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救苦天尊形象(4)据《太乙救苦护身妙经》[1] 说:“东方长乐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如恒沙数,物随声应。或住天宫,或降人间,或居地狱,或摄群耶,或为仙童玉女,或为帝君圣人,或为天尊真人,或为金刚神王,或为魔王力士,或为天师道士,或为皇人老君,或为天医功曹,或为男子女子,或为文武官宰,或为都大元师,或为教师禅师,或为风师雨师,神通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应物随机。”
“此圣在天呼太一福神,在世呼为大慈仁者,在地狱呼为日耀帝君,在外道摄耶呼为狮子明王,在水府呼为洞渊帝君。”若遇到困难,只要祈祷天尊或“诵念圣号”,即可“解忧排难,化凶为吉”,亦可“功行圆满,白日升天”。天尊在道教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其一般形象为头戴冕旒(中国古制,天子的冕有十二旒,诸侯为九,所以天尊冕的排数不可能超过玉皇大天尊,请勿受电视剧影响)身着霞衣,“妙道真身,紫金瑞相”,端坐于七宝芳骞林中的九色莲花宝座上,身下一九头青狮口吐焰,簇拥宝座。天尊天上环绕九色神光,放射万丈光芒。众多仙真、力士、金刚、神王、金童、玉女侍卫身旁。也有手持水盂、杨枝,足蹑莲花,圆光照耀等相显现。 由于他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寻声赴感,救苦救难,每月三、九日降临人间,普救众生。人类在危难之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天尊即随声赴感,前往解救。
故而在信徒心目中也有极为深厚的信仰基础,尤其在道教的度亡斋醮科仪上,法师不论使用何种科书,无一不请天尊加持。这是由于天尊广大久远的大愿力,发起悲心度一切不幸堕入地狱的亡魂所致。天尊久居青华长乐界(类似于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属于天尊所独创的东方净土),东极妙严宫,统领青玄左府一切真仙,掌握三界救苦之事(仙界长生、人间救苦、冥界度亡)。不但能普度亡者,亦能救护生者,恩泽众生。为了普度众生,他有很多的化身,最著名的是化为“十方救苦天尊”。元始天尊在经会中赞言:最尊最贵,最圣最灵。太乙救苦天尊九阳之精所化,出于始青之炁,是先天之灵,因为慈悲心故,哀悯一切众生,于无始劫前便遍周救苦救难。实为身兼“道教观音”、“道教地藏 ”两重神格的大慈尊 。汉族民间,常称为太乙真人(其实并非同一位尊神,实际上此天尊于天界品位之高,是与三清四御同等尊贵的 ,为六御之一)。道教的太乙救苦天尊化身无数,广救一切生灵。比佛教中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产生还要早很多。但到了近代,可悲的是,天尊名讳却只保留在道经中和道士诵唱的经韵中。他在汉族民间的影响已远远不及观音。究其原因,在东方人心目中,女性是温柔、善良、贤淑、慈爱、极具同情心、怜悯心的典范。她们的品格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神职更为协调,与男性相比,女性神(观音的种种化身)救苦救难比男性神更为适宜,更受欢迎。而且和道教的主张清净,主张“宁可失传,不可妄传”,“口口相传,不留文字”的规定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将此尊的赫赫大名湮没在了世间。观音菩萨常化身慈秀俊美的女性外相,而太乙救苦天尊却是常示现威严端庄的男性外相。这和后来太乙信仰不及观音信仰也有一定的微妙关联。
唐朝杜光庭编《道教灵验记》[2]中说,太乙天尊端坐于九色莲花座上,九色莲花下有九头狮子口吐火焰,簇拥宝座,头上环绕九色神光,放射万丈光芒,金童玉女、众多真人、力士、金刚神王卫护身旁。又《青玄济炼铁罐施食全集》描写:“身骑九头狮子,手持杨柳洒琼浆以救苦度亡,”
