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氏中喙鲸 物种名称→ 格氏中喙鲸 拉丁文名→ Mesoplodon grayi 英文名→ Gray's Beaked Whale 科→ 喙鲸科 现况→ 不详 现存→ 不详 背鳍位置→ 中央偏体后方 初生重量→ 不详 成年重量→ 1-1.5吨 族群大小→ 2-6(1-10) 良好食区→ 曾有28只集体搁浅的记录
虽然在海中鉴别雄性格氏中喙鲸颇困难,却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其平直的唇线与细长的白嘴喙都非常独特,而且经常浮现在海面上。尽管多数的相关资料都来自搁浅的死鲸。但已有多次经过证实的目击记录,主要是在南印度洋附近。雄鲸有两只相当小的三角齿,长在颚端稍后方,当雄鲸闭嘴时也看得见;雌鲸通常没有突生的牙齿。雌雄两性的上颚都有成排的退化小牙齿,嵌在牙龈中,而非深植在颚骨上,位置主齿的后方,通常看得见。絮聒喙鲸都有退化牙齿,但是通常不会长出来,因此有人提议将格氏中喙鲸归到另一新属Oulodon属,但未被广泛接受。从目前有限的饿资料推断,格氏中喙鲸可能非常合群,这在喙鲸科中并不寻常。想要鉴别海中的雌鲸与幼鲸可能相当困难。初生2-2.4米,成年4.5-5.6米。
有限的目击记录显示,在海面,它们可能比其他的喙鲸更显眼,似乎更活跃,而且大群聚集在一起生活,曾观察到落单,成对或成小群的格氏中喙鲸;但在1874年新西兰东方查塔姆岛的28只集体搁浅事件显示,可能碰到更大的族群。曾有人看到平缓角度的跃身击浪,全身与尾鳍都跃离水面。也有人观察到快速游行时,以低弧度条约,类似露脊鲸的豚游动作。当格氏中喙鲸浮升呼吸时,一般会将白色的嘴喙伸出水面。
(旧称:格氏喙鲸),下跃喙鲸,南方喙鲸
雄性嘴喙细长,嘴喙,前额前方与喉咙呈白色(有个体差异),头小,前额平坦,喷气孔凹陷,背部呈暗蓝灰,棕灰或黑色,后缘向内凹,末端尖锐,嘴喙细长,唇线相当平直,胸鳍宽短,腹部和体侧布有白或黄色的斑点,身上有长条疤痕,腹部呈淡灰或白色,体型修长,呈纺锤状,背鳍与尾鳍间的锐脊。
末端尖锐,尾鳍没有凹刻,后缘略向内凹
有些背鳍会更斜
牙齿相当小,距离嘴喙前端20-24厘米,边缘呈锯齿状
在南纬30度以南呈环绕极地的分布方式。尽管火地岛(南美洲南端),福克兰群岛,南非,澳大利亚与查塔姆岛等地的记录越来越多,但是相关资料大都仍得自新西兰的多次搁浅事件。北半球的记录仅有一例:1927年搁浅于荷兰北海岸边;在此前后,该区皆无其他记录,所以可能是这只格氏中喙鲸迷路了。马达加斯加南方的深水海域曾有许多目击记录。1980年代早期,在塞舌尔群岛有一次可能的目击,观察到3只成鲸1只幼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