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内滑移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晶内滑移(intracrystalline slip)又称晶内滑动、粒内滑动。变形时矿物晶体内部的滑动现象,也就是晶体内沿某一滑移面上的一定方向所发生的位移现象。晶内滑移包括平滑移和双晶滑移;是晶体塑性变形的主要机制之一。

形成原因

  晶体中一个滑移面及该面上一个滑移方向的组合称一个滑移系。   对面心立方金属   滑移面为{111}滑移方向为<110> ,一共有12个。   对体心立方金属,   低温时滑移面一般为{112}   中温时滑移面一般为{110} 但是其滑移方向很稳定为<111>,所以一共有12~48个。   高温时滑移面一般为{123}   对密排六方金属,有3个或6个。由于滑移数量较少,所以密排六方结构晶体的塑性通常不是很好。   在塑性变形中, 单晶体表面的滑移线并不是任意排列的, 它们彼此之间或者相互平行, 或者互成一定角度, 表明滑移是沿着特定的晶面和晶向进行的, 这些特定的晶面和晶向分别称为滑移面滑移方向。一个滑移面和其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组成一个滑移系。每个滑移系表示晶体进行滑移时可能采取的一个空间方向。在其它条件相同时, 滑移系越多, 滑移过程可能采取的空间取向越多, 塑性越好。   滑移系主要与晶体结构有关, 几种常见金属晶体结构的滑移面和滑移方向如下表所示   (l)滑移面总是晶体的密排面, 而滑移方向也总是密排方向。这是因为密排面之间的面间距离最大, 面与面之间的结合力较小, 滑移的阻力小, 故易滑动。而沿密排方向原子密度大,原子从原始位置达到新的平衡位置所需要移动的距离小, 阻力也小。   (2)每一种晶格类型的金属都具有特定的滑移系   一般来说, 滑移系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金属塑性的好坏。然而,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 金属塑性的好坏不只取决于滑移系的多少, 还与滑移面原子密排程度及滑移方向的数目等因素有关。

临界分切应力τ

   τ=Fcosλ/(A/cosφ)=σcosλcosφ   F:拉伸载荷F   λ:滑移方向与外力F的夹角   φ:滑移面法线与F的夹角   σ:应力   这是一个与材料本性以及试验温度、加载速度等相关的量,而与加载方向等无关。    Ω=cosλcosφ 称为取向因子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