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子祠(8)据考证,最迟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汨罗江畔繁衍生息,属于大溪龙山文化范畴。
东周庄王七年(前690),楚武王灭罗子国,将其遗民从宜城(今湖北宜城)迁至丹阳(今湖北秭归)附近的枝江,次年,楚文王迁都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因枝江靠近郢都,“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鼾睡”,随后将罗子国遗民迁至湘江流域,筑城于汨罗江尾闾南岸(今汨罗城区西4公里处),故名罗城,其境域包括今湘阴县、汨罗市、平江县及岳阳县南部和沅江市东部地区。
秦始皇帝26年(前221),以罗子国移民领地设置罗县,治所设罗城,隶属长沙郡。
西汉高祖5年(前202),徙衡山王吴苪为长沙王,长沙郡改为长沙国,罗县随隶。
东汉建武7年(公元31年),恢复长沙郡,隶荆州,罗县仍隶长沙郡。
东汉熹平年间(172---178),划出罗县东部置汉昌县(即平江县)。
建安13年(公元208年)12月,荆州牧降刘备,罗县随隶。
建安20年(215)5月,刘备与孙权议和,划湘江为界,分荆州而治,罗县属吴国,直至三国末年。
晋太康元年(208),西晋灭吴,罗县仍隶荆州长沙郡。
南朝宋元徽2年(474),析罗县、益阳、湘西三县的沿江沿湖地区设置湘阴县,境内分隶罗县和湘阴县。
梁大通2年(528)至太平元年(556),置罗州,州治设在夹城(今汨罗镇夹城村),析罗县南部置湘滨县,县治设城江城(今川山坪镇常公村),析罗县东部、吴昌县西部置岳阳县,县治设长(今长乐镇新村),析罗县北部置玉山县,县治设玉山城(今屈子祠镇农科村玉笥山)。建岳阳郡,郡治设今长乐镇长南村。岳阳郡辖罗县、湘阴、湘滨、玉山、岳阳、吴昌等6县。境内分隶罗、湘阴、湘滨、玉山、岳阳5县。
隋开皇9年(589),撤销岳阳郡设置玉州,州治设在今屈子祠镇农科村的玉笥山,吴昌、湘滨两县并入罗县。湘阴县并入岳阳县。境内隶罗县、玉山县和岳阳县3县,同隶玉州。[6]
开皇11年(公元591年),改岳阳县为湘阴县,撤玉山县并入湘阴县(治所在今长乐镇长乐街)。境内分隶罗县和湘阴县。次年撤玉州改为岳州,罗县和湘阴县改隶岳州。
大业3年(607),岳州改为罗州,后改为巴陵郡(治所在今岳阳市城区),罗县及湘阴县先后隶罗州与巴陵郡。
大业13年(617),罗县县令萧铣据巴陵起兵反隋,号称梁王,罗、湘阴两县属梁。
唐武德4年(621)11月,行军总管李靖在攻降萧铣后设置巴州。两年后改巴州为岳州,罗、湘阴两县先后随隶。
武德8年(625),撤罗县并入湘阴县(治所今川山坪镇城江村),隶岳州。
从此时历经五代、宋、元、清和中华民国时期,至1966年2月,历时1341年,汨罗境地隶属湘阴县。
1966年2月,根据国务院和省人民委员会通知,析湘阴县东部置汨罗县,县城建于高泉山。汨罗县隶岳阳地区。
1986年1月,撤地建岳阳市,汨罗县随隶。
198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汨罗县,改设汨罗市,仍隶岳阳市。
1996年初,汨罗市面积1562平方千米,人口62.67万,辖12镇17乡:城关镇、大荆镇、川山坪镇、长乐镇、古培镇、白水镇、汩罗镇、桃林寺镇、高家坊镇、黄柏镇、弼时镇、新市镇、八景乡、三江乡、天井乡、火天乡、古仑乡、白塘乡、玉池乡、红花乡、黄市乡、沙溪乡、范家园乡、城郊乡、铜盆乡、智峰乡、楚塘乡、新塘乡、磊石乡。境内有国营屈原农场。市政府驻城关镇。
1996年,撤销铜盆乡,设立李家塅镇。至此,汨罗市辖13个镇、16个乡:大荆镇、川山坪镇、长乐镇、古培镇、李家塅镇、白水镇、汨罗镇、城关镇、桃林寺镇、高家坊镇、黄柏镇、弼时镇、新市镇;八景乡、三江乡、天井乡、火天乡、古仑乡、白塘乡、玉池乡、红花乡、沙溪乡、范家园乡、城郊乡、黄市乡、智峰乡、楚塘乡、新塘乡、磊石乡。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汨罗市总户数19.40万户、常住总人口658867人,其中非农业户人口8.83万人,其中,城关镇38802人,汩罗镇23837人,新市镇25191人,古培镇30657人,白水镇32265人,川山坪镇26202人,高家坊镇27102人,弼时镇27573人,李家塅镇21537人,黄柏镇28392人,长乐镇27834人,大荆镇11936人,桃林寺镇23333人,城郊乡33821人,红花乡23647人,黄市乡13449人,玉池乡8444人,沙溪乡17741人,天井乡13517人,智丰乡8603人,三江乡13375人,古仓乡11329人,火天乡18933人,新塘乡14148人,白塘乡17429人,范家园乡17864人,楚塘乡20472人,磊石乡5064人,八景乡2833人,汩罗纺织印染厂7886人,屈原行政区65651人。
2000年,三江乡、范家园乡撤乡建镇。2001年,沙溪乡、楚塘乡撤乡建镇。[7]
汨罗市地图(2)1949年8月,汨罗境内设17乡,3镇。1950年9月,划乡建政结束,改设6区、84乡、2镇。其后,区乡规模常有变更。1956年5月并31乡。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设16个公社,120大队,1126个生产队。1961年底调整至33个公社。1966年2月设置汨罗县,33个公社调整为25个及1个县属镇。1984年撤社复乡,大队、生产队改为村、村民小组。其后部分乡撤乡建镇。
截至2021年,汨罗市下辖15个镇、1个办事处。[8]
15个镇:汨罗镇、新市镇、古培镇、白水镇、川山坪镇、弼时镇、长乐镇、大荆镇、桃林寺镇、三江镇、屈子祠镇、归义镇、神鼎山镇、罗江镇、白塘镇。
1个办事处:营田办事处。[8]
乡镇区划调整
