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鲁什卡

彼得鲁什卡

目录导航

基本内容

《彼得鲁什卡》创作者斯特拉汶斯基《彼得鲁什卡》创作者斯特拉汶斯基(5)彼得鲁什卡    斯特拉文斯基(lgor Feodro-ovich Stravinsky)的著名芭蕾舞剧《彼得鲁什卡》(Petrouchka/Petrushka)

  1910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夕;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汶斯基正紧张的一部接一部的创作着芭蕾舞剧,《彼得鲁什卡》便是这一时期写成的三部不朽作品中的第二部。

  彼得鲁什卡,是欧洲各国街头木偶剧中永恒的丑角,就像我们儿时马戏中看到的串场小丑。尽管在不同的国家里它们有着各自不同的名字,但小丑们取悦观众的同时却是永远面对相同的嘲弄与侮辱。有关这部舞剧的创作灵感,作曲家于自传中这样写道:“一天,我找到了我所需要的题目:彼得鲁什卡,一个各国集市上都有的不幸角色…小时候,每当我听到街上木偶戏班子高声喊叫‘彼得鲁什卡来了…’时,我都会发疯似的去看那迷人的演出…我感到有责任把这位家喻户晓的老朋友的形象在真正的舞台上树立起来。我知道这部舞剧该用什么方式上演…木偶们应在一个魔术师的命令下变成活人…活人则必有苦难…”就这样,以三个木偶—彼得鲁什卡、芭蕾舞女演员、摩尔人为主要角色、描写俄国下层老百姓生活—他们的爱情、痛苦和死亡的四场芭蕾舞剧诞生了。

  开场是1830年狂欢节的 圣彼得堡广场,嘈杂的人群中一位年老的巫师一边取出三个木偶,一边吹起了笛子以招徕观众;随着笛声,三个木偶令人吃惊的活了起来,并走下戏台,来到广场上跳起了舞……第二场:彼得鲁什卡爱上了芭蕾舞女演员,而女演员却对他不屑一顾,彼得鲁什卡只好向赋予他生命与情感的巫师诉说自己的烦恼和绝望。第三场:嫉妒的彼得鲁什卡闯入了正在调情和跳舞的女演员与摩尔人的房间,最终被摩尔人毒打一顿。终场:场景回到狂欢节的广场:人们正在闹哄哄的唱歌跳舞,突然,彼得鲁什卡冲了进来,摩尔人提刀紧随其后,女演员意图劝阻;厮打中彼得鲁什卡被摩尔人弯刀砍死,众人哗然。老巫师捡起彼得鲁什卡,示意这只不过是布片做成的木偶,随后,观众散去…老巫师正忙着卸台,一抬头看见脸色青紫、呲牙咧嘴的彼得鲁什卡的幽灵盘旋于剧场之上,顿时吓的魂飞魄散,丢下手中木偶,荒不择路的逃入了黑暗之中……

  如果说,《火鸟》一剧中还透着史特拉汶斯基的老师—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缕缕浪漫温情,那么,《彼得鲁什卡》里这些音乐的色彩则是踪影全无;取而代之的是刺耳的音响、粗砺的线条外加荒诞不经的剧情。

  上世纪最伟大的舞蹈家瓦斯拉夫·尼金斯基(Vaslav Nijinsky)的墓前,呆坐着形单影只的铜像——彼得鲁什卡(Petrushka)。这是尼金斯基生前最负盛名的角色之一,也是他常常用以自喻的形象。

  在芭蕾舞剧《火鸟》的巨大成功的鼓舞下,佳吉列夫决定再排演一部以俄罗斯民间传说为题材的舞剧,这就是《彼得鲁什卡》。

  芭蕾舞剧《彼得鲁什卡》的剧本由斯特拉文斯基和贝努瓦合作写成,编舞福金,布景和服装设计贝努瓦,作曲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鲁什卡》最初的灵感产生于作曲家的自由想象:一架钢琴与一个交响乐队的对话引出了三个身份不同的木偶之间的生死恋,钢琴奏出的那着了魔似的琶音刻画出了一个叫“彼得鲁什卡” 木偶形象,他动作笨拙,不善言辞,但感情纯朴,招人喜爱。

  1911年6月13日舞剧首演于巴黎夏特莱剧院,男主角由尼金斯基担任,女主角由卡尔萨文娜担任。首演时尼金斯基对彼得鲁什卡的塑造,得到福金的高度评价。彼得鲁什卡这个角色的成功为尼金斯基的辉煌而短暂的演员生涯树立了丰碑。

  福金认为舞剧《彼得鲁什卡》是自己得意之作,与舞剧《火鸟》那一次边写音乐边排舞蹈不同,这一次福金是拿到完整的音乐总谱之后才开始工作的。在《彼得鲁什卡》中最充分地体现了福金的舞剧改革思想,将自己的编导设想推向了极致。剧中的舞蹈,除了舞姬及街头女孩们的舞蹈使用“足尖”外,几乎不采用古典舞技法。但鲜明的描写性和解释性却使听觉形象和舞台上的视觉形象达到了高度一致,他采用了机械式的动作造型,来强调木偶的个性化特征,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角色”的丰富性格,给芭蕾带来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尽管舞剧《彼得鲁什卡》是福金的创作的顶峰,但在俄国的命运不佳,前苏联时期它只在20年代演过,长期停演后由波亚尔斯基恢复重排,先后在列宁格勒小歌剧院(1961年)和莫斯科大剧院(1964年)舞台演出。1977年著名法国编导贝雅重新排演《彼得鲁什卡》,改用现代主义风格,由“20世纪芭蕾舞团” 演出,并特邀苏联著名舞蹈家瓦西里耶夫主演。这是受到世界舞坛重视的最新版本。