太乙救苦天尊起源甚早,又称东极青华大帝、太一、泰一、泰皇,是先民对「道」的别称,有“寻声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等号,简称救苦天尊。中国古代尚未崇拜三清道祖之前,已将「太一」视为天界的至尊上帝,也是宇宙一切生命的发源。如郭店道家楚简中说「太一生水」;《汉书.郊祀志》记载「天神贵者太一。」《楚辞补注》在解释〈九歌.东皇太一〉时,也说「太一,天之尊神;祠在楚东,以配东帝,故曰东皇。」甚至原始道教流派之一的太平道,也奉祀「太一」为主宰神。
太乙救苦天尊誓愿救度一切众生,并且具有天界考核群仙、人界寻声救苦、冥界救拔亡魂的三重功能。在《道教灵验记》中,记录了不少太乙救苦天尊显圣的事迹。
太乙救苦天尊与朱陵度命天尊、黄华荡形天尊,合称为「三救苦天尊」。三救苦天尊与度人无量天尊葛玄仙翁、玄风永振天尊萨守坚仙翁,则并称为「五救苦」。每逢启建各种黄箓科仪、冥阳两利的场品时,都必须奉请以太乙救苦天尊为首的圣班降临斋坛,方能正式行法,足见太乙救苦天尊的职司及尊贵。
十方救苦天尊分别是:东方玉宝皇上天尊、南方玄真万福天尊、西方太妙至极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上方玉虚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此即是济度人鬼的「灵宝十方救苦天尊」。
十方救苦天尊为了遂行治理九幽泉曲冥府神鬼之事,又化生为十殿冥王:东方天尊化第一殿秦广王,神居玄冥宫;南方天尊化第二殿楚江王,神居普明宫;西方天尊化第三殿宋帝王,神居纠绝宫;北方天尊化第四殿五官王,神居太和宫;东北方天尊化第五殿阎罗王,神居纠伦宫;东南方天尊化第六殿卞城王,神居明晨宫;西南方天尊化第七殿泰山王,神居神华宫;西北方天尊化第八殿平等王,神居七非宫;上方天尊化第九殿都市王,神居碧真宫;下方天尊化第十殿转轮王,神居肃英宫。按太乙救苦天尊誓愿济度人鬼,其应化之十殿冥王,职属罚恶扶善,而其罚恶之宗旨,即在纠转世人,裨使能祛兽性、返人性、复道性也。
青华长乐界 东极妙严宫 七宝芳骞林 九色莲花座 万真环拱内 百亿瑞光中 玉清灵宝尊 应化玄元始 浩劫垂慈济 大千甘露门 妙道真身 紫金瑞相 随机赴感 誓愿无边 大圣大慈 大悲大愿 十方化号 普度众生 亿亿劫中度人无量 寻声赴感
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九阳上帝
太乙救苦宝忏封面《太乙救苦宝忏》
《太一救苦护身妙经》、
《太上三生解冤妙经》、
《太上洞玄灵宝救苦拔罪妙经》、
《太一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
《慈尊升度法忏》、
《太上青玄太乙救苦拔罪法忏》、
《太乙救苦天尊济度锡福宝忏》、
《太上青玄慈悲太乙救苦天尊宝忏》、
及其他各式黄籙科仪等
太乙救苦天尊在地府的法身名叫“鬼王” ,其圣号全称为“幽冥教主冥司面然鬼王甶孑大帝”。
对于天尊的神职,《漂放莲灯集·放生咒》曰:“天罗神,地罗神,慧剑出鞘斩妖精,一切灾难化为尘,寻声救苦解救罗网苦辛,太乙救苦天尊救苦救难度众生。” 《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五七曰:“太一寻声救苦天尊主炼仙魄”和“太一救苦天尊随形赴感,寻声救苦天尊应念垂慈。”道经还有种说法是东极青玄上帝即太乙救苦天尊,又应化十方,而为十方救苦天尊。《十王告简全集》中即列有十方救苦天尊的职能,称:
1、东方玉宝皇上天尊
“位列震宫,尊居卯位,执掌风雷地狱,权衡霹雳之威,行善者作于青篇,作恶者标于黑簿,考察无私。
2、南方玄真万福天尊
“位列离宫,尊居午位,执掌火医地狱,威专烈焰之权,杳杳冥谴,莫破幽之烛,茫茫苦梅,难逢济险之舟,生死殊途,轮目不免。”
3、西方太妙至极天尊
“位列兑宫,尊居酉位,执掌金钢地狱,威司考掠之权,诠量功德,了无毫发之私,报对冤仇,备极再三之间,善篇有记,罪积无差。