汨罗市区(3)2015年12月3日,湖南省民政厅办公室印发《湖南省民政厅关于同意汨罗市乡镇区划调整方案的批复》(湘民行发〔2015〕118号),同意白塘乡、磊石乡成建制合并设立白塘镇;三江镇、智峰乡、八景乡成建制合并设立三江镇;大荆镇、古仑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大荆镇;红花乡、黄市乡、天井乡成建制合并设立罗江镇;桃林寺镇、火天乡、新塘乡成建制合并设立桃林寺镇;城关镇、城郊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归义镇;黄柏镇、沙溪镇成建制合并设立神鼎山镇;河市镇、黄金乡成建制合并设立河市镇;凤凰乡、琴棋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凤凰乡;同意屈子祠镇、范家园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屈子祠镇,将范家园茶场代管的新湖、新范2个建制村划归屈子祠镇。新设立的屈子祠镇辖1个社区居委会,31个建制村,总面积92平方千米,总人口4.7万人,镇人民政府驻范家(原范家园镇人民政府驻地);将原种场代管的前进、华中、大华、全民4个建制村划归白水镇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的白水镇辖1个社区居委会,24个建制村,总面积81平方千米,总人口4.02万人,镇人民政府驻白水(原白水镇人民政府驻地)。同意李家塅镇、弼时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弼时镇,高家坊镇、川山坪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川山坪镇;撤销玉池乡建制,将其行政区域分别划入弼时镇、川山坪镇。同意长乐镇、新市镇、古培镇、汨罗镇、营田镇的行政区域和天问街道的管辖范围及镇人民政府驻地或街道办事处驻地不作调整。
本轮乡镇区划调整后,汨罗市共减少16个乡镇建制,现辖凤凰乡,白塘、长乐、三江、归义、汨罗、新市、大荆、罗江、神鼎山、弼时、桃林寺、屈子祠、古培、白水、川山坪、河市、营田17个镇,天问街道,共1个乡、17个镇、1个街道,总面积1669.8平方千米,总人口73.59万人,市人民政府驻归义镇(原城关镇)。
建制村合并
屈子祠镇拟将荻湖村、栏湖村、黄兴村、屈原村合并。汨罗作为屈原殉国处,产生了《九歌》、《怀沙》等不朽诗篇,被誉为“蓝墨水的上游”,“屈原”是无法绕过的人文情结。屈子祠村、金沙村、白水村拟合并,此间文物“屈子祠”的强大气场,恰似联结三村干群的精神纽带,新村名“屈子祠村”瓜熟蒂落。[9]
南宋初年,民族英雄岳飞奉命屯兵洞庭湖畔,与汨罗结下不解之缘。屯兵之地位于今白塘镇穆屯村,饮马之地位于马厅村。合村改革中,尘封历史再度被勾起,岳武穆的勃发英姿如在眼前。千年弦歌不绝。穆屯村拟与万红村、拦河村合并,马厅村拟与双义村合并。村民对新村名有各自的朴素情感。有些村民建议“穆屯”、“拦河”各取一字命名;但更多群众认为“穆屯”一词所依附的历史土壤非常厚重,不应摒弃。大家一致同意沿用“穆屯村”、“马厅村”村名,永久保留这两张地名“名片”。[9]
桃林寺镇光前村、东冲村、长塘村也位于洞庭湖畔,和岳武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南宋起就建有武穆祠,3村拟合并后,将“武穆”敲定为新村名。[9]
弼时镇汉山村、弼时村拟合并后,确定新村名为“弼时村”,凸显了红色文化,表达了家乡人民对任弼时的深情,也以另一种形式使本土历史名人魂归故里,梦圆桑梓。[9]
著名电影艺术家白杨是原古仑乡东山里村(今大荆镇农科村)人。为了纪念这位人民艺术家,大荆镇镇村干部在去年启动区划调整时就多次“吹风”:农科村的合并已成为必然;用白杨命名新村,乡友认同,群众意见统一,名称通俗大气。由于思想工作先行,干群均同意将农科村、朱砂村合并,命名为“白杨村”。[9]
屈原、郭嵩焘、任弼时、康濯、白杨等精英人物的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渗透在汨罗人民的血液中,成为他们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江镇拟将八景片区5个村合并,用“八景村”作为维系该片区青山、绿水、老树、古祠的共同家园。他们认为:祖先留下的自然遗产不能丢,共同创造的旅游品牌不能弃,均同意用“八景”作为八景洞库区新村名。拟将汉峰村、青峰村合并,更名为“智峰村”,醇化了智峰山系群众的朴素情感。湘平村、洪源村合并之际,曾取名“湘源村”;但有乡贤表示反对,他们认为:“洪源洞”风光旖旎,古朴厚重,是大革命时期湘阴县首个区苏维埃政府策源地;聂次荫等烈士既是三江镇的历史,更是汨罗市的荣光,洪源洞的风景惹人醉,洪源洞的历史不能忘。在乡贤的奔走呼号下,“洪源洞”被确定为湘平、洪源合村后的新村名。[9]
川山坪镇拟将玉明村、望塔村、玉麓村合并,更名为玉池山村,进一步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将西影村、东影村合并,更名为“隐珠山村”,因为晋朝大学士陶澹为传道讲学,曾来现在的隐珠山建寺隐居。[9]
磊石山坐落在洞庭湖东汊,其东北是屈原殉国的汨罗江,西面是贾谊凭吊的湘江,北面是浩瀚的洞庭湖。村民对磊石山情有独钟。白塘镇拟将江南堤村、长山村、内夹村合并,更名为“磊石山村”。还有明月山、岳峰等村名虽然一波三折,但最终靠名山圣水赢取群众的“芳心”。[9]