  舞剧《彼得鲁什卡》代表了20世纪初俄罗斯芭蕾在现实主义心理描写和戏剧化方面的较高成就,它的舞蹈和美术设计都堪称一流,而且在这里一反惯例,男主角超过女主角,占据了首位,这在当时是比较罕见的。

  《彼得鲁什卡》

  四场芭蕾舞剧

  剧本:伊格尔·斯特拉文斯墓、亚历山大·布诺瓦

  编导:米哈伊·福金

  音乐:伊格尔·斯特拉文斯墓

  舞美:亚历山大·布诺瓦

  首演:1911年6月13日巴黎

  主演:彼得奋什卡—瓦斯拉夫·尼金斯墓

  舞姬—达玛拉‘卡尔扎维娜

  摩尔人—亚历山大·奥尔洛夫

  夏尔拉坦—艾里克·切凯蒂

  《彼得鲁什卡》是俄国芭蕾大师福金创作的重要作品,也是20世纪初世界芭坛上一部创新杰作。它描述的故事是这样的:在19世纪30年代的彼得堡,集市上,各种买卖热闹非凡,人们踩着积雪在广场上狂欢。第一场,在舞台正中央,从街头戏台的幕布里走出一个长胡须的江湖老汉—魔术师夏尔拉坦,他取出笛子用暗号令大幕拉开。台上出现了三具木偶,分别是:脸颊上画着红圈的舞姬,服饰怪诞的黑色摩尔人和口呈八字形、一副哭丧脸的彼得鲁什卡。他们在老魔术师的指挥下,变换队形机械地跳起了三人舞。舞蹈中,摩尔人爱上了舞姬,不时与她喃喃细语,这引起了彼得鲁什卡的注意,他愤然飞扑上去,但敌不过身强力壮的摩尔人。“停下!”在魔术师的命令下,三个木偶相继倒 禁闭受罚,他僧恨夏尔拉坦,思念舞姬,以木偶特有的笨拙动作,表露了郁积于心的烦恼与痛苦。舞姬前来探望,彼得鲁什卡欣喜若狂,但他那愚昧、粗鲁的行为却吓跑了对方。他使尽了最后的力气,仍未能冲出囚室,垂头丧气地昏倒在地上。第三场,在装饰豪华的摩尔人住室里,摩尔人像幼稚的孩童似地玩弄一个椰子,当他刚要利用弯刀去切那果子时,突发奇想—里面一定藏有一个伟大的神仙,想到这里,他立刻虔诚地跪拜在地。舞姬吹着玩具喇叭跳起了古老风格的华尔兹舞。摩尔人丢下椰子向她求爱,在双人舞的高潮中,彼得鲁什卡破门而入,打断了两人的亲热。激怒的摩尔人用佩刀威吓彼得鲁什卡,将他踢出了门外。摩尔人抱起晕厥的舞姬继续欢舞。第四场,众人继续在集市上欢闹,马车夫、乳娘们的舞蹈相继展开,同时穿插着喝醉了的商人与吉卜赛少女,化装队伍及训兽师和一头大熊也陆续出现……狂欢的景象越来越粗野。突然,彼得鲁什卡掀开幕帘冲了出来,摩尔人持刀紧追不放,舞姬也尾随来到。可怜的彼得鲁什卡被连砍几刀,倒地而死。喧闹的人群围在尸体旁,忙叫来了替官。夏尔拉坦出场,告诉众人他们都是木偶,杀不了人。一场虚惊,众人散去。夏尔拉坦抱起木偶正要离去,乐队奏出了鸣冤似的主题歌。他望着舞台上方出现的彼得鲁什卡挥动拳头的幽灵,恐怖地直打哆嗦。可怜的彼得鲁什卡虽然有着人类一样的哀乐、生死,但谁也不会承认他。

  《彼得鲁什卡》是一部形式创新的舞剧,三个木偶的形象鲜明醒目,各有不同,而且对比性很强。特别是在塑造彼得鲁什卡这个人物上,编导以简洁的手法,将古典舞技法戏剧化,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他走向悲剧命运的感情丰富的性格。所有这些都与以往的芭蕾传统大相径庭,引起观众的强烈反应。

  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在该舞剧音乐创作上也采用了一些全新的手法。在当初的排练时,斯特拉文斯基亲自担任钢琴伴奏,因为除

  了他,再也没有人能视奏如此困难的乐谱,更不用说去启发演员们去理解音乐了,就连编导福金在这些复杂的节奏面前也经常感到束手无策。然而,正是这些音乐给舞剧带来许多启发和生动的色彩,使编导通过音乐获得了很大的想像空间。它作为现代芭蕾中的古典剧目,不仅音乐复杂、须由第一流乐队担任演奏,而且在舞蹈表演上也难度较高,特别是彼得鲁什卡这一角色,一定要由感受丰富、技巧完备的演员才能完成。自尼金斯基首演以来,马辛、罗宾斯、努里耶夫等许多世界著名的舞蹈家,都曾以自己高超的技艺扮演过这一角色。

  近些年来,随着该舞剧的广泛复演,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这一作品的真正价值。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