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旅游 徒步旅游是一种灵活自由、老少咸宜的旅游方式。以健身为主要目的,可锻炼人的意志和毅力,把锻炼身体与观光游览有机地结合起来。旅游者边走、边游、边看,不受时间或季节限制,从容不迫,自由自在。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很受人们欢迎。尤其在联邦德国,“弗尔克斯徒步旅行”(德语“弗尔克斯”意即“人民”、“国民”)几乎成为一项全民性活动。据统计1968年全国有2.4万人参加,到1977年剧增至7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9以上。这种群众性旅游活动通常始于周末,距离10公里至4O公里不等,速度自行掌握;有的还利用假日进行长途徒步旅游,如到风景幽美的阿尔卑斯山,甚至到达丹麦、卢森堡等邻近国家的名胜古迹或乡村城镇。目前此种旅游方式已扩散到欧洲其他国家。
徒步旅行:(hiking)这个词语最早是用来指19世纪60年代在尼泊尔的远足旅行,从那以后徒步旅行就开始流行了起来。
徒步旅行就是指沿着山间小径行走,徒步旅行和登山还是有区别的,徒步旅行线路可长可短。徒步旅行深受人们的喜爱,其原因就在于沿途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另外,一路上的奇花异草、珍禽异兽也为徒步旅行增色不少。
徒步旅行中山景也许是最吸引人的,但旅行者们还发现了其他的诱人之处:美丽的小山村,别具风格的房舍,整洁的山野,引人入胜的庙宇......当你越走越高时,绿地、绵延数里的森林、水流湍急的溪流和深不可测的峡谷代替了风光,并且山景随季节而变化,春种秋收,花开花谢,却总是一派迷人景象。当然,你的徒步旅行同伴也是快乐旅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旅行能够增进朋友之间的情谊。
清单中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必需的,有一些属于营地舒适用品,是你可能想带的东西。
背包: 选择一个适合你自己的背包,当你远足时;一般MM需45-55升,GG需55升以上。我现在用的有一大一小,分别是60+10L和50+5L的。
帐篷、睡袋、防潮垫:1天往返短线可以不用考虑去装备它. 不过能够选择到真正合适自己,并且物美价廉的东东也许需要一些时间
鞋子:选择合脚的、防滑的鞋子会让你在山野行进过程中受益菲浅;如果没有登山鞋,那么走山的时候,至少十几,二十多门的军用胶鞋应该被穿在你的脚上;当然,也别忘了修剪好脚甲哦? 不过,公园类的景点山;呵呵,波鞋和运动鞋应该足够了。
帽子、手套 帽子的作用除了遮阳外,还能够减少你头部的散热;人体的热量好像有相当大的比例都是从头部散发掉的,气温低的时候尤其如此。 手套的作用在亚热带的山野中的作用似乎作用还不算太大;不过再远足走山时没有带上它,相信会有机会让你或多或少地想念它的.
高音哨子 与同伴联系的有效工具,前提是你懂得一些必要沟通的方式;比如如果求救、询问情况等。倘若只知乱吹一气,那么不要它也罢..
指南针 大雾或者迷路时,去信任它也许比盲目的信任经验更安全一些;除非你是真的有如同出色的猎人一样的经验。另外一个前提是你知道怎么使用它;军用指南针也许应该是你的首选.
地图、刀具、火种、头灯(手电)\登山杖 地图: 配合指北针和自己行进线路使用,不是每次都能够用上它;但用的上的时候都是能让你刻骨铭心的时候。当然比例越大似乎就越好,最好有等高线. 刀具: 锋利的多功能军刀应该是你的首选,它的锯子和刀有可能是你在户外使用频率最高;而且刀有时可能会与药品配合使用,比如遇到了被蛇咬的情况,所以一定锋利。 火种: 一定注意防水,关键时刻也许你真的需要它来救命. 头灯(手电): 用不上的时候它总是多余的,但俺的习惯总是会带上它;而且会带上备用电池和灯泡。晚上远距离的沟通它同样会起到哨子的作用(白天可以使用一个镜片来做这件工作);学习一下摩尔编码会对你与同伴的沟通有更多的帮助.