汨罗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属幕阜山脉与洞庭湖平原的过渡地带,西临洞庭湖。地处东经112°51′-113° 27′,北纬28°28′-29°27′之间。[10]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汨罗市东与平江相靠,南与长沙、望城两县相携,西与湘阴县、沅江市接壤,北同岳阳县毗邻。最东处为三江镇山阳村的山阳寨,最西处是芦苇场的石湖包,最南端系川山坪镇鹿峰村的陈家湾,最北端是白塘镇汨岳村的汨岳界。南北相距66.75公里,东西相距62.5公里,全境周长301.84公里,总面积1669.8平方公里,汨罗市建城区面积12平方公里。[11]
汨罗市风光(19)汨罗地势东南部高、西北部低,由山地向滨湖平原呈梯降过渡,头枕幕阜,脚踏洞庭。东南部峰岭起伏,连绵成脉,形成天然屏障。其中,东有幕阜山余脉智峰山,群峰拱岱,岭峦盘结,沟谷回环,犬牙交错,地形险峻。山区还有南岭、米家寨、老山尖、苦岭、乌石尖、冷水尖、从毛山、汉峰山等山峰。南部有飘峰山、神鼎山、隐居山、玉池山、湖鼻山、密岩山等。
汨罗的丘陵多处于岗地与低山过渡地带或山地余脉末梢。海拔一般在110-250米之间。岗地是汨罗分布最广的地貌类型,面积613.51平方公里,占汨罗市总面积39.28%。汨罗的平原位于汨罗江及其支流溪谷两侧,由中部向西北部呈扇形展布敞开,地表物质由河湖的沉积作用形成深厚的冲积物或冲积湖组成。海拔绝大部分在50 米以下,平原面积296.01平方公里,平原土质肥沃。[12]
水文
汨罗江汨罗有湘江段及流长4公里、流域面积6.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44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0条。属于洞庭湖水系的有汨罗江,是洞庭湖水系中仅次于湘、资、沅、澧的第五大水系。汨罗江的上游称汨水。汨水发源于江西修水县黄龙山的梨树竭,流经修水的官田桥、龙门厂,平江的长寿街、嘉义、三市、浯口,汨罗的长乐、新市,在大洲湾与罗水汇合。汨罗江流长253.2公里,流域面积5543平方公里。罗水因源出巴陵罗内而得名。罗水流域跨岳阳、平江、汨罗三县市。罗水干流长88公里,流域面积595平方公里。汨罗多年平均降水量1345.4毫米,降水总量 21.31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总量44.65亿立方米,尚可利用的地表水资源为28.43亿立方米。[12]
土壤
汨罗土壤的成土母质有第四纪松散堆积物、花岗岩母质、板页岩母质及云母片岩母质、红岩母质4种,不同母质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壤。土壤类型有水稻土45.60 万亩,红(黄)壤94.57万亩,紫色土11.57万亩,潮土 2.54万亩。土壤分布为南部红(黄)壤水稻土区、中北部红壤水稻土区、汨罗江流域潮土及水稻土区、东北部紫色土、红壤水稻土区。[12]
气候
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四季分明。累计年平均气温17℃,以1 月、4月、7月、10月分别代表冬、春、夏、秋四季, 其平均气温分别为4.4℃、17.0℃、28.9℃、18.1℃。全年气候是冬冷、春暖、夏热、秋凉。 热量充足,雨水集中。累计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1650.1小时,日照百分率为37%。其中71.6%集中在主要农作物生长的7-10月在全国属多雨地区,65.6%的降水和70-85%的总辐射集中在4-10月,光、热、水三者配合较好,适宜于双季稻生长成熟和亚热带经济林木生长,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气候环境。[12]
汨罗(3)汨罗市有土地面积234.29万亩,分为水稻土、红壤、黄壤、紫色土、潮土等土类5个,亚类11个,土属35个,土种103个。土壤分别为第四纪松散堆积物、花岗岩母质、板页岩母质及云母片岩母质、红岩母质而形成。以红、黄壤为主,质量较好。有耕地总面积51.16万亩,宜林地87万亩,草场54.76万亩。土地后备资源充足。花卉、苗木时鲜。[13]
汨罗市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共有蕨类植物15科,25种;裸子植物7科,13种;被子植物94科,383种。其中有培植的48科,253种,有实用推广价值的达180余种。属国家保护的有水杉、银杏、杜仲等,主要用材树种有松、杉、樟、檫、楠竹等。
汨罗市已查明的野生动物有昆虫65科,168种;鱼类20科,90种;鸟类28科,50种;哺乳类16科,29种。还有大量的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属国家保护动物的有鲮鲤(穿山甲)、金钱豹、大鲵(娃娃鱼)、猴面鹰、江豚(江猪)、大灵猫等。主要经济鱼类有草、青、鲢、鳙、鲤等;主要爬行动物有鳖、乌龟、蟹等;主要家畜有牛、猪、羊等;主要家禽有鸡、鸭、鹅等。
市境蕴藏砂金和非金属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已开发利用的有黄金、花岗石、砂砾石、钾长石、石英和粘土等,尚待开发的是高岭土。其中汨罗江砂金矿是已探明的长江以南最大的河流矿床,地质储量20吨左右;高岭土总储量5000万吨以上,可淘洗精泥1250万吨以上;花岗石总储量在5000亿立方米以上,产品已销往日本及国内的20多个省、市、自治区。粘土总储量在10亿吨以上;石英总储量10万吨以上。在境内花岗岩体的晚期伟晶岩脉中,已探明有铍(绿桂石)、锂、铷、铯、铌、钽等稀有金属矿分布。石油、天然气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汨罗市发现矿床、矿点、矿化点40多处。
