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子”古为寒食节的“寒具”,是着名时令美食。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谷部》中十分清楚地交待说:“寒具即食馓也,以糯粉和面,入少盐,牵索纽捻成环钏形,……入口即碎脆如凌雪”。可见馓子麻花的古老非一般食品可与之媲美的了。”寒具称谓,始见于《周礼.笾人》:“朝事之笾,其实黄、白、黑”,郑司农注:“朝事,谓清朝,未食,先进寒具口实奕之笾。” 寒具是以麦、稻、黍等原料,经面制油炸而成的冷食,后泛指制熟后冷食的干粮。寒具作为周朝祭祀品,证明寒食节的起源,与神灵祭祀有着密切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寒食节禁烟时食用的“寒具”,主要指撒子、麻花之类的面制油炸食品。
南北朝时的“寒具”为细环饼。贾思勰《齐民要术》载:“细环饼,一名寒具,以蜜调水溲面,”油炸至金黄色后即可食用,味道极为脆美,类似于今天的甜点心。史料记载,五代时金陵“寒具”制作技艺精湛,“嚼着惊动十里人”。苏轼在《寒具》诗中,对此大加赞赏:“纤手搓来玉数寻,碧油轻蘸嫩黄深。夜来春睡农于酒,压扁佳人缠臂金。”
发展到现代,寒具面制油炸食品,如食品撒子、麻花等,仍然是我国人民非常喜爱的食品。
如金丝套环般黄金灿灿的馓子,层叠陈列,轻巧美观,如金条缠绕,九曲十弯,又如琥珀似的雕塑,叫人喜爱不已。
馓子是用油水面搓条炸制而成,主要营养成分是脂肪及碳水化合物,属高热量、高油脂类食物,不宜多食。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高血脂患者、糖尿病人、肝肾功能不全者不宜食用;老年人、孕妇、肥胖人群少食或不食。
面粉用清油、花椒水和起,切小块,压成圆饼,从中开洞、拉长、搓条、盘层、拉细,入热油炸至金黄色而成,味香酥脆。
主料:牛肋肉
辅料:馓子、土豆、西红柿、葱、姜、干葱、香菜
调料:盐、白糖、酱油、料酒
烹制方法:
1、将牛肉切成块,加入酱油、盐、料酒、葱、姜腌制片刻备用;
2、坐锅点火倒入油,下葱段煸香,放入牛肉翻炒,加盐、料酒、酱油,适量水,再放入西红柿、土豆,加少许糖,转入电压力锅中压15分钟;
3、坐锅点火倒油放入干葱煸香,倒入适量牛肉汤,烧开后放入馓子,煮入味,出锅和牛肉一起装盘,撒入香菜即可。
特点:味浓醇香,风味独特。
馓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很受百姓欢迎,它的制作比较麻烦。在事先将矾、碱、红糖、糖桂花放在盆内用温水溶化,再将面粉倒入和均匀,和好后挫长条盘起来饧一会儿,然后揪成40克一个的小剂。然后进一步加工炸制。
制作方法是:将精面粉加入盐水揉和,反复揉压后,搓成粗条,抹上食用油放入盆中醒面。待油锅热时,将面条制成并列成环状,入油锅炸至金黄色,捞出凉干即可食用。特点是造型优美,香脆可口。
要先做臭豆腐,市场里买的臭豆腐做出来不好吃。
制作方法:豆腐放入坛中,加点隔年留下的烂咸菜汁做成的卤液,坛子封好口,数天之后取出(时间长短要根据季节),白豆腐已成青墨色的臭豆腐了。然后烧制臭豆腐,原料:臭豆腐、辣椒、青葱、蒜、料酒、豆瓣酱、糖、酱油、高汤。
做法:
1.臭豆腐洗净,待用。
2.另用2大匙油炒香辣椒、青葱、蒜,再加入豆瓣酱煸炒,然后依次放入料酒、糖、酱油、高汤,臭豆腐入锅焖制。注意高汤稍微多点。
3.小火焖煮至汤汁浓郁,盛入煲内,加入馓子,盖上盖子焖半分钟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