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川乡

小川乡

目录导航

乡镇概况

小川乡位于歙县新安江山水画廊畔,地处黄千旅游线之中、王小公路的东段,北倚深渡镇,南临新安江明珠千岛湖,并与街口镇、璜田乡、长陔乡相邻;东接新溪口乡、武阳乡;西靠森村乡。乡政府驻地建有小川码头、车站、邮电代办所、小川信用社、卫生院、学校等,电信、移动、联通信息覆盖全乡70%以上,西距黄山市府47公里,离徽杭高速公路20公里;南距千岛湖60公里;黄千公路(武新前公路)沿江穿乡而过。 全乡总面积68.3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79亩,包括水田230亩,旱地49亩,人均不到2厘地;茶园面积12370亩,桑园面积1675亩,可利用水域面积达1500余亩。

经济发展

小川乡小川乡为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发展和壮大集体、民营、个私经济,乡党委政府全心投入,结合乡情,积极拓开思路,奋力崛起,至2006年已建工业企业数6个,其中以黄山市小川仙峰茶厂和黄山市翠绿茶菊有限公司(年产值都在300—500万元,销售窗口涉及十余省市所在地,部分产品已出口东南亚一些国家)、灵山萤石矿、古云石材厂、永华竹木加工厂、辉煌装饰门厂等一批龙头企业,总体发展趋势迅速并健康壮大,且在小水电、矿产、旅游等方面招商引资趋势出现良好态势。

全乡经济支柱产业,在70、80年代,主要还是以茶叶的管理、经营、生产制作和供销拓开上做文章,另外以蚕桑的生产,木竹产业的增长及渔类产业的发展来把握,到2005年,全乡粮食产量达419吨,产值达65.4万元,油籽195吨,产值达48.75;茶叶350吨,产值达1102.5万元;贡菊40吨,产值达180万元;蚕茧94.3吨,产值达179.17万元;果类670吨,产值达73.7万元;渔业产值42万元,林业443万元,副业603万元。全乡网箱养鱼近400只,还成立了黄山市小川乡渔业协会,有效促进渔业发展。据统计全乡95%以上的农业户口,但近60%的人员都在不同时期不同行业的在外地从事非农业生产,并为本地经济发展增添了相当的实力支持。到2005年全乡长期外出务工人数达5842人,外出务工收入总值达460万元。

小川乡小川乡

全乡在上级党委政府指导下,就项目建设、主体事务进展当中,勇于抓住实际,特别是利民工程的实施和发展,诸如国家公益林、退耕还林和中德项目等方面的实施更赢得全乡人民的拥护,还有涉农技术项目的投入,更增添了全乡相关农户的响应,全乡公益林已达36450亩,退耕还林31550亩,(其中荒造764亩),中德项目有经济林153公顷,防林28.2公顷,封育林126.7公顷,所有良种补贴和耕地粮补及林业、医疗相关补助都实际到位。 通过经营管理,引导发展和实际落实,全乡传统产业得以拓展,并在粮、油、茶、桑、果等产业上得到进一步调整优化,总体上已基本形成“高山村竹、中山茶菊、低山蚕桑,田中菜粮、间或花果”的山区特色生态农业格局,整个山区新农村发展气势猛劲推进。

自然气候

小川乡小川乡小川乡属于山区和库区乡镇,主要为中低山地貌,应了一句老话——“开门见山”。地貌态势是“沿江一条线,东西两大片”,既是山区乡又是库区乡,属亚热带北缘山厚型季风湿润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高山峻岭、大江小河,年平均气温16.4℃全乡,平均水量1264.1毫米,森林覆盖率80%。乡内主要有小洲河(包括支流苏川)、古稔河两股水系,河流总长分别在20至10公里不等,落差在百米左右,水利资源丰富,总体气候适宜,山水秀丽,物产丰富,景色迷人。

