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海龙 它的鼻子上有着小型骨状的隆起物,类似慈母龙及格里芬龙,故被分类在鸭嘴龙亚科下。但是,有些古生物学家则认为盐海龙其实是种赖氏龙亚科。
盐海龙是种草食性恐龙,能够以双足或四足方式移动。它们的卵群显示它们是以族群方式生活,并于安全的地方产卵。
盐海龙 盐海龙的体型就像一头象,约6.5米长。虽然对于盐海龙所知很少,实际只有一个完整头颅骨被发现,它的喙嘴有着30列的小型牙齿,总计约1000颗。这些牙齿是用来咀嚼植物,在草食性恐龙非常普遍,但却在爬虫类中甚罕有。盐海龙的头骨背侧很宽,显示有大型颌部肌肉可供咀嚼。
眼睛前的鼻部隆起物,亦常见于大部分鸭嘴龙科恐龙,可能是雄性用来打斗用的武器,类似现今的羊或山羊。它们也可能是用作声音放大器,用作召集族群之用。它有着厚的尾巴、巨大的身躯及有力的后脚,都是鸭嘴龙科所共有的特征。
盐海龙
盐海龙
盐海龙 中文名称( chinese )→ 盐海龙
其它中文名称( chinese[other] )→ 阿柔龙
拉丁文学名( name )→ aralosaurus
发音( pronounced )→ ar-al-uh-sawr-us
含义( meaning )→ 咸海--[苏联中亚细亚地区](旧译阿拉海;是一个大咸水湖)
目( order )→ ornithischia 鸟臀目
亚目( suborder )→ genasauria 颌齿类
cerapoda 角足龙类
ornithopoda 鸟脚亚目
类(infraorder)→ euornithopoda 真鸟脚类
iguanodontia 禽龙类
euiguanodontia 真禽龙类
dryomorpha 橡树龙类
ankylopollexia 直拇指龙类
styracosterna 硬棘龙类
超科(super family)→ iguanodontoidea 禽龙超科
hadrosauroidea 鸭嘴龙超科
科( family )→ hadrosauridae 鸭嘴龙科=真鸭嘴龙类
euhadrosauria 真鸭嘴龙类=鸭嘴龙科
亚科( subfamily )→ hadrosaurinae 鸭嘴龙亚科
族(tribe)→ hadrosaurini 鸭嘴龙族=格里芬龙族
gryposaurini 格里芬龙族=鸭嘴龙族
属( genus )→ aralosaurus 盐海龙
模式种( type species )→ a. tuberiferus
其它种( other species )→ ...
错误归属种( misassigned species )→ ...
时代( period )→ 白垩纪晚期 turonian to coniacian
分布( found in )→ 哈萨克 俄罗斯
发现地层( stratum )→ ...
食性( diet )→ 草食
典型状态( length up to )→ 长6-8米
推测体重( mass )→ ...
发现者( discoverer )→ rozhdestvensky, 1968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rozhdestvensky, 1968
简介(brief introduction)
英文名字:Aralosaurus
盐海龙生存年代:距今9500万 - 80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
盐海龙发现地点:哈萨克斯坦,亚洲
盐海龙体形:大型恐龙,体长9米[1]
[a]以两脚或四脚行走的大型草食性恐龙,与慈母龙有亲缘关系的鸭嘴龙类。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鸟臀目 Ornithischia 科:鸭嘴龙科 Hadrosauridae 亚科:鸭嘴龙亚科 Hadrosaurinae 属:盐海龙属 Aralosaurus Rozhdestvensky, 19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