境内河流多且水量丰富。有大小河流(含溪流)115条,总长654.9公里。流域面积在6.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44条,其中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0条。湘江水系有白水江、白沙河、沙河、九雁水;洞庭湖水系有汨罗江及支流汨江、罗水;还有湄水注入汨江,洪源洞水、蓝家洞水注入罗水。常年平均降水总量为21.31亿立方米;可利用的达28.43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24.21亿立方米,其中可开采量2.36亿立方米。水资源的理论蕴藏能量4.01万千瓦,已有水电站12处,尚可开发12处。史载名泉有贡水、白鹤泉、高泉、甘泉、清泉、福果泉等,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多有开采价值。
长乐甜酒汨罗市的农林特产,主要有优质稻米、高油玉米、茶叶、西瓜、烟叶、杉、松、楠竹、生猪、黄牛、鱼类等。尤其是传统产品长乐甜酒,新产品无公害蔬菜、加华牛肉等,特色鲜明。
2021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663416人,其中男性346264人,女性317152人。总人口中18岁以下人员134857人,18-35岁人员131582人,35-59岁人员266456人,60岁及以上人员130521人。全年出生5053人,其中男性2713人,女性2340人,出生率为7.3‰。死亡4291人,其中男性2455人,女性1836人,死亡率6.2‰。[1]
职务 | 姓名 |
---|---|
市委书记 |
朱平波 |
市委副书记 | 林恒求、叶罡 |
职务 | 姓名 |
---|---|
市长 | 林恒求 |
副市长 | 杨盛、李亚江、刘勇、吴艳平、付文勇、黎明、任娜、曹陶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王敏求 |
副主任 | 吴高明、易红、李才红、徐生足、吴纪卫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仇正勇 |
副主席 | 陈岭华、黄永红、胥亮、张勇、周亚玲 |
参考信息来源:汨罗市人民政府[4]
职务 | 姓名 |
---|---|
市委书记 |
朱平波 |
市委副书记 | 林恒求、叶罡 |
职务 | 姓名 |
---|---|
市长 | 林恒求 |
副市长 | 杨盛、李亚江、刘勇、吴艳平、付文勇、黎明、任娜、曹陶 |
职务 | 姓名 |
---|---|
主任 | 王敏求 |
副主任 | 吴高明、易红、李才红、徐生足、吴纪卫 |
职务 | 姓名 |
---|---|
主席 | 仇正勇 |
副主席 | 陈岭华、黄永红、胥亮、张勇、周亚玲 |
2021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63.9亿元,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速[1]为6.8%(按2019年基数)。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8.4亿元,同比增长8.7%,两年平均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202.3亿元,同比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213.2亿元,同比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7.1%。三产业结构比为10.4:43.6:46.0。人均GDP达到82920.0元,比去年增加6824元,增长9.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0%。[1]
2021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4.3亿元,增长10.7%,其中,农业产值31.1亿元,增长2.9%;林业产值1.9亿元,增长8.5%;牧业产值37.8亿元,增长17.6%;渔业产值8.3亿元,增长3.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1亿元,增长7.0%。
2021年,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95.7万亩,其中稻谷种植面积81.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8.8万亩,其他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9万亩。粮食产量40.5万吨,其中稻谷产量35.6万吨,玉米产量3.7万吨,其他粮食作物产量1.2万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7.5万亩,其中油菜籽14.0万亩,蔬菜及食用菌13.6万亩,瓜果类3.9万亩,其它经济作物种植面积6.0万亩。
2021年,全市猪牛羊禽肉产量7.3万吨,其中猪肉产量5.8万吨,牛羊肉产量0.2万吨,禽肉产量0.5万吨,禽蛋产量0.8万吨。年末生猪存栏61.0万头,全年生猪出栏79.6万头。
2021年,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0万亩;开工各类水利工程3669处,投入资金2.1亿元,移动水利工程土石方506万立方米。[1]