社会生活

小川乡小川乡小川乡小川乡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简况 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农村、农民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必须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发展三农经济,加快实现富民强乡。一是立足区位和物产特点。做好茶叶、蚕茧、菊花三大传统产业,培育畜禽养殖、网箱养鱼、竹业加工、药材干果和食用笋等现代产业。2006年茶叶总产值达1098万元,其中名优茶、扁茶占90%。饲养蚕种2400余张,产茧100余吨,产值245万元。鼓励农民自采苗木42万株,对现有经济果木林进行补缺补差。举办营茧、养鱼、茶叶制作和干鲜果种植等培训班6期,实施了澳大利亚援助贫困妇女项目。加强动物防疫和禽流感防控,强制免疫率达100%。二是倡导发展民营经济。桐坑源选矿厂投产以来,实现利税50万元。小洲保健茶生产线,实现产值300万元,上缴税收15万元。鼓励春光小洲家禽养殖大户扩大养殖规模,使其成为基地+农户的示范企业。会同交通部门审批车辆、船舶20多户,产生经济效益100多万元。三是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制定了《小川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确定了县级示范村,利用宣传栏、黑板报、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容和重要意义,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认真制定示范村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村庄规划和公益事业发展规划,使新农村建设更科学更规范。深入开展示范村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党员群众集中清扫垃圾,坚决扫除黄赌毒和封建迷信等丑恶现象,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四是紧抓抗旱工作不放松。通过走访群众对16个行政村122个村民组的水源、水量、水资源管理情况进行详细摸底,及时组织抗旱工作组深入村组农户、田间地头,要求确保人畜用水尤其是生活用水的正常供应,及时化解用水纠纷。五是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力度。切实解决农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问题。在总结前两年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方式方法,进一步营造浓厚氛围,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较高的比例。六是积极引导发展民间组织。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乡政府引导成立了小川渔业协会,做好了新安扁茶协会的前期筹备工作。力求通过协会运作,进一步整合产业资源和社会资源,更好的树立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升小川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小川乡小川乡二、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实现大的突破。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引进浙商资金两百余万元,兴建了桐坑源选矿厂,于六月份正式投产,提升了矿产品附加值,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引进芜湖客商投资六十万元新建了小洲保健茶生产线,将农产品精加工后打入超市,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完成了临川水电站前期勘查设计,实行对外招商。认真做好武街公路征地拆迁和遗留问题的处理,尽快恢复和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完成了程家堨大桥接线公路和小川大桥接线公路两大工程,切实解决了影响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实现了群众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夙愿。认真做好小川中心学校地质灾害危房搬迁准备工作,已经选定新建地址,基本完成地质勘探和图纸设计。启动了木桥头护岸工程,进行石砌和灌浆,有望于2006年12月上中旬竣工使用。新建了小洲村头人行桥。硬化了临川至桥川、春光鲍家坞、洲头梁范家山等多条人行道路。解决了程家堨、盘岭等10多个村组尤其是政府所在地的人畜饮水困难。通过引资260万元的项目建设和近200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农民的家庭收入,培植了新的税收增长点,为更好的完成财政收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11月份完成财政总收入90.8万元(其中13.1万元税款定于2006年12月5日前入库),占任务的101%,成为街口地区最具经济活力和经济实力的乡镇。

三、高度重视计划生育。投入主要精力抓好计生政策和法规的宣传,认真实施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工程,加强乡村专干队伍教育管理,全面巩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乡镇。2006年1-10月份投入计生经费18万元,改善并规范了乡计生办、服务所和村服务室的办公硬件,兑现了专干工资和计生户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计划生育市级年终抽查取得好成绩。提供多种形式的计生优质服务,倡导和鼓励优生优育,逐步改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

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有声有色的以平安建设为主题内容的宣传活动,出黑板报21期,悬挂横幅6条,举办法律咨询6场次,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开展法制讲座4期,受教育人数达3400人次,同时还完善充实了乡村安全文明公约具体内容,制作了辖区派出所、盗警和火警电话告知牌,掌握了3165名流出人口的基本情况,创新刑释解教和监外执行人员帮教工作思路,调处了26起矛盾纠纷,解决了一部分反响较大的遗留纠纷,建立了社会稳定预警机制和群体性事件的应急预案,落实了领导信访责任制,办结了12起来信来访及上访案件,强化了森林防火意识,确保无森林火灾发生,组建了乡治安联防队,实行警民联防,群防群治,建立健全护村巡逻制度,定期召开农村治安形势分析会,加强了对农村敏感问题的防范,成立了乡级综治、司法、信访、纪检四位一体的乡镇调解中心,力求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通过上述卓有成效的工作,确保了平安建设一次性顺利通过市级验收。