4、北方玄上玉宸天尊
“位居坎宫,尊居子位,执掌冥冷地狱,权衡冰雪之威,城峙四同之铁,欲出无门,剑生万树之傍,实观有惧,众生无赖,五苦难逃。
5、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
“位列艮宫,尊居丑位,执掌镬扬地狱,威张煮溃之权,七情六欲,难逃业境之分明,五体四肢,最苦风月之持掠,死生判注,善恶攸分。”
6、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
“位列巽宫,尊居幽府,执掌铜柱地狱,威专履足之刑,辩明善恶,如日月之无私,注判姓名,若风雷之莫测。凡有众生,难逃六道。”
7、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
“位列坤宫,尊居泉曲,执掌屠割地狱,威权刀割之刑,无偏无党,赏刑罚于多劫千生,难理难明,辨枉直于四甸九日,死生展转,功德定分。”
8、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
“位列乾宫,尊居阴府,执掌火车地狱,威司运转之权,设衡石而考功过,平等无私,主夙人以判升沉,磨研有当,无私无曲,不顺不逆。”
9、上方玉虚明皇天尊
“敕合乾元,德隆坤域,执掌昔掠地狱,威张炽盛之权,三百六甸之黜陟,事事难明,一十八地狱之经由,人人战栗,凡积愆于平日,必定罪于斯时,九地轮目,三途往返。”
10、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位尊幽都,名尊十帝,执掌罗丰之府,权衡宪法之严,有生有死,两分而入之机,无党无偏,三等幽冥之持,他时所造,此际何逃。”
上述诸天尊的神性职守,已体现出地府冥王的职能。为了治理九幽冥府神鬼之事,十方救苦天尊还化十方冥王、真君。
东方玉宝皇上天尊化冥府一殿泰素妙广真君秦广大王,神居玄冥宫,神诞二月一日。
南方玄真万福天尊化冥府二殿阴德定休真君楚江大王,神居昔明宫,神诞三月一日。
西方太妙至极天尊化冥府三殿洞明昔静真君宋帝大王,神居纠集宫,神诞二月八日。
北方玄上玉宸天尊化冥府四殿玄德五灵真君伍官大王,神居太和宫,神诞二月十八日。
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化冥府五殿最胜耀灵真君阎罗大王,神居纠纶宫,神诞元月八日。
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化冥府六殿宝肃昭成真君卞城大王,神居明晨宫,神诞三月八日。
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化冥府七殿等观明理真君泰山大王,神居神华宫,神诞三月廿七日。
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化冥府八殿飞魔衍庆真君都市大王,神居碧真宫,神诞四月一日。
上方玉虚明皇天尊化冥府九殿无上正度真君平等大王,神居七非宫,神诞四月八日。
下方真皇洞神天尊化冥府十殿五华威灵真君轮转大王,神居肃英宫,神诞四月廿七日。
另有说法《太上灵宝净明法序》记载“昔太阳真君孝道明王,以孝道着明,照临下土,成无上道。於是,上清上帝降於扶桑洞神之堂,召明王,而说法证之,以为最上弟子,号灵宝大真人玉清诏命使,以救度于时。故真人发大誓愿,愿居东极,用救群品,是谓灵宝救苦天尊,乃赤明元年八月十五日也。”
1、若有男子女子慕道求仙。在家出家。养性养命。但当存思念诵圣号。看转此经。便得功行圆满。白日升天。《太乙救苦护身妙经》
2、若有善男信女,发心施财,齐戒述浴,转诵此经,悔过愆尤,即使愆尤永释,人鬼分离,产生无难,母子双全,关煞无刑,生育成人,利益双亲,经力弘深,祈福福至,禳祸祸消。天尊言,雠人冰泮,冤家债主,自消自灭,孤魂等众,九玄七祖,四生六道,轮回生死,出离地狱,即往东极天界,救苦门庭。救苦地上好修行,只有天堂无地狱。阎王一见。不敢高声。童子夜叉。擎拳拱手。牛头马面。总尽皈依。一十八重地狱。狱狱逍遥。三十三天天宫。宫宫自在。超生天堂之境。即无地狱之声。出离地狱。永离苦难。径往人天。超生净土。快乐无量。一去一来。无挂无碍。《三官经》