2021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292家,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010.4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同比增长15.6%,两年平均增长11.5%;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两年平均增长8.3%。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7%,占工业增加值的89.7%。
2021年,园区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733.2 亿元,增长19.9%,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72.5%。
2021年,全市共有建筑业企业31家,其中二级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12家,三级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19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5.5亿元,增长12.7%。[1]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2021年,全市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91.1亿元,增长14.1%,其中项目投资271.8亿元,房地产投资 19.3亿元。项目投资中,产业投资完成195.3亿元,工业投资完成179.9亿元,工业技改投资完成125.1亿元。施工项目144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103个,5000万元以下41个。
2021年,全市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38家,其中三级及以上资质企业3家。从商品房屋建筑用途看,住宅投资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76.0%。房地产新开工面积513427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431755平方米。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7亿元,增长12.6%,两年平均增长6.1%,其中限上法人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亿元,下降15.3%。按经营地看,限额以上法人批发和零售业城镇实现零售额20.1亿元,下降18.2%,限额以上法人批发和零售业乡村实现零售额2.4亿元,增长20.7%。按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额下降17.1%;餐饮收入增长26.3%。按商品类别看,粮油、食品类增长25.1%、中西药品类增长66.3%、金银珠宝类增长30.0%、汽车类增长43.6%。
2021年,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53.8亿元,同比增长5.1%。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4564.9万件,同比增长33.5%。
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21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7亿元,增长15.3%,其中税收收入19.1亿元,增长17.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2亿元,增长10.2%,其中税收收入9.3亿元,增长14.1%。地方收入税收占比78.7%。
2021年,全市金融机构共11家,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82.8亿元,较年初增长14.4%,其中个人存款216.3亿元,较年初增长16.4%。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47.1亿元,较年初增长23.5%。全市金融机构存贷比为87.4%。
2021年,全市保险机构共26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7.2亿元,增长3.5%,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3.0亿元,增长9.0%;寿险保费收入4.2亿元,增长0.3%。全年共支付和结付各项赔款2.7亿元,增长22.0%。保险完成税收0.3亿元,增长15.1%。[1]
截至2012年,汨罗市共有“汨罗江畔端午习俗”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个,“长乐抬阁故事会”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个,“屈原传说”、“屈子祠祭典等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个,“民间龙舟打造技术”等岳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6个,“大三爷的故事”等汨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多个,另外普查登记造册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20多项。
