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打棍使用的棍有三种:一种是穗子棍,另一种叫齐眉棍,再一种是两根三尺长的短棍,棍种不少,棍法自然多变,有二龙头、不见天、大十字、老八点儿、三点头、三楼腿儿、子春秋、三十二下、霸王奉鼎、五虎、夜叉、缠丝、阴魂棍、杆子棍、勺子棍、七棍、北棍、单棍等近二十种打法。开打时,双方将领各带一队人马六到八人,彼此念几句开场诗。打起来时劈啪震耳,呼呼生风,场面惊险,令人膛目,从出现打棍以来,打棍戏不过五、六出,有《岳飞大战金兀术》《水战杨么》《敬德把关》等。[1]
每逢正月十五或节日庆典,打棍都是当地不可缺少的活动之一,以其热烈的场面一直流传至今。[1]
打棍,普遍流行于壮族地区的青少年体育活动,壮话叫“得
勒尺”,意思是打尺子一样长的短棍。用具是两节短棍,短的五寸,长的约一尺五寸。参加者人数不限,主要是青少年。可以分组比赛,也可以单人比赛。先选择一个稍平坦的地方,长度为五十米左右,宽度十多米左右,成长方形。在一端的中间挖一个约三寸深的长方形地槽,面对前方的一头呈斜坡形。玩的时候,将短棍放在斜坡上,少半露出地面,用长棍一击,小棍弹起一米多高,随即用长棍把它打向前方,越远越好。参加打棍的其它人(或另一组)在前方等待,短棍飞来,争着跳起接住。谁接到短棍,谁有权回去打棍。如果没有人接到,短棍落地之后。就可以用长棍量距离(从地槽前端量到短棍落地处),以远者为胜。还有另外一种办法是打棍时不用接,马上丈量距离,接着把短棍横架在地槽上,用长棍往前方挑。其它人在前边接,没接住,他可以打棍,接住了,他就失去打棍机会,加入接棍队伍,由接到的人打棍。谁接的多,打棍机会就多,就有获胜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