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底乡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2021年5月6日,翼城县撤销浇底乡,整建制并入隆化镇,镇人民政府驻隆化村。[1]

乡镇概况

浇底乡地处山西省 翼城县县城东北,距县城50华里,东邻沁水,北接浮山,西南与 隆化接壤,总面积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万亩。全乡共有10个行政村,66个自然村,.农民生活主靠农业和养殖业,农业生产以种植小麦、玉米、药材为主,养殖业以养牛、养猪、养鸡为主。2005年人均纯收入985元,是翼城县唯一的贫困乡。

人口数据

(第五次 人口普查数据[1])   总人口 6835 男 3498 女 3337 家庭户户数 1764 家庭户总人口(总) 6835 家庭户男 3498 家庭户女 3337 0-14岁(总) 1520 0-14岁男 756 0-14岁女 764 15-64岁(总) 4829 15-64岁男 2528 15-64岁女 2301 65岁及以上(总) 486 65岁及以上男 214 65岁及以上女 272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6779

下辖村

浇底村 西村 曹村 油庄村 营底村 王七村 垣头村 翟庄村 沟北村 史村 许村 金古垛村 付家垣村 卫庄村 青城村 石门河村[2]

乡域经济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坚持“生态立乡”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长抓林果短抓畜”的发展战略,强基础、 调结构、上项目、抓服务,乡域经济实力稳步提升。2007年末,全乡 农业总产值达到2430万元, 工业总产值达到6988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8473吨,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12元,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0以下。全乡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农业和农村工作步入了又好又快的发展阶段。

产业发展

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巩固 农业基础地位,突出抓好了生态农业、 生态畜牧业、生态林业。农业上,规划种植优质小麦种植面积4000余亩,玉米优种7000余亩, 小杂粮2000余亩,生地、 黄芹等药材3000余亩。畜牧业上,已初步形成生猪、肉牛、土鸡、奶牛多元化的养殖模式,发展投资100万以上的 养殖基地四个,猪、牛、鸡规模养殖户达50余户,全乡畜牧年产值达到了600万元。林业上,发展5万株以上的优种核桃园区两个,全乡地埂核桃栽植达到了12万株;新建500亩优质苹果基地一个,07年人均增收达2000元;投资200余万元,栽植各类苗木40余万株高标准完成了油 庄万亩 生态园区; 乡村道路绿化百余公里; 天保工程、 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补植补栽3万余亩,全乡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基础设施状况

几年来,通过不断努力,上学、行路、吃水、用电、 信息沟通、能源利用“六难”问题得到了大力解决,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浇底中学和浇底小学两所学校实现了标准化教学;全乡水泥(油)路达80余公里,沟通了全乡南北两大循环,实现了水泥道路村村通;新建旱井200眼,各主要行政村人畜吃水问题全部解决;建设沼气池200余个;十个行政村全部实现光缆电视、电话、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村村通,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

新农村建设

我乡“十一五”期间 新农村建设的思路是“创建一个 品牌村( 油庄村),树立一个样板村( 浇底村),打造三个特色村( 沟北村、 金古垛村、 裴家垣村),建设五个 生态效益村(即 翟庄村、 石村、 青城、 西村、 曹村)”。“品牌村”油庄村以“打造三晋贫困山区生态旅游第一村”为目标,科学规划,扎实推进,完成投资近4000余万元,其投资之多,规模之大,标准之高,在全市、全县树立了榜样;其余各村都以村镇建设为突破口,以“四化、四改、六通、五个一”为重点,在完善巩固提高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 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的建设,全乡各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社会事业发展

乡党委、政府坚持 精神文明建设常抓不懈,组织群众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并多次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类大型文艺演出; 初级卫生保健成果得到了全面巩固;人口管理不断加强,全乡全年无一例超生现象发生;安全和信访体系不断完善;全乡二十五户以上的自然村有线电视光缆入户率达到了100%; 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优化。全乡呈现出人气旺、风气正的良好发展氛围,为建设和谐浇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 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在新的一年里,浇底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将攻坚克难,拼搏创新,全面实施“231”工程,即:突出新农村建设和项目建设两大重点,提升生态农业、生态林业、 生态畜牧业 三大产业,办好事关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十件实事,为实现“生态浇底、富裕浇底、和谐浇底”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乡党委、政府将制定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热忱欢迎各界人士前来投资办厂。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