端午习俗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汨罗江龙舟赛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是具有一整套丰富、独特而又神秘的端午习俗,分布于汨罗市的汨罗江流域中下游一带。汨罗江畔端午节一般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到十五日止,整个节日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性、广泛的群众性、丰富的多样性、浓郁的文化性、狂热的参与性和深远的影响。
2005年,“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进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9月30日,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长乐故事会
汨罗市长乐抬阁故事会源于隋唐,盛于明清,由元闹花灯中演变而来,是一项集惊、奇、险、巧于一体的传统民间杂技,并集表演、彩绘、历史、天文、地理、文学、民情、时代精神等融为一体的独特的、古老而又神秘的民间行为艺术。故事会分为地故事、地台故事、高彩故事、高跷故事四大类,分上、下市街故事会。2012年,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地花鼓
地花鼓属灯舞类,最初仅限于春节等传统佳节时与大闹花灯活动穿插进行,汇同“狮子”、“龙灯”、“彩莲船”一起进行表演,载歌载舞,情节生动,内容朴实,表演风趣,喜闻乐见。这种文化习俗后来逐渐进入人们日常生活领域,民间操办红白喜事也打起花鼓子来。[14]
汨罗地处在长沙市与岳阳市的中点,位于“长株潭一小时经济圈”内,交通便利,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武广高速铁路纵穿南北;汨罗江、S308线、湘慧线、省道201线横贯东西。
城区内建有汨罗火车站和京广高铁汨罗东站。城区与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均有专门连接线,距107国道6.6公里,距京珠高速24公里,距长沙黄花机场80公里,距岳阳城陵矶货运码头90公里。
2021年,现有客运汽车239辆,全年客运量450万人次。铁路旅客发运量94.8万人次,其中高铁发运量66.5万人次。拥有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171台,其中城市公交辆91台,城乡巴士80台,已开通营运线路40条。全市现有驾校6家,培训8700多人。提质改造农村公路62.9公里,实施安保工程135.0公里。现有小型汽车62651台,摩托车47390台,小型新能源车1227台,大型货车660台,低速车1700台。[1]
汨罗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以素质教育而著名。从1984年开始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探索 。1996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视察汨罗市教育,指示“汨罗经验非常可贵,要逐步在全国推广”。1996年7月由原国家教委在岳阳召开的“全国构建督导评估机制推动素质教育”会议,汨罗素质教育经验推向全国。2006年5月,中国教育报刊社、湖南省教育学会、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教育报刊社在长沙联合举办了“汨罗素质教育论坛”。
2021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299所。其中幼儿园119所,在园幼儿18084人;小学128所,初级中学2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7所,在校小学生40377人,在校初中学生20941人;职业中学3所,在校学生5577人;普通高中7所,在校学生956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20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1]
普通高级中学(6所):
汨罗市第一中学(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汨罗市第二中学(湖南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汨罗市第三中学(湖南省普通高中特色教育实验学校 岳阳市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以音乐为特色)
汨罗市第四中学(湖南省普通高中特色教育实验学校 岳阳市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以体育为特色)
汨罗市第五中学(岳阳市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以美术为特色)
汨罗市一中初高中衔接实验学校 (寄宿制标准化义务教育学校,原汨罗六中)
国家级中职学校:
汨罗市职业中专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学校)
高考补习学校:汨罗市楚雄中学
