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内翻畸形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造成尺骨轴线向内侧偏移,携物角<0°。称为肘内翻。
(一)发病原因
肘内翻畸形由各种创伤引起肘关节携物角<0°而致病。
(二)发病机制
1.肱骨髁上骨折 为最常见的原因,约占整个肘内翻的80%,有人报道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发生率可达30%~57%,多数学者认为发生原因是由于骨折远端向内侧倾斜所致,研究表明骨折后复位不良,内侧骨质压缩嵌插,骨折外侧端分开及骨折远端内旋扭转是引起骨折远端内侧倾斜的主要原因。
2.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和内髁骨骺损伤 该损伤易产生骨骺早期闭合而引起肘部畸形,亦可因肱骨内髁缺血坏死,使肱骨内髁生长缓慢或停止,并最终导致肘内翻。
3.肱骨内髁骨折复位不良 亦较为多见,尤其是肿胀明显情况下易引起复位失败,或是因复位后未能及时更换石膏所致。
4.陈旧性肘关节脱位 较为少见,大多发生于伤情较为复杂的情况下。
肘关节伸直位内翻角明显增大,可达15°~35°,肘后三角关节改变,外髁与鹰嘴距离加宽;一般肘关节活动正常,但均有不同程度肌力减弱。从X线照片上可侧量出肘内翻角度。
1.肘部畸形
即在肘关节损伤经治疗后(或未经治疗),出现肘关节伸直位内翻角明显增大,严重者可达15°~35°,此时肘后三角关系改变,外髁与鹰嘴之间的距离加宽。
2.功能障碍
肘关节一般活动可基本正常,但均有不同程度肌力减弱。
3.X线照片上可测量
可从测量中显示肘内翻角度,即肱骨纵轴与尺骨纵轴两线的夹角,正常时肘关节有10°~15°的提携角(即呈外翻状);肘内翻时该角度反而变为内翻状。
一、 肘部的功能障碍 ,如肘部的屈曲、伸展、提物受到影响等。
二、肌力下降,肌张力减低:肌肉松弛时被活动肌体所遇到的阻力减退,肌内缺乏膨胀的肌腹和正常的韧性而松弛。可因损害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有异。脊髓前角损害时伴按节段性分布的肌无力、萎缩、无感觉障碍、有肌纤维震颤 。
1.临床表现,肘部畸形:即在肘关节损伤经治疗后(或未经治疗),出现肘关节伸直位内翻角明显增大,严重者可达15°~35°,此时肘后三角关系改变,外髁与鹰嘴之间的距离加宽。
2.功能障碍:肘关节一般活动可基本正常,但均有不同程度肌力减弱。
3.X线照片上可测量:可从测量中显示肘内翻角度,即肱骨纵轴与尺骨纵轴两线的夹角,正常时肘关节有10°~15°的提携角(即呈外翻状);肘内翻时该角度反而变为内翻状。
外伤史,经治疗后肘关节伸直位时内翻角明显增大,严重者可达15°~35°,肘后三点骨性关系改变,肘关节功能部分障碍,肌力减弱,X线检查,可确诊并测量其角度。
一般不会与其他疾病混淆。
消除疼痛,改善功能和矫正畸形是治疗肘内翻的三个目标,其中前两项是主要的。由于职业要求或矫形愿望强烈而临床症状轻微的肘内翻者,则另当别论。
一般认为,对肘内翻角小、肘部疼痛轻微、肘关节功能良好的患者,只给予工作、生活指导即可。对畸形严重、内翻角为30°且疼痛较重、肘关节功能障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者,方考虑手术治疗。
应用肱骨髁上截骨术矫正肘内翻畸形,恢复外翻角,常可获得消除疼痛和改善功能的目的。
楔形截骨术是常用的方法,三角形骨瓣截骨术和“V”形截骨术技术较复杂,需准确设计和仔细操作。无论何种截骨术,截骨部位均需固定,固定方法可选用外固定或内固定。对于继发肘关节骨关节炎或尺神经炎的肘内翻病人,除行截骨术矫正畸形外,对继发病变也应进行相应的治疗。
预后
楔形截骨手术后常能获较好的效果。
首先避免外伤因素导致的骨折,如果发生骨折积极治疗避免畸形。
1.宜合理搭配膳食。宜清淡富于营养为主,多吃蔬果,如香蕉、草莓、苹果等。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多吃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如蜂胶等。
2.以此增强个人抗病的体质。平时还要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
3.忌烟酒忌辛辣。忌油腻忌烟酒。忌吃生冷食物。以避免疾病反复发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