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料

崩料

目录导航

简介

炉料突然塌落的现象,称为崩料。煤气分布失常(中心或边缘煤气过分发展、管道行程)和炉缸热制度被破坏(过热或过凉)等,均易产生崩料。

崩料将使煤气分布紊乱,大量在上部末充分加热和还原的炉料一下落入人下部高温区,即发生“生降”,因而炉温急剧下降,严重时甚至造成风口灌渣和炉缸冻结。崩料往往发生于炉料难行或停滞之后,因而崩料往往也是悬料的前奏和原因。在高炉基本顺行的条件下,偶尔有1~2次崩料可以暂不做特殊处理。但对于多次的连续崩料,应根据崩料产生的原因和崩料的严重程度,通过上、下部调节,甚至连续加数批净焦和采取人工坐料,及时消除崩料。[1]

崩料产生原因

炉料下降缓慢或停滞,然后突然塌落的现象称为崩料;反复出现即是连续崩料。造成崩料、连续崩料的原因有:

1、 原、燃料质量变坏,炉内透气性恶化,上、下部调剂未与之相适应;

2、设备缺陷,如炉喉保护板损坏;

3、高炉内衬侵蚀严重,已有结厚、结瘤;

4、操作不当,如加风、提高风温时机不适,炉温剧烈波动未及时调节,渣碱度过高,低料线处理不当。

上述原因引起气流分布失常,产生管道行程,处理不当,发展成为崩料。崩料和管道行程,有时互为因果。管道气流使煤气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没有充分加热和还原的炉料突然大量崩落,尤其是高炉下部的连续崩料,增加炉缸的热支出,严重者造成炉子大凉,甚至炉缸冻结。

崩料征兆

崩料征兆的如下:

1、下料不均,料尺时快时慢,出现停滞、陷落,炉温向热时,风压升高,风量自行减少,管道形成后,风压降低,风量自行增多,崩料后风压立即回升,风量随之减少。连续崩料时,此种现象反复发生,风压、风量曲线均呈锯齿状,严重时呈大锯齿状。

2、炉顶温度剧烈波动,平均值升高,严重时短期内可达800℃ 以上。管道位于边缘时,所在方位炉墙和炉顶温度升高,其他方位的降低;管道位于中心时,炉顶温度升高快而记录点范围较窄。

3、炉顶压力波动大,出现高压尖锋。管道严重时上升管有炉料撞击声。

4、炉喉CO2曲线混乱。边缘管道时四方差值大,管道所在方位第二点的数值低于第一点。

5、静压力压差波动大。边缘管道所在方位的静压力上升,压差下降;中心管道时周边的静压力降低,而差值不大。上部管道崩料时,上部静压力波动大,下部管道崩料时,下部静压力波动大。

6、渣铁温度急剧降低。生铁硅低、硫高,或出现号外铁。渣流动性不好,黑渣挂沟。风口工作不均,有明显生降,部分风口甚至涌渣、灌渣。[2]

崩料的危害

炉料下降速度显著减慢而失去均衡叫难行,难行是崩料的前兆。炉料透气性恶化导致炉料下降速度减慢,物理反应减缓,要及时进行调整,消除难行和合理处理崩料是防止高炉悬料的主要措施,崩料和管道行程有互为因果关系。崩料会使大量生料(未被加热,进行直接还原的炉料)进入炉缸,造成炉缸大凉。炉料没预热会使热风能量损失,炉料不进行间接还原反应,炼铁能耗要升高。

处理措施

崩料的处理措施有:根据崩料的程度及炉温情况采取措施以防止连续崩料,如炉温高,可减风温及喷吹的燃料以减少煤气体积;采取疏松边缘的装料制度或加数批净焦以疏松料层(矿石随后补加);减风以使压差低于崩料前的正常水平。

如崩料转严重,要采取以下措施:大量减风(如10%~20%)直到能制止崩料;高压改为常压,控制压差低于正常值;停止喷吹,大幅度减轻焦炭负荷;发展边缘气流,适当缩小矿石批重;如炉温充足,风口正常,可于出渣或出铁后坐料,使煤气流重新分布;加净焦多批,以疏松料层及提高炉温;出净渣、铁;涌渣的风口喷水防止直吹管烧穿;休风堵部分风口,以利其恢复正常送风,送风后按压差操作;崩料制止且炉温回升时,应先逐渐恢复风量,后恢复风温及焦炭负荷,且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出现反复。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