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教育学院的前身是渡口市教师训练班,成立于1971年3月。
学校广场1971年,渡口市教师训练班并入市师范学校。
1972年,师训班又从师范学校独立出来。
1974年1月,更名为教师进修学校。
1980年3月,更名为渡口教育学院。
1987年,随着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渡口教育学院更名为攀枝花教育学院。[6]
励志楼1972年初,攀枝花卫生学校开始筹建。
1973年2月,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批复同意将该校建成全日制中等专业学校,校名“四川省渡口卫生学校”,省、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双重领导,并纳人招生计划。
1975年,在西区河门口建新校舍,1977年竣工。
1978年,迁新址独立办学。
1987年,随着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更名为攀枝花卫生学校。
1994年,该校被省人事厅、卫生厅、医药管理局授予全省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7]
1983年11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攀枝花大学(地方性专科学校)成立,方毅为之题写校名。
1984年9月,首届中文秘书、中文师资、工业与民用建筑3个专业118名新生进校。
1994年3月,攀枝花教育学院与攀枝花大学合并。
1998年8月1日,攀枝花卫生学校并入攀枝花大学并保留校名,成为集大中专教学于一体的攀枝花普通高等医学教育和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相结合的新型学校。
1999年3月19日,攀枝花卫生学校校为基础组建的攀枝花大学医学系成立。同年,被省教委授予“省级校风示范学校”称号。
2002年,攀枝花卫生学校撤销。
2001年7月,攀枝花大学升建成为普通本科学院,更名攀枝花学院。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举办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办学体制。
学校建筑2002年1月18日 ,攀枝花学院举行挂牌庆典活动,攀枝花学院正式成立。
2004年3月,攀枝花市高级技工学校成建制划归攀枝花学院,成为攀枝花学院一个新的直属教学单位。
2005年6月,攀枝花学院被四川省政府学位办公室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获学士学位授予权。
2007年8月,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铁路医院划归攀枝花学院管理。同年11月,教育部专家组莅临攀枝花学院,对学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评估结果为良好。
2015年,学校入选四川省首批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高校。
2016年,学校入选“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第二批合作高校。同年,学校入选四川省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单位。
2017年,学校入选四川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单位。
2018年6月,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攀枝花学院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
据2020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下设20个教学单位,开设有59个本科专业、41个专科专业,专业设置涵盖理、工、文、法、经、管、医、艺、农9个学科门类。
学院 | 本科专业 | 专科专业 |
---|---|---|
机械工程学院 | 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艺术学院 | 视觉传达艺术、环境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 雕刻艺术设计 |
材料工程学院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 | 工业分析与检验 |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 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技术 | 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商务英语、翻译专业 | 商务英语、英语教育 |
医学院 | 护理学、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眼视光技术、康复治疗技术 |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城乡规划、测绘工程 | 建筑工程技术 |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环境工程、应用化学、园艺 | —— |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 | —— |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冶金工程、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环境工程 | ——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 | 会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管理与实务 |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 |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秘书学 | 学前教育 |
法学院 | 法学、行政管理、旅游管理[8] | —— |
钒钛学院 | 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 |
智能制造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工业工程 | —— |
康养学院 | 护理学 | 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等 |
继续教育学院 | ||
体育部 |
学院 | 本科专业 | 专科专业 |
---|---|---|
机械工程学院 | 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艺术学院 | 视觉传达艺术、环境艺术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 雕刻艺术设计 |
材料工程学院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 | 工业分析与检验 |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 | 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交通设备与控制技术 | 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商务英语、翻译专业 | 商务英语、英语教育 |