药品: 霍香正气胶囊、感冒药、红霉素软膏、白药粉剂、白药喷剂(活络油)、绷带、止血带、蛇药、酒精、清凉油(风油精)、个人特殊药品等不一而足。(根据不同等级要求和环境天数等而自己选带) 去药店向服务员去了解它们的功能吧,然后自己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准备;用的上的时候你会感到庆幸的.
食品、水 食品: 按照体积小、重量轻、营养高、食用方便的原则,根据自己行程准备;俺的习惯是2天以内的短线做1.5倍的冗余准备. 长线做3天130%的冗余(因为通常3日以内可以得到补充)。另外,俺有把一些压缩饼干一直放在背包底部的习惯。 水: 通常按照每天1.5L准备就够了,但远途尤其是高温天气长线出行则有可能需要准备3-6升或者更多;视乎途中是否有水源可供补充。 运动饮料(葡萄适等)通常在拉练时是有备无患的,当然你也可以使用葡萄糖等原料去自己配制运动饮料。 一般旅游性的远足,就不要,可以随处有卖
炉头、气罐、灶具等. 1天的短线(可选)可以让你有口热的,FB的线路会多些情趣;但2天以上的长线,应该是必备,尤其是在天气寒冷的环境下更是如此.
技术装备. 绳索: 如果不是与团队出行,那么30米8MM的附绳也许是你最好的选择;带上两条120CM的长绳套和两根60CM短绳套,以及120CM×1和60CM×1的6/8MM短附绳各1,有时应该也会用的上。 安全带: 如果你能够有它的话,相信在特定的环境下你会比没有它的人安全许多;比如渡河、下降。 主锁2把、8字一个、快挂若干: 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吧,相信已经拥有这些东东的人已经不需要听俺在这里罗嗦了. 其它: GPS,岩塞、机械塞、Stop、等更高深的东西去请教专家好了,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衣物等. 合身即可,如果你只是在周边随便走走;好像要求不是很高就行了,推荐买快干衣、裤。“高台克斯”之类的冲锋衣、裤;以及抓绒衣、裤等东东都不错(当然是价格和质量都不错).雨衣、背包套、防水袋等防雨用具也是有备无患的哦. 论坛里的活动也分为几种,对装备的要求也不同;所以并不是上边的所有装备你都需要。 下边谨以个人的经验就不同类型的活动给出一些建议。 欢迎各位山友们拍砖:
·化妆品
·太阳防护品
·修理物品(备用扣子、针线、尼龙绳、电线、导管、帐篷杆套、备用物丶手电筒等等)
·提灯
·营地椅
·星空图
·双目望远镜
·照相机
·书籍
·营地游戏
·毛巾
·太阳能淋浴装置
·尼龙绳
(1)不露营的“标准级”以下的活动 一般只要有一双军用胶鞋或防滑运动鞋,一个能装食品和饮料的双肩背包就够了;这些装备去买100-200门也足够了;出去别忘了带上点创可贴之类的药品就是了。
(2)不需要露营的“标准”、“标准+” 以上的活动 那就要添置一些装备了:比如一个合适的45L左右或以上的背包(有背负系统),一双登山鞋(强烈建议),其它的头灯、刀具、药品、指南针、地图等小物品;这几件装备如果不是买特高档的,一般总计400门左右就应该能解决问题,如果只捡便宜的买(或者不买登山鞋),200-300门应该也够了。 (3)需要露营的的“标准”、“标准+” 以上的活动 那就要在上边的基础上再添置一些露营装备,如睡袋、防潮垫、帐篷;以及炉具等。这些装备如果也不是买特高档的,一般400-500门应该够了;如果还想省(不买炉具)300门左右应该也够。 (4)需要露营或不需要露营的“标准+”以上的高强度活动(标准++、挑战、挑战+) 一般是指长距离的穿越活动或冬天组织的一些活动;基本上最好能够有帐篷、登山鞋、冲锋衣裤、抓绒衣裤、炉具、防雨用具(含雪套)、部分技术装备等。除技术装备、宿营装备可以自己根据需要选择外,上述装备基本该有的都应该有了。
漓江,虎跳峡,喀纳斯,长城,四姑娘山,长江三峡,珠峰。