五、森林防火、防汛、地质灾害防治和安全生产成效显著。一是高度重视安全生工作。深入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活动月”,落实森林防火、防汛等工作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定预案,组建救灾应急小分队,建立了防火期、汛期值班制度和险情巡查制度,实行期内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对学校、车站、码头和矿山等的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对全乡7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制作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明白卡”,与各村和有关单位签订责任书,专人负责落实监测措施,防止地质灾害发生。加大对130多处安全监控点的重点监测,及时开展季度检查、专项检查和突击检查。采取果断措施对桐坑源特大山体滑坡造成的空挂房实行人员和财产紧急转移安置,适时拆除危房,保障了受灾户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武街公路正常施工。配合县安监局强化对非煤矿山的管理,配齐灵山萤石矿的安全设施,停止苏川石料厂生产经营。通过及时检查及时整改,安全形势总体良好,安全防范和档案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六、深入开展效能建设,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紧紧抓住效能建设的核心内容,把贯彻宣传“中央一号文件”同开展效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走村窜户,征求意见,解决问题,为民办实事,造就一支纪律严明、服务热情、办事公道、讲求效率的干部队伍,努力做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

七、面向“三农”,面向未来,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新时代、新形势和新任务,对乡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乡党委政府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全面开展“全民创业行动”,极力引导和吸纳民间资本投资兴业,鼓励乡土拔尖人才和实业家回乡创业。党委政府各部门积极主动服务,努力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实现人生价值和施展个人才华。加强与县直部门和兄弟乡镇之间的沟通合作,使党委政府机构运转进一步协调、进一步富有成效。严格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行政监督、审计监督和统计监督,支持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积极按照上级要求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行政辖村

小川村 桥川村 临川村 方家山村 洲头梁村 古稔村 灵山村 程家堨村

人口数据

小川村 桥川村 临川村 方家山村 洲头梁村 古稔村 灵山村 程家堨村

文化事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6689
3286
3403
家庭户户数 2254
家庭户总人口(总) 6689
家庭户男 3286
家庭户女 3403
0-14岁(总) 1615
0-14岁男 825
0-14岁女 790
15-64岁(总) 4345
15-64岁男 2161
15-64岁女 2184
65岁及以上(总) 729
65岁及以上男 300
65岁及以上女 42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6504

2017年,人口8166人。

历史沿革

总人口 6689
3286
3403
家庭户户数 2254
家庭户总人口(总) 6689
家庭户男 3286
家庭户女 3403
0-14岁(总) 1615
0-14岁男 825
0-14岁女 790
15-64岁(总) 4345
15-64岁男 2161
15-64岁女 2184
65岁及以上(总) 729
65岁及以上男 300
65岁及以上女 42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6504

机构设置

小川乡文广播电视站经2004年合并后统一建制,分片管理,原小洲公社广播放大站建于1969年,后经改制称广播站、广播电视站、文化广播电视站;小川乡站建制同样,均未达标。两处均于1985年建了无线电视差转台,接收安徽台12频道,发射4频道;87年建立卫星地面接收站,接收中央1套、2套。96年建立小洲有线电视前端,传送节目10套,终端用户350余户;97年建立小川有线电视前端,传送节目12套,用户达500余户。至今总体运转效果较好,管理相对正常。

区域内人民公社化时期生产大队或生产队都组建了农民京剧团、宣传队等文艺组织,同时各地设有文化室、图书室、逢年过节进行大型体育、文艺汇演等活动,主要集中在中小学节日娱乐活动。

乡内设有小川、小洲两个中心学校,其中小川中心学校在70年代建有8所完小,21所初小,至2005年形成3所完小,2所初小(教学点);小川中学创办于1968年(时设高中年级一年后撤消),小川小学创办于明清时期;1969年时程家堨、临家坞两完小设初中班一年后撤消。至2005年在校初中生达456人,小学生587人,初中教师28人,小学教师35人。共培养大中专生以上学历人数情况为:94年39人,95年34人,96年85人,97年68人,98年41人,99年42人,2000年43人,2001年51人,2002年66人,2003年110人,2004年90人,2005年119人,2006年115人,共计903人。

小洲中心学校由1960年1所中学、8所完小、17所初小演变而来,至2005年形成完小3所,初小2所,初级中学1所,全校中学生348人,教职工23人;小学生589人,教职工33人;从1950年至2005折间大中专毕业以上人数共计216人。

小川卫生院在2006年3月由小川、小洲两处卫生院合并建立,由原小川联合诊所(小川、小洲两处一起)演变而来,始建于1958年,1958年随改制名称为公社卫生院,1984年又改为乡卫生院。小川乡卫生院等级为乡(镇)卫生院;从业医生状况为:技术人员11人,会计员1人,乡村私营诊所16所,从事执业乡村医生16人。

由于地处沿新安江畔,58年新安江水库建成,沿江程家堨、洲头梁、小川、方家山、临川等五个村的相应自然村庄被淹没,相当一些居民都成了移民迁出或后靠,后经政府有关部门支持,现沿江护岸、码头、渡口及相应村庄通道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符合安全、有效、便民、生产、生活、发展等要求,总建设投入达400余万元,同时在交通、教育、文化、科技、农业、居住等方面投入多元化更是数不胜数,社会公益显著,促进当地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