2021年,全市专利申请量510件,增长45.0%;发明专利授权26件,增长420.0%;有效发明专利158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8件。申请PCT专利2件。国际马德里商标数10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件。向省科技厅申报项目16个,到位项目资金919.0万元。[1]
2021年,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队9个、文化馆(站)16个、公共图书馆(站)16个、纪念馆5个。全市有广播电台1家、电视台1家。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6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岳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馆藏图书17.2万册、报刊150种、古籍2000余册。
2021年,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562个,其中医院9所,妇幼保健院1所,专科疾病防治医院2所,乡镇卫生院1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个,诊所、医务室、门诊部71个,村卫生室及下属点458个。卫生技术人员3497人,增长1.0%,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549人,较去年减少18人(主要原因是实施了电子化注册,对超过两年未执业的人员进行了清理注销),注册护士1406人,增长7.5%。医院拥有床位总数2100张,乡镇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751张,与上年持平。拥有35家定点医疗机构,163家村级卫生室,165家定点零售药店,医疗保障相关工作人员2575名。设置新冠疫苗接种点25个,截至2月18日,累计接种1028994剂次。全市共有核酸检测(PCR)实验室4家,快检实验室1家;设置采样点280个,配备核酸采集人员1132人,设置集中隔离场所7个,合理房间1238个。
2021年,全市共有综合性体育馆5座,游泳场8个,羽毛球馆5个。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我市体育健儿周倩获得摔跤季军,这是岳阳奥运史上获得的首枚奖牌;在省第四届中学生运动会上市二中霍丰瑞同学获得跳高冠军、市一中女子足球队获得第四名;在省校园足球初中总决赛中市体校女子足球队获得乙组第一名;在省田径锦标赛上市体校毛涵斌同学获得标枪全能银牌、张嘉佳同学获得 4x100米接力银牌。[1]
202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29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39元,增长10.7%。
202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730.0元,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167.2元,增长12.4%。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21.8%。[1]
2021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528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91680人,其中在职54809人,退休人员36871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8339人,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54185人,参保率达95.7%。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25773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42472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登记参保人数362323人。领取失业保险金职工人数761人。城市低保户1378人,城市低保标准575元/月,月救助水平达399元;农村低保户10428人,农村低保最低生活保障标准385元/月,月救助水平达249.8元。发放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资金707万元,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3127.7万元。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2192张,收养各类人员950余人。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2.4万人,其中享受抚恤待遇的优抚对象5685人。[1]
2021年,全市已经探明部分储量的矿种主要有花岗岩、长石、石英、高岭土、耐火粘土、砖瓦用粘土、金、砂砾石等八种。其中汨罗江砂金矿是已探明的长江以南最大的河流矿床,地质储量20吨左右;高岭土总储量5000万吨,可淘洗精泥1250万吨;花岗岩预测地质总储量在5000亿立方米以上,可开采利用储量7000万立方米以上;石英总储量10万吨以上;境内花岗岩体的晚期伟晶岩脉中,已探明有铍、锂、铷、铯、铌、钽等稀有金属矿分布。
