国民党政府鉴于上海地位的重要,成立上海特别市,由市政府根据孙中山先生《实业计划》中有关上海的改造方针,在吴淞与江湾之间(今江湾体育场附近)着手规划建设上海市中心区,1929年开始进行开发,以行政、文化、体育等公共建筑群为主体,采用放射环形的道路系统。新区于抗日战争前夕已初具规模,但不久便毁于战火。1932年日军发动“1.28”淞沪战争后,在此造“日本乡村俱乐部”、“日本人高尔夫球场”。37年“8.13”第二次淞沪战争爆发,日军侵占五角场地区后,强行将有400多年历史殷行古镇及7,000亩土地,圈造军用机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机场为上海空军所有,一直沿用到20世纪末才迁建而废止。

新区建设

新江湾城新江湾城新江湾城街道筹建于1998年,2003年正式建立,是上海中心城区第100个街道。新江湾城共分为六大板块。南面的这一块是知识商务中心板块,作为江湾-五角场城市副中心的一部分。这一板块主要以酒店、写字楼、SOHU社区和科技园区为主。“生态源”位于知识商务板块的西北角,这里原是军用机场的弹药库,经过70多年的封闭演化,形成有100多种珍稀动植物的生态大绿岛,为了保护它的原生态,此处圈起来做成一个“生态源”,不对外开放,建设一个生态展示馆供大家参观。第二个板块是都市村庄板块,占地约60万平米在殷行路以南,江湾城路以西。这个区域以低层和小高层的住宅为主,是新江湾城的主要居住区。中间的公园是安徒生主题公园。第三个板块是江湾城路以东的自然花园板块。

平安建设

加强社区交通秩序管理。街道组织了一支执法小分队,着力整治城区违法停车行为,违法停车行为得到明显改善。与交警部门合作,在社区内设置交通高峰岗位。交警部门采取日常加强巡逻管理与不定时开展集中整治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规范社区交通秩序。同时,会同相关单位,在新江湾城内设卡盘查,查处无牌无证车辆。积极加强交通安全教育。与交警部门协调,派民警为高校留学生开设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加强留学生遵守中国法律的意识,有效减少了社区飚车现象;通过交通安全讲座、宣传光碟、交通安全联系卡等形式,宣传交通安全常识;定期对相关驾驶员进行交通安全学习培训,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安全行车意识意识。城区外来人员复杂,治安隐患多,其中入室盗窃案件、偷盗摩托车案件时有发生。为此,街道会同派出所采取了以下措施:切实提高社区防范意识。通过小区展板、电子屏幕等形成,召开居民会议等形式,针对小区案件做好社区宣传工作;督促物业公司加强小区内部的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好机动车辆出入小区的登记工作;针对入街面店铺偷盗案件的频发,推进店面安装“110”报警装置。全面加强防控措施。社区民警认真寻找防范薄弱环节,加强了安全防范,并事件高发地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伏击守侯;小区保安加强了巡逻工作力度;同时,在人防到位的基础上,加强了技防措施,增强了居民生活安全感。

整体规划

新江湾城规划范围位于上海中心城区东北部,东起闸殷路,南至政立路,西达国权北路,北抵军工路,总规划面积945平方公里,行政面积为86平方公里(上海城投总公司实施综合开发5平方公里,复旦大学江湾新校区1平方公里,部队开发26平方公里是),总规划居住人口8万人,是上海是中心城区最大的成片开发土地。

1986年5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下文迁建江湾机场;1994年,空军宣布江湾机场正式停飞并撤离;1996年11月,新江湾城命名诞生,杨浦区管辖;1996年12月,上海城投公司受市政府委托,着手新江湾城的整体规划与开发管理;1998年,新江湾城街道办事处筹建组成立;2003年,新江湾城街道办事处正式成立。

按照市府领导有关精神,市规划局委托进行了结构规划国际方案征集,最终在美国Johnson Phain公司方案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由市规划院对用地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从生态环境、水系循环、道路交通、景观构架、生活配套、市政设施等六大系统,完整勾勒了新江湾城的开发蓝图,赋予了新江湾城丰富的内涵。

新江湾城借鉴国内外生态型社区的成功经验,通过对生态原貌充分保护和发展,形成了以网络状的生态水系和渗透状的绿化体系形成区域生态骨架;绿色空间与水系网络紧密结合,并与人居空间相互渗透的居住环境;大学校区、公共社区、科技园区三区融合,形成共生的文化环境。规划中的新江湾城由六大板块组成:知识商务中心;都市村庄;自然花园;新江湾城公园;复旦大学江湾新校区;江湾天地。

湿地公园

江湾是一个千年古镇,9000亩的旺地,黄浦江活水从旁贯通。它历史人文底蕴深厚,宋代抗金名将韩世忠曾屯兵于此,佛教名刹玉佛寺原址也位于此地,朱自清、叶圣陶、夏衍曾在此创办立达学院。因此,江湾在历史上商贾如云,是商家的必争之地,是闻名遐迩的“铜江湾”。上海东北角的新江湾城湿地公园,是世界上最大、功能最全、难度最高、施工质量最好的永久性极限运动公园。整个公园的占地面积达到12000平方米,远远超过了9000平方米的美国极限运动公园。生态价值市区一块大型“绿肺” 。公园内拥有世界上长度最长、高度最高的“U”台及深度达到5米的“U”池,这些设施在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是众多极限运动参与者想要征服的极限平台。 1986后,江湾长期处于封闭状态,致使这里的生物群落少有人为干扰,各物种组成都接近“原生态”。后来,上海市自然博物馆各学科专家组对新江湾城进行了生态和物种调查。调查发现,在原江湾机场上,林灌型、森林型、湿地型、农田型的生态环境纷纷复出,现有36种鸟类在此间雀跃、翱翔,占到上海地区夏季鸟类种数的88%以上,超过了佘山地区;其中包括3种国家二类保护鸟类、12种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的珍贵鸟种;还有上海新发现的小鸦鹃、市区罕见的“雀中猛禽”伯劳;在3块绿地的水体中,还发现了7种鱼类,其中棒花鱼、食纹鱼均为市区罕见,灰巴蜗牛、背角天齿蚌也早在市区绝迹。

获得荣誉

2020年5月,入选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社区。[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