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漏检率" 英文对照编辑
probability of miss;
又称漏检概率。情报检索中与查全率相对应的概念。指未检出的相关文献量与文献库中该种相关文献总量之比。
错检、漏检考核
错检:就是把合格品当成了不合格品(即在检验后的不合格品中还有合格品)
。
漏检:就是把不合格品当成了合格品(即在检验后的合格品中还有不合格品)
。
错检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检验失误、错判,主要是由客观因素造成。
漏检是由于部分或全部项目没有经过检验、
判定就流入下一道工序,
大部分是由主观因素或
管理原因造成的。
当产品的质量主要靠检验把关的情况下,检验人员的检验能力就成了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
本文提供一种考核方法,
供本公司的客户参考。
各单位应该根据本单位和被检验产品的具体
情况加以采用。
一、
考核准备
•
明确考核的范围
——
事先告诉被考核者,这次检验要求查出哪些不合格的问题。这些不
合格的判别准则是什么。
必要时应该事先用不合格样品向被考核者展示。
确信被考核者理解
后才能进行。
如果从生产线上抽调检验员进行考核时,
应该按照生产规定的要求,
检查出应
该查出的各种不合格问题。
•
考核材料
——
总的检验样件数
N
(
100
件)
。它包括两部分:
i.
数量
A
(不少于
50
件)的不合格品。每件存在多多少少不等的某种不合格问题。这
个数量
A
应该包容各种典型的不合格类型。至少必须包容顾客认为接受不了的各种问题。
ii.
数量
B
的合格品。
iii.
把
A
和
B
混合起来。
由考核者用粘胶纸对每个产品编上号码。
根据号码事先分别记录
A
中有哪些不合格问题,数量多少。譬如,第
1
个产品有跳针
2
处、污油渍
1
处、定线外
露
1
处。
第
3
个产品有脱针
1
处、
针洞
2
处、
没有商标
1
处、
缝子吊
1
处、
对位不准
1
处。
当然。不能让被考核者知道。
•
设计一张记录表格
——
上面第
1
行列出要求检查发现的不合格问题。从第
2
行起顺序编
上产品的号码。
要求被考核者把所检验产品发现的不合格问题和数量分别对应填写在该编号
产品内。
•
规定检验时间
——
根据日常生产的检验平均时间规定在一定时间内检验完这些产品数
二、
考核办法
•
把
N
数量产品按照顺序排好,交给被考核者,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检验完。
•
当被考核者发现自己认为是不合格的问题,用贴粘胶纸的办法做标志,并在表格对应的
不合格问题中填写数量。
三、考核计算方法
•
由考核者按照每件产品统计以下数据:
d
-被考核者报告的不合格数,
。譬如
45
。
k
-错检数,在
d
中实际上是合格的数量。譬如
5
。
b
-漏检数,从被考核者认为合格品中
n
-
d
中实际存在的不合格数,譬如
10
。
•
计算准确率
它是抽检总数中检验人员发现的实际不合格数(
d
–
k
)和该抽检总数中实际存在不合格
数
(d
–
k + b)
之比:
准确率=(
d
–
k
)
/ (d
–
k + b)
准确率可以按照件为基础计算。
就是一件衣服只要有一项不合格,
就作为不合格。
也可以按
照不合格项总数为基础计算。上例准确率为(
45
-
5
)
/ (45
-
5
+
10)= 80
%。也可以针
对某一个不合格问题为基础计算。
•
计算错检率
错检是指本来合格的把它作为不合格。
那么错检率应该用合格总数中错了多少来表示。
因此,
它是错检数
k
与该抽检总数中实际存在合格数
(n
-
d
+
k
-
b)
之比:
错检率=
k / ( n
-
d
+
k
-
b)
这个例子为
10
%;它表示有
―
宁错勿漏
‖
的指导思想。如果需要还可以考核漏检率。
•
计算漏检率
漏检是指本来是不合格的把它当作合格的。本例子应该是漏检数
b
与实际存在不合格总数
(d
–
k + b)
之比。这个例子是
20
%。它表示检验人员的粗心情况。
漏检率=
b / (d
–
k +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