2021年,环境保护监测站监测分析,全市全年优良天数为353天,优质率为96.7%;平均气温为18.3℃,比历年偏高0.9℃;年极端最高气温38.2℃,出现在8月2日;年极端最低气温-6.0℃,出现在1月9日。年降水量为1629.9mm,比历年多214.1mm,距平百分率比历年多15.1%;年≥0.1mm的降水日数149天,和历年相比偏多1天。年日照时数为1633小时,比历年少57.6小时。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兰家洞主水源和汨罗江备用水源的各监测断面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表1中Ⅲ(三)类水质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
2021年,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833.6公顷,绿地面积 757.0公顷;省级园林式单位14个,市级园林式单位26个;省级园林式小区2个,市级园林式小区5个;综合性公园4个,游园16个,社区公园1个。城市建档并存活的古树名木508株,古树名木后备资源151株。[1]
2021年,全市共有邮政网点37个,邮政快包进口投递量385.6万件,邮政快包出口投递量289.0万件。镇、村级电商服务站154个,农村电商平台邮乐小店APP注册9127户。
2021年,全市4G基站1631个,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共有5G基站518个,覆盖城区及主要集镇;通组光纤宽带端口总数达15.4万,行政村通宽率99.47%,自然村通宽率92.56%。[1]
2021年,全市发现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规行为882起,立案调查815起,,责令停产停业2家;持续推进打非禁燃,共排查经营门店6548家次,查处非法经营、储存烟花爆竹门店374家,非法运输车辆2台次,收缴鞭炮8956挂,烟花845件,行政拘留7人;开展生产安全事故调查4起,治理安全生产领域重大安全隐患17个,排查安全隐患284处,整改276处。建筑工地领域开展日常检查193次、专项督查19次,下发隐患通知书217份,下发停工整改通知书67份,完成隐患整改217个,完成13处违法仓改营场所整治。开展成品油领域打非治违行动,成功查获一个非法获得多达260吨汽油的成品油非法储存点,并抓捕4名涉案人员。道路交通亡人事故88起,死亡89人。[1]
屈子祠大门汨罗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景点有汨罗江、屈子祠、神鼎山、八景洞、任弼时故居、汨罗江国际龙舟竞渡中心、屈子公园、普德观。
千年古祠屈子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屈子祠汨罗江景区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是湘楚文化旅游黄金线上的重要景点。[15]
任弼时纪念馆是国家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莅临该馆,并留下墨宝。该馆已与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纪念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以实现客源共享、优势互补。
2021年,全市A级旅游景区6个,其中3A级景区4个,4A级以上景区2个。星级饭店1家,休闲中心11处,城市文化休闲公园3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一处(白水镇西长村),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1处(屈子祠镇新义村),省级旅游度假区1处(汨罗江旅游度假区),星级乡村旅游区点9处。年接待游客 759万人次,同比增长31.92%。旅游总收入68亿元,同比增长29.4%。在建三星级以上酒店3家。[1]
在建国前后,有与马寅初齐名被称之为“南任北马”的著名经济学家任凯南;有左翼作家联盟骨干并创作《怂恿》、《厄运》等小说12部的彭家煌;曾产生广泛影响的《我的两家房东》、《春种秋收》作家康濯;《青春之歌》作者杨沫、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白杨;以及从事高科技研究的专家谢宪章、杨桃栏、任萱、任邦哲等。
屈原
屈原汨罗是世界文化名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晚年居住、写作和投江殉节之地。战国时期,楚国左徒屈原在遭奸佞诬陷被放逐江南后辗转来到汨罗江北岸的南阳里、玉笥山居住9年,创作了《天问》、《离骚》、《九歌》、《哀郢》、《怀沙》等光辉诗篇,这些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对中国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04年4月30日,任弼时诞生于塾塘乡(今弼时镇)的唐家桥,并在这里度过了儿童少年时期。他4岁描红作画,7岁启蒙读书,先后就读于序贤和湖南一师等学校。
汨罗高家坊(现川山坪镇)人,台湾退役少将,著名军事家。在当时“五七大学”(现汨罗市职业中专学校的前身)读书,现每年清明节会回母校,每年固定捐二万给学校,学校设有“左竹然奖教奖学基金会”,学校的“青江图书馆”是他捐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