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速度来走
不要逞强埋头猛走,这样会大量消耗体力,结果是欲速则不达。如果和好多人一起徒步,最好找一个和自己速度差不多的同伴同行。
科学地衡量自己的体能
头几次外出徒步的时候最好坚持走若干个小时,而不要计划一定要走多远,通过这样的几次摸底,对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之后,再适当增加徒步穿越的强度。
不要只顾低头走路,而错过了周围的风景
在户外徒步,强身健体只是其中一个目的,不要为了一些所谓“自虐”的目的来暴走,大强度的体力付出,有时候会得不偿失。记住户外徒步的时候,最恰当的速度是能够维持自己走一整天的速度。
学会休息的步法
对于走路,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办法,在徒步的时候,应该用一个自己比较舒适的方法走路,这样的你的体力能够得到科学有效的利用。
徒步的时候要“多吃多喝”
多吃多喝的定义不是暴饮暴食,如果吃的太多,估计路可能都走不了了。这里的多吃多喝是指吃喝的频度,徒步的时候,人体的热量损失大,为了补充体力,需要及时补充水和食物。在爬大坡之前可以适当地多喝一些水。
预防的关键在于,一要步姿正确,二是不要心急,三是要会走路,走小路而不是走平坦的路,即使走公路也不走平坦的中心而是走高低不平的路边。
万一选鞋不对或步姿不正,行走中感到脚的某个部位有疼痛或摩擦感,可在该处贴上一块医用胶布或在鞋的相应部位贴一块单面胶,在一般情况下,这就可以防止打泡。
部分徒步旅行要带一些质轻防寒性能好的衣物,如果行走在广阔的北方平原,风速较大,衣着应及时调整。南方徒步旅行,夏季要防暑防雨。
出发前最好准备一壶清茶水,适当加些盐。清茶能生津止渴,盐可防止流汗过多而引起体内盐分不足。
热水洗脚可以去除长时间徒步旅游的疲劳。
随身携带一些常用的感冒药、防暑药和外伤药,备一酒精盒浸1-2根马尾。
徒步是健身,也是运动;是旅游,更是交流,只要你走出来,到大自然中去,呼吸新鲜的绿意,领略大自然的神奇,生命便会有一个张扬的飞跃。徒步走是追求健康、亲近自然、广交朋友的好机会。也是增长见识,获取知识的一个大学堂。俗话说的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一路走去,你会见到许多奇山怪石、奇花异草;你会亲临不同民族的生活圈子,了解到各民族的历史演变和民俗民风;一路上你会遇见许多各种各样的人群,会听到许多民间故事和传说、还有动听的民歌,这也是一种社会调查,你会了解到什么地方贫穷,什么地方贪官多,什么叫皇帝隔山远鞭长莫及,为什么要提出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中国为什么把大批像毛泽东、邓小平式的人物埋压在底层,你只要到最基层去走一走就会明白了,真正的人才难出头,这就是中国近几十年的政治制度的弊端。徒步走,好处多多,可开拓视野,可增加知识,也可了解国情和民生。这样,你才不会有牢骚和埋怨了。过自己平静的生活。
徒步走还可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如画画写生、摄影、采集民间故事和民歌、为写书搜集素材、搜购古董等等。更重要的是修心养性,培养一份良好的性情和心态。我一路走去,一直大力倡导户外徒步游。用我亲身的感受来证明这种运动的好处。过去,我身体许多毛病,肠胃病、脊椎病、头晕症、关节炎等,通过近十几年来的户外运动,现什么毛病也没有了,每次体检样样正常;我过去性格不好,脾气大,据理不挠人,不爱多说话,现在性格温和,十分健谈了,见人就熟。户外徒步走让我换发了新颜,充满了新的活力。
还有一点十分重要,在户外,喝的是井、泉水,吃的鸡、肉是真正土的,蔬菜是农家自己地里长的,百分之百的绿色。但千万别图面子去住什么宾馆之类的地方,就住农家客栈和农户家中,自己带一件睡袋就行了,最好自己还带上一只碗、一双筷,这样的卫生还是有必要的。