3、过此境界,东极宫中,有寻声救苦天尊,大慈仁者。发弘誓愿,普救众生,亿亿劫中,度人无量。但能回向,一念归依,注想尊容,称扬名号,寻声赴感,应念垂慈,一切苦中,无不救护,是故名号救苦天尊。广劝众生,勤加礼念。复次三洞经典之中,济苦拔亡,然灯为上,五方八极,地狱幽牢,存阴极之乡,长夜之境,死魂囚闭,不见三光。冥闇之间,经诸拷掠,宜造一灯树,然九巵灯,自初终亡,至於七七,灯光相续,下照九幽,覩此光明,即当解脱。又以缯彩,造迁神宝磨,长四十九尺,或作小旛七首,悬於长竿,任风飞颺,万罪皆灭。又纸墨缣素,书写此经,散施学人,流传读诵,亡魂超度,地狱宁闲,福善所资,庆延后世。其有珍玩服饰,平昔资财,广施寒栖,济恤贫乏,此之功德,亦类於前,黑籍落名,地司除简,神升净土,随愿往生。利佑子孙,断绝殃疰,巍巍福善,难可称量。是故应当勤心谛受,宣行付嘱,普度人天。《太上洞玄灵宝三途五苦拔度生死妙经》
4、若有众生,心中悟解,一心正念,护净受持,善行读诵此经者,及为存亡远行,疾病一切,举心回向,彼此灭罪万劫。梦想之中,常见三宝,逢善知识,在处受生,恒值快乐。《太上洞玄灵宝往生救苦妙经》
5、若当来男女,临终之时,先当忏悔一生已来无量重罪,次为受诚,设斋行道,造像写经,及诸功德,布施常住,供养出家,各随分力,唯多为佳。闭眼之日,即生净土,不入三涂。《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
6、道言:十方诸天尊,其数如沙尘,化形十方界,普济度天人,委炁聚功德,同声救罪人,罪人实可哀,我今说妙经,念诵无休息,归身不暂停,天堂享大福,地狱无苦声,火翳成清署,剑树化为骞,上登朱陵府,下入开光门,超度三界难,迳上元始天。《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拔罪妙经》
7、太上道君曰:今日男女,受戒毕已,持是戒根,转神入妙,生清净国,坐大莲花,观听法音,永无退堕,证成真道。《太上洞玄灵宝转神度命经》
道教净土非只一个,最为方便众生修持往生的是太乙救苦天尊的东华长乐净土。太乙救苦天尊愿力广大,化生无量。复又化有十方救苦天尊和十方净土。我们在晚课中诵持的《太上洞玄灵宝救苦拔罪妙经》中的十方救苦天尊即为太乙的化身,且每一化身都有一净土。所以道教太乙法门净土有十方,若得往生,便可常持天尊,永不推转,继续修持,最终圆成道果(详见《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关于道教十方净土和各净土天尊名号的描述)。
往生十方净土有以下好处:
1、常伴天尊,听闻正法。
2、永不退转。
3、无有地狱,劫难。
4、无有外魔侵扰。
5、与诸大真人相伴,共修成就。
6、无有三涂五苦,净乐常伴。
7、所求皆应。
8、广度众生,救拔累劫之先祖。
1、东方净土仁爱世界,玉宝皇上天尊。
2、东南方净土慈和世界,好生度命天尊。
3、南方净土礼教世界,玄真万福天尊。
4、西南方净土威范世界,太灵虚皇大尊。
5、西方净土义让世界,太妙至极天尊。
6、西北方净土成化世界,无量太华天尊。
7、北方净土智德世界,玄上玉辰天尊。
8、东北方净土智积世界,度仙上圣天尊。
9、上方净土无量世界,玉虚明皇天尊。
10、下方净土载德世界,真皇洞神天尊。
1、三皈:皈依道、经、师三宝。
2、持戒:不杀害,不奸盗,不邪淫,不妄言,不两舌,不恶口,不嫉妒,不赌博,不忘恩,不叛逆。
3、正念:一心持念“太乙救苦天尊”名号。
4、诵经:诵持三洞真经,然道家经典浩瀚,恐难以尽持,修太乙法门可念诵相关主要的经典就可。如:《太上洞玄灵宝救苦拔罪妙经》、《太一护身妙经》、《太上洞玄灵宝往生救苦经》、《三官经》等。同时还可以早晚诵念《早晚功课经》。
5、护持“八行四等”:八行者,一能身受非事,不自申诉;二能让德与人;三能不欲人之所欲;四能容物事不申理;五能远离无道之人,藏身在静处;六能一心奉国,心念三宝,日月烧香,长斋不绝,供养出家人,不违仁