区域内设有小川、小洲两个信用社,其中小川信用社建立于1953年4月1日,至2005年存款余额为2761万元,贷款余额为782万元,小洲信用社建立于1953年4月,2005年存款余额为2305.1万元,贷款余额为962.2万元。

全乡范围内现有个人私营货运车船情况是:货运车9辆,客运车10辆,日行往返2趟;客运船舶4艘,渡运船2艘,航运达标正常。还有途经往返车船日均10次以上,县乡公路已油化,交通相对便利。

全乡旅居外县副处以上人员达10余人,创业资产在300万元以上的近10人,百万以上经商者和科级以上在外人员在150人以上。据了解洲头梁村过世知名人物凌建予同志原参加过北京哥德巴赫猜想研讨会,时任歙县中学高级数学教师。

资源优势

小川乡在解放初期(51年)建区公所,属大川区迁往小川驻地,时辖三港以上,正口对面的白石村、小洲源、河东岸等区域;52年划乡建镇时,设乡制,有小川乡,古稔、灵山乡,程家堨、临川乡,风景、苏川、汪米滩乡,内设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直到56年合作化,其中三港并入小川乡;58年8月人民公社化,撤区、乡设人民公社,隶属小洲人民公社和古稔人民公社两块,以新安江为界,其中河东社址在新溪口,河西社址在小洲;60年2月两社合并成立小川人民公社;61年下半年设街口区委区公所,本区域分设小洲、小川、新溪口三个人民公社,直到83年体制改革,改为乡制至撤区并乡时;2004年12月由小川、小洲合并成立小川乡人民政府。

现辖区内主要有16个行政村,122个村民小组,其中古稔村8个村民小组,有关山、元正、文山、古稔、高峰、天顺、半山、展坞等8个自然村;灵山村7个村民小组,有灵山坦、西坡汰等2个自然村;程家堨村10个村民小组,有程家堨、文山、上山、上汰、大汰、桐坑、高山、溪东、下溪、天师等10个自然村;洲头梁村5个村民小组,有洲头梁、青山下(毕家园)、上汰、范家山(吴家山、桃树湾、对面、柿树后)等9个自然村;小川村8个村民小组,有毛汰、上岸、下岸、小源、丁家坞口等5个自然村;方家山村12个村民小组,有八亩坦、虎儿山、方家山、呈城坑、高椅汰、四里亭、梅树坞、庄坑、列车坞、黄畔岭等10个自然村;临川村12个村民小组,有临家坞、八亩坦、湟川、江家、下沅、桃树湾、外汰、田坞等8个自然村;桥川村2个村民小组,有桥川、梅川2个自然村;汪米滩村4个村民小组,有汪米滩、米坑、鸡公湾、力漆坞、半山、木花背、竹党、陔石、梨木汰等9个自然村;联盟村5个村民小组,有虎形、来古石、后街坞、姚家山、下杨民、杨民汰、木桥头等7个自然村;西川村8个村民小组,有高峰、里汰、上坦、下坦、西山、光芒坞、外汰、中舍基、凹下、下舍基、外山等11个自然村;升光村8个村民小组,有上下石、田庄、里外湾、西林尖、半山、当浍等6个自然村;苏川村8个村民小组,有苏木坦、上汰、下汰、古隐堂、高山、岭头、外岭、鸡公汰等8个自然村;盘岭村8个村民小组,有里丘田、盘岭、龙山、长竹汰、横丹岭、里壁汰、神仙坞、绝马岭等8个自然村;小洲村6个村民小组,有小洲、前坑、梨树坑、田进坑、后坑等5个自然村;春光村11个村民小组,有刘基堨、阴坑、八洪山、汪家、鲍家堨、坞头、杨家、盘坑、下水碓、下村、上塘坞、下塘坞等12个自然村。

全乡主要姓氏有凌、江、张、吴、胡、方、李、程、吕、潘、冯、叶等十余种,历史相对久远的村庄有小洲、盘岭、古稔、灵山等外,百余年古树主要有樟树、红豆杉、枫树等达50余棵。

招商引资

小川乡领导成员名单 党委书记、人大主席:江明月

乡长:吴会乐

人大副主席:江耀斌

党委副书记:姚文斐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邵炜文

党委委员、常务副乡长:吴杭辉

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张克龙

党委委员、副乡长:曹玉臻

政府副乡长:徐赛美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