户外徒步旅行,开始时要求教于专业人士,最好是参加户外运动俱乐部,通过几次集体活动后,有了一定的经验了才可自己邀朋友、家人或独行。开始时不要选择太远的距离,更不要选择危险性大的地方,逐步加大距离和难度,一定要有三人以上的组合,可以互相照应和帮助。
以下仅供参考,对某些特定线路及特殊群体的驴友可能并不适用。
(1)不露营的“标准级”以下的活动,一般只要有一双军用胶鞋或防滑运动鞋,一个能装食品和饮料的双肩背包;别忘了带上创可贴之类的药品。
(2)不需要露营的“标准”、“标准+” 以上的活动,需要添置一些装备:比如一个合适的45L左右或以上的背包(有背负系统),一双登山鞋(强烈建议),其它的头灯、刀具、药品、指南针、地图等小物品;
(3)需要露营的“标准”、“标准+” 以上的活动,那就要在上边的基础上再添置一些露营装备,如睡袋、防潮垫、帐篷;电筒以及炉具等。
(4)需要露营或不需要露营的“标准+”以上的高强度活动(标准++、挑战、挑战+),一般是指长距离的穿越活动;最好能够有全套帐篷装备、专业登山徒步鞋、冲锋衣裤(含抓绒衣裤)、炉具全套、防风雨雪用具和具备专业的户外技巧知识装等等。
徒步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户外旅行方式,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它不仅锻炼人的体魄与耐力,陶冶人的心灵和性情,促进人际交流,同时能够激发人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使久居都市的疲惫心灵得到放松。可是徒步旅行的方式也存在风险,稍不注意也有可能发生意外,所以在这里给大家总结了徒步旅行的九注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最好是结伴而行,至少是3个人以上,途中可以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但又最好不要人太多,否则互相干扰,行动不便。行李带得少而轻,但一定要带一些常用药。
2.出发前应对所需要经过的地区各方面的情况、自己的身体状况(例如有下肢血管病、皮肤溃疡及扁平足症者不宜徒步旅行)以及当时的气候条件有所了解。
3.要掌握步行速度,开始行走要慢行,几天后再加快速度。每天途中应休息一次(时间长些),一般在中午。休息地点应避免烈日直晒和低洼、潮湿处。
4.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营养的补充,不要长时间仅仅食用干粮,要尽量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
5.徒步时较为理想的是穿旅游鞋或专用的徒步鞋,因为此种鞋不仅有一定弹性,对大脑能起到适度的缓冲作用,而且还能减少因长距离行走而引起的脚胀。
6.如果是进行长途徒步旅行,出发前最好进行几次适应性训练,逐渐加大运动量,以增强耐力。行走时,用脚板着地,用力要适中,保持身体平衡。
7.每天徒步步行结束后要用温水洗脚,以解除疲劳。脚掌有水泡时,可用针(先用酒精棉球擦一下或在火上烧一下)穿孔引出水,再涂上红药水,防止感染。切记不要将皮撕下,这样容易感染更会加重脚部的疼痛。
8.徒步上山时,身体要略向前倾,攀登陡峭山坡应走之字形路线;下山时,身体应稍后仰,放松下肢肌肉,以免腰腿酸痛。
9.徒步旅行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确定每日的行程,一般每小时走4~5公里。每走一程,可选择树荫、凉亭等处休息15分钟,以恢复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