信;七能不负经戒,一生在俗,恒不破斋,勤能洒扫静室,修灯灶火,救拔一切贫穷,下贱产妇,老病孤弱,不具足众生,所见之者,皆发慈心;八能一生念道,不谤毁出家人,心无是非,口恒念诵,见一切蠢动,皆发慈念之心,一切平等,无有彼我,善恶好丑,与我身无异。是名八行。四等者,一者惟慈,二者惟爱,三者惟善,四者惟忍。是名四等。
6、修诸功德:一者说法功德,二者布施功德,三者建立功德,四者救济功德,五者智惠功德。
7、善护心性:常行静功。
道家净土法门广大,十方净土接引有缘众生。方今世界,众生学道,障碍颇多,攀缘引情,无有已时,实为造业之源。且很多众生想要学道,但又不愿发心专注,或曰老来再学,或曰无有时间,或曰静不下心等等此类。实在是个人懒惰懈怠所致,如何能够证果。然道门广大,法药慈航,特有太乙净土接引十方来人。前文已述,此不再赘述。下面将修行道家净土的关键枢纽说明如下:
1、道家十方净土庄严明净,在《太上洞玄灵宝净土生神经》中已经详细介绍,但往生十方净土的方法,大家可以参阅《太上洞玄灵宝转神度命经》。关键是皈依,持戒,忏悔,回向,发愿,持名。有缘同修可以自行参阅。
2、持名法门:平时无事,便当提起“太乙救苦天尊”名号,或发声,或默念;打坐静功,但有念头浮起,便当提起“太乙救苦天尊”名号;特示一专持名号静修法:平心静坐,结太极印,心中默念“太乙救苦天尊”,心中观想“太乙救苦天尊”形象,心中返听“太乙救苦天尊”名号,如是自内念,内观,内听,以摄口,耳,目,渐修渐至于无为。或者,发于口,入于耳,达乎心,皆可。
3、可以参修“太上洞玄灵宝救苦拔罪妙经”此经有十方净土天尊名号,实为太乙救苦化身,平时可以诵持,以感十方净土。
4、以上三经要参考互证,方可明悟净土。
5、常持念《太乙救苦护身妙经》此为太乙救苦天尊本行经文,了解太乙愿力和慈悲广度,以求感应道交。
大罗三宝天尊!
玉皇赦罪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太乙救苦天尊!
。。。。
寂寂至无踪,虚峙劫仞阿。豁落洞玄文,谁测此幽遐。一入大乘路,孰计年劫多。不生亦不灭,欲生因莲花。超凌三界途,慈心解世罗。真人无上德,世世为仙家。
太乙救苦护身妙经
尔时元始天尊。在玄景之上。清微天中。九色玉堂。升七宝座。放大光明。普集万灵。与天教化。十方天尊。道君老 君。帝君元君。丈人圣人。万万仙众。俱来诣座。听宣妙法。於是梵王称善。帝释欣歌。仙乐自响。随光而至。
是时太上老君。身离玉座。步蹑莲花。真人侍於左右。玉女扶於曳裾。至天尊前。奏曰。臣等蒙师开化。受福天堂。施功无极。恩不可量。臣观三界之中。苦海之 内。无量众生。横遭厄难。罪网牵缠。异类羣情。难逃生化。臣不可住於太清。欲仗威光。分身三界。救度羣情。唯望至尊。观心慈愍。
於是元始天尊。微起法身。告老君曰。善哉。汝离玉座。惊怖万天。救苦救生。不须汝言。可还座中。吾为宣说。
天尊曰。万物吾生。万灵吾化。遭苦遭厄。当须救之。不须汝威力。化身救度。此东方长乐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如恒沙数。物随声应。或住天宫。或降人间。或居地狱。或摄群邪。或为仙童玉女。或为帝君圣人。或为天尊真人。或为金刚神王。或为魔王力士。或为天师道士。或为皇人老君。或为天医功 曹。或为男子女子。或为文武官宰。或为都大元帅。或为教师禅师。或为风师雨师。神通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应物随机。今告汝知。
老君重奏曰。此之威神。有无量变化。如何得至我师御前。 天尊告老君曰。汝可举声。唱太乙之名。使仙官齐咏。自然应化现身。於是老君众仙等。尊其教旨。齐声称咏太乙救苦天尊之名。
忽见。帝君班中。有童子一人。步步蹑於莲花。稽首至天尊前。奏曰。臣乃太乙。为我师开化说法。臣集相聚形。听宣妙音。天中快乐一时。地下动经万劫。三界之中。群生受苦。高声呼唤。苦哉苦哉。旋绕天尊礼拜。俯伏乞下天关。
於是众仙见童子奏对。泣泪滴衣。哽噎叹言。天上快乐。地下受灾。轮回报对。何时清闲。