医学院 | 护理学、临床医学 | 临床医学、护理、助产、医学检验技术、眼视光技术、康复治疗技术 |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城乡规划、测绘工程 | 建筑工程技术 |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环境工程、应用化学、园艺 | —— |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 | —— |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冶金工程、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环境工程 | ——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 | 会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管理与实务 |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 |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秘书学 | 学前教育 |
法学院 | 法学、行政管理、旅游管理[8] | —— |
钒钛学院 | 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 |
智能制造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工业工程 | —— |
康养学院 | 护理学 | 护理、助产、康复治疗技术等 |
继续教育学院 | ||
体育部 |
俯瞰攀大
师资概况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学校有在编教职工1068人(不含附属医院),其中专任教师925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占比近41%,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比83%;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天府峨眉计划、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等省市各类专家116人次。[2]
杰出专家
省部级及以上专家:杨政、吴恩辉、曹利华、孙金坤、邓刚、胡春生、姜龙、刘昌庚、莫家莉、帅定新、宋来福、田从学、肖亮、杨绍利、杨勇攀、张旭辉、朱云生[9]
教书育人名师
全国优秀教师:朱云山
四川省优秀教师:江俊辉
四川省师德标兵:江俊辉
四川省教学团队:电气控制教学团队(负责人:伍维根)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省部级优势专业15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12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精品课程11门。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冶金工程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环境设计等
特色专业
序号 | 建设年度 | 专业名称 | 项目所在部门 | 负责人 | 备注 |
---|---|---|---|---|---|
1 | 2007 | 自动化 |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 伍维根 | 2008年省特色专业 |
2 | 2007 | 土木工程 | 土木工程学院 | 陈伟 | 2007年省特色专业 |
3 | 2007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 邹敏 | 2010年省特色专业 |
4 | 2008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工程学院 | 杨绍利 | 2008年省特色专业2010年国家级特色专业 |
5 | 2008 | 会计学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朱波强 | 2009年省特色专业 |
6 | 2009 |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 冯明琴 | 2009年省特色专业 |
7 | 2010 | 工程管理 | 土木工程学院 | 黄双华 | 2009年省特色专业 |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序号 | 年度 | 名称 | 层次 | 负责人 |
---|---|---|---|---|
1 | 2007 | 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 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伍维根 |
2 | 2008 | 材料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 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邹建新 |
3 | 2011 | 土木与力学实验教学中心 | 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黄双华 |
省级精品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省级精品课程批准年份 |
---|---|---|
1 | 微积分 | 2010 |
2 | 施工组织管理 | 2010 |
3 | 项目投资管理学 | 2010 |
4 | 微观经济学 | 2009 |
5 | 电机学 | 2008 |
6 | 材料力学 | 2007 |
7 | 会计学基础 | 2007 |
8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2006 |
9 | 大学应用物理 | 2006 |
攀枝花学院2001年-2010年,学校获省教育教学成果奖7项和优秀电教科研成果奖2项,奖励校级教学成果80项,编著出版教材42部。
2008年-2010年,学生138人次在全国、全省各类科技或学科竞赛中获奖61项,申请专利16项(已获专利授权6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或调研报告39篇(EI源刊2篇),出版诗集2部;学生2617人次取得各类职业技能等级或执业资格证书。
序号 | 建设年度 | 专业名称 | 项目所在部门 | 负责人 | 备注 |
---|---|---|---|---|---|
1 | 2007 | 自动化 |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 伍维根 | 2008年省特色专业 |
2 | 2007 | 土木工程 | 土木工程学院 | 陈伟 | 2007年省特色专业 |
3 | 2007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 邹敏 | 2010年省特色专业 |
4 | 2008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工程学院 | 杨绍利 | 2008年省特色专业2010年国家级特色专业 |
5 | 2008 | 会计学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朱波强 | 2009年省特色专业 |
6 | 2009 |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 冯明琴 | 2009年省特色专业 |
7 | 2010 | 工程管理 | 土木工程学院 | 黄双华 | 2009年省特色专业 |
序号 | 年度 | 名称 | 层次 | 负责人 |
---|---|---|---|---|
1 | 2007 | 电工电子实验中心 | 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伍维根 |
2 | 2008 | 材料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 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邹建新 |
3 | 2011 | 土木与力学实验教学中心 | 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黄双华 |
序号 | 课程名称 | 省级精品课程批准年份 |
---|---|---|
1 | 微积分 | 2010 |
2 | 施工组织管理 | 2010 |
3 | 项目投资管理学 | 2010 |
4 | 微观经济学 | 2009 |
5 | 电机学 | 2008 |
6 | 材料力学 | 2007 |
7 | 会计学基础 | 2007 |
8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2006 |
9 | 大学应用物理 | 2006 |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先进单位、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四川省优秀文明校园、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示范科研单位、四川省人才开发先进单位、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四川省兴川战略人才强省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2011年1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10]
2020年11月,入选“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名单。[11]
2022年4月,攀枝花学院以总分120.2位列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371位。[5]
2022年4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名单公布,攀枝花学院团委在列。[12]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建有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20个,其中国家钒钛检测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攀枝花钒钛孵化器1个,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25个,攀枝花市岩矿重点实验室等市级科研平台16个,省级基地建设项目2个,建有市厅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团队14个,其中省级4个,市厅级10个。
省级基地建设项目:钒钛新能源材料研发基地建设、冶金矿产二次资源高效利用研发中心建设
平台类型 | 平台名称 |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钒钛检测重点实验室 |
省级重点实验室 | 太阳能应用推广集成技术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
钒钛材料及复合技术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 |
细鳞片石墨深加工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 |
干热河谷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 |
工业固体废弃物在土木工程结构中开发应用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 |
省级研究院 | 四川钒钛产业技术研究院 |
攀枝花市钛及钛合金研究所 | |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 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
四川钒钛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 |
钛材料制备新技术研发中心 | |
攀枝花石墨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四川省钒钛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省级公共服务平台 | 外贸公共服务平台 |
钒钛文化普及基地 |
(列举名单不全)
平台类型 | 平台名称 |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钒钛检测重点实验室 |
省级重点实验室 | 太阳能应用推广集成技术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 |
钒钛材料及复合技术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 |
细鳞片石墨深加工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 |
干热河谷特色生物资源开发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 |
工业固体废弃物在土木工程结构中开发应用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 | |
省级研究院 | 四川钒钛产业技术研究院 |
攀枝花市钛及钛合金研究所 | |
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 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
四川钒钛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 |
钛材料制备新技术研发中心 | |
攀枝花石墨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四川省钒钛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省级公共服务平台 | 外贸公共服务平台 |
钒钛文化普及基地 |
攀枝花学院(21)截至2018年3月,学校教师承担国家、省、市级以上科研课题1300多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490项,市厅级559项,社会科学类456项,自然科学类848项,科研经费投入1.5亿多元;取得了市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励196项,其中社会科学类成果奖励163项,自然科学类成果奖励33项;发表科研论文近万篇,其中SCI论文238篇(JCR分区1区论文32篇),EI论文611篇,CPCI论文320篇,中文核心期刊2017篇。截至2018年10月,学校授权专利2244件,其中外观专利数量1250件,实用新型专利数量493件,发明专利数量501件。
攀枝花学院截至2016年8月,学院有图书文献总量466.84万册,其中馆藏纸质图书139.08万册,电子图书327.76万册,形成文、理、工、经、管、法、医相结合的、以工为主的多学科藏书体系。收藏《四库全书》《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等古籍图书5000册。订有纸质中外文期刊1225种,电子期刊29572种,中外文数据库29个。
《攀枝花学院学报》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所刊论文从1994年开始被文摘刊物《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转摘,还有论文被索引或入选国内权威图书。开设栏目有:金沙江文化、政治与法律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文学与艺术研究、历史与文化研究、语言与文学研究、教育与教学研究、自然科学研究等栏目。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先后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典、泰国、马来西亚等中国以外高校及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等中国以内高校,在教学、科研和研究生教育等方面建立了合作关系。
学院喷泉据2019年4月官网显示,学校与市内外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275份,承担政府委托课题和咨询项目40余项,合作建成国家级钒钛科技孵化器及省级钒钛生产力促进中心、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园、大学科技园。与中钢集团、攀钢集团和钢城企业集团等210家省内外企业广泛开展合作研究。转让专利技术8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9项,依托科技成果新建科技型企业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