天尊告太乙曰:汝行愿慈悲。众生受苦。依汝行愿。分身救之。童子喜笑。再拜而退。众仙观见童子化一天尊。足蹑莲花。圆光照耀。手执柳枝净水。九头狮子左右 从随。乘空而去。又见天尊化一帝君。蹑莲花。手执如意。圆光照耀。九头狮子左右从随。乘空而去。又见帝君化一真人。足蹑莲花。手放神光。上通九天。下通九 地。九头狮子左右从随。乘空而去。又见真人化一女子。身著火锦衬衣。披发跣足。蹑於莲花。手执金剑。圆光照耀。九头狮子口吐火焰。绕於身形。乘空而去。
老君奏天尊曰。此圣威德。变化救生。从何而有。甚劫修行。惟愿应机。为众宣说。天尊曰:此圣在天呼为太乙福神。在世呼为大慈行者。在地狱呼为日耀帝君。在 外道摄邪呼为狮子明王。在水府呼为洞渊帝君。汝是吾之气。吾是汝之根。汝知吾知此。是九阳之精。甚灵甚灵。汝可秘之。不可尽述。
是时老君闻天尊言。闭目定神。弹指叩头。咒曰。
元元之祖气 。妙化九阳精 。威德布十方 。恍恍现其真 。
三九扬风出 。徘徊离始青。 恭敬生琼液 。奉之免渴饥 。
万灵当信礼 。八苦不能随 。积行持科戒 。提携证玉京。
尔时。天尊重告老君及诸仙曰。若有众生。时遭疾疫病痛缠绵。可以焚香。念诵圣号。看转此经。疾患退散。克获安宁。若有众生求官觅职。奸佞妄生。但当念诵圣 号。看转此经。自然嫉妒不生。高迁禄秩。若有众生泛涉江海。波浪所惊。鱼龙欲伤。可以存思念诵圣号。使得达岸。无有害伤。若有众生。值雷霹雳。风雨惊怖。 但当存思念诵圣号。神气亦清。魂魄不动。若有众生。父母师资六亲不和。兄弟乖逆。但当存思念诵圣号。看转此经。自感六亲和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若有帝 王国主。朝生叛臣。兵火作乱。风雨不调。万民涂炭。怨地尤天。但当持斋念诵。看转此经。风雨便得顺时。叛臣败露。国泰民安。若有众生。为邪精鬼贼妄来所 伤。但存思念诵圣号。妖魅自止。鬼贼灭亡。若有众生山林往来。被虫蛇禽兽奔夺所伤。但当存思念诵圣号。禽虫自退。不敢来害。若有女人。怀受胎孕。临产艰 难。但当存思念诵圣号。自感真气佑护。无痛无伤。便生智慧之男。有相之女。六根具足。母子团圆。若有男子女子慕道求仙。在家出家。养性养命。但当存思念诵 圣号。看转此经。便得功行圆满。白日升天。若有众生。
频遭百锁牢狱之中。呻吟难诉。但当存思念诵圣号。便得解脱。出离囹圄。若有众生为七祖九先门人同学。夫妻男女。身殁之後。流滞寒庭。未得托生。但当存思念 诵圣号。自然出离阴境。便得生天。若有众生为冤家牵引。复连相缠。但当存思念诵圣号。冤家解释。後连断除。
於是。天尊告老君曰。此圣最尊最贵。最圣最灵。每月三九日。多降人间。常於净室中。焚香礼拜。柳枝净水。时花药苗。如法供养。自然寿满一百二十。五福常臻。八难远离。切忌灶下灰烬。石榴秽物。此为不洁。勿令触之。
天尊说经毕竟。大会之中。羣仙唱善。狮子能语。凤凰能言。鱼龙成人。枯朽还生。蠢动含情。福资皆遍。巍巍堂堂。皆得升仙。於是道君老君。无量众真。同声赞叹。今闻妙音。大获利益。奉辞而退。
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信奉的诸神之一。太乙,又作太一。道经说:太乙天尊居天界妙严宫,是专门拯救堕入地狱之人的大神,若人回心向善,只要诚心祈 祷,并默诵“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圣号,即能得到解脱和救 助。道教在举行“超度”道场时,均要悬挂救苦天尊神像,以示接引,救济苦难。救苦宝诰,见《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内。
《西游记》中,太乙天尊所乘的狮子,曾经下凡捣乱唐三藏取经,于是齐天大圣孙悟空出面寻访天尊:“太乙救苦天尊听得,即唤侍卫众仙迎接。迎至宫中,只见天尊高坐九色莲花座上,百亿瑞光之中,见了行者,下座来相见。”
在《包公案·五鼠闹东京》中也曾有施甘露给服毒升天的包公解毒。“玉帝闻奏大悦,又命太乙天尊以杨柳枝水与文曲星饮之,其毒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