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竹国

目录导航

简介

孤竹国之谜,存世千载。近年来,唐秦两地有关专家对孤竹国的探究。特别是唐山地区所发现的有关孤竹国和殷商的系列玉器,为孤竹国中心的探究提供了明确的佐证。

唐山滦南大马庄区间,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有殷商遗址发现。如“小贾庄莲台寺商代遗址”等。该地区除发现大量玉文字器,还发现了带有孤竹国先祖的名讳“亚微”铭文的青铜器多件。如青铜觚、青铜鼎等。以上器物,经国内专家学者认定,皆是殷商孤竹遗物。故此论证,唐山滦南即是孤竹国中心。

孤竹释名

“孤竹”一名,亦作“觚竹”,最早见于殷墟甲骨文和商代金文。甲骨卜辞有关竹氏的活动,就有40多条纪录。

河南安阳,河北唐山滦南,辽宁喀左等地所发现的有关孤竹国——甲骨文、青铜器、玉文,以及《国语》、《管子》、《韩非子》、《史记》等,都见有孤竹的记载。

学术界对孤竹国名主要解释为:

一,“孤竹”亦写作“觚竹”,“觚”是青铜制的酒器,“竹”是用以记事的竹简;

二,根据《急就篇》颜师古注:“觚者,学书之牍,或以记事,削木为之”所记,认为“觚”和“竹”同为书写用物。

早期

约公元前1600年前,孤竹先人为先商部族墨氏一支。中原夏朝的诸侯商在夏朝腐败衰落时,首领商汤在伊尹辅助下壮大并趁机灭夏建立商朝,并分封同姓宗亲于商朝北境建立孤竹国,让其作为抵御戎狄保护商朝边境的诸侯国。

中期

商代中叶,孤竹国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北方和东北地区的物资转运贸易,多在其间进行。这个时期的孤竹国,无论文化经济都较发达,声名四海。殷墟甲骨亦有多件甲骨记载孤竹之事。

晚期

西周初,孤竹国为西周分化。西周在其西部建立了燕国,管控孤竹及其北方属地和方国。此时的孤竹国疆域,逐渐被新封赏方国压缩于燕南地区。随后燕国崛起,孤竹国属地再次缩小。公元前664年(周惠王13年)山戎出兵伐燕国,燕向齐国求援,齐桓公救燕出兵伐山戎之“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而南归”,至此,“孤竹国”鲜见史书记载。

孤竹国腹地,在滦河西岸的海阳国境内,即今天滦县的横山以南唐山以东滦南、曹妃甸区、乐亭两县一区境内。孤竹国疆域,幅员辽阔,鼎盛时期,包括河北东北部到辽西地区。

《辽史·地理志》记载:平州“商为孤竹国,春秋为山戎国”。平州管辖卢龙县、安喜县、望都县、滦州(统县三:石城县、马城县、义丰县)。

北宋乐史编著的《太平寰宇记》载:辽宁省朝阳地区“殷时为孤竹国,春秋时为山戎之地,战国时其地复属燕。”《辽史·地理志》记载:“兴中府,古孤竹国,汉柳城县地”,“营州,在商孤竹国”。兴中府、营州都是现在的辽宁省西部地域。周武王伐纣后,孤竹国势力大为削弱,其疆域大为缩小,据《史记·正义》记载:“该孤竹为海阳。”

孤竹文化

1973年,辽宁朝阳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发现的青铜罍,就带有"觚竹"铭文。

《史记索隐》载:“高汤三月丙寅(前1027)封孤竹”。“孤竹”本名“觚竹”,“觚”指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竹”当指刻字记事用的玉简、竹简、木简等文字载体。

孤竹国君及其王子,在殷商国度历任要职。及至商末,孤竹国走出了两位圣贤--——伯夷和叔齐。伯夷叔齐忠于祖国,耻为周臣。其兄弟让国,叩马谏伐、不食周栗,隐于首阳,采薇而食,饿死首阳的故事,千古传唱。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吁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管子曰:“故伯夷、叔齐非于死之日而后有名也,其前行多备矣"。

韩非子曰:"圣人德若尧舜,行若伯夷"。

孔子曰:“伯夷叔齐,古之贤人也。”

孟子曰:“伯夷叔齐,圣之清者也”。“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

屈原歌曰:“行比伯夷,置以为像也。”……

历代帝王更是对伯夷、叔齐倍加称颂。据《永平府志》记载,清康熙永平知府彭士圣《重修清节祠碑记》云:“……自汉熹平五年已有祠。唐天宝七载祀义士八人于郡县。崇祭则自此始。宋大中祥符四年曾访庙遣官致祭。‘清惠’、‘仁惠’谥号则封于政和三年。进侯加公则更于元至元十有八年。至顺元年颁庙额曰‘清圣’,古庙久废。移于郡城内东北隅,为明洪武九年。郡丞梅珪所建,未几复废。景泰五年,郡守张茂乃重建于孤竹故城。成化九年郡守王玺请于朝,赐今额御定祭文……弘治十年,郡守吴杰重修。嘉靖二十六年,郡守张玭重修。隆庆六年,郡守辛应乾,万历十一年兵备雷以仁、郡守任凯,二十七年郡守徐准、曹代萧等,皆经重修……”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帝,皆有诗文歌颂伯夷叔齐。

毛泽东留下了“外辱需人御,将军赋采薇。“的诗句,借伯夷、叔齐清名,赞颂为抗日战争卫国殉难的戴安澜将军。

商与孤竹

殷商关系

孤竹国与商朝王室的关系密切,原因有二:

其一,孤竹国君墨氏与商王同为子姓,是华夏始祖黄帝曾孙帝喾的子孙。

其二,宗族国的关系,孤竹是商分封的同姓宗亲诸侯国。

历代国君

商王朝由汤开始建立,到纣灭亡,一共传了17代,30王(连太丁为31王),时间是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大约600年。殷商初,从《帝王世纪》记载:“汤特封墨台氏于孤竹”,并说,共传了9世。《史记》记载:“契为子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

孤竹国君为“墨胎氏”,亦为其姓,又有说姓“墨”。相传至伯夷、叔齐,其父名“初”,字“子朝”;伯夷名“允”,字“公信”;叔齐名“智”,字“公达”。

称号 姓名 执政时间 世系 备注
高祖墨 前1600年—? 《“孤竹国”所在地探究》
高祖契 、、
曾祖商 、、
祖熤 、、
祖丙 、、
父丙 、、
父丁 墨胎竹猷 第七任孤竹国国君 见《亚微罍考释》
亚微 墨胎初 ?- 商纣王六十一年 父丁之子 见《亚微罍考释》、《 史记索隐》
亚凭 墨胎冯 商纣王六十一年-? 亚微之次子 见《史记·卷061·伯夷列传》、《 路史·国名记》
此后世系失考
以下为家谱记载,从文嗣君开始
献甫
靖平 坚可 庆晨
襄仲 万平(以国为氏,始受姓而竺氏焉)
大会 审己 膺福 云兴
神佑 大清 古民
可强 鎭尚 惧失
孟宗 猛(汉都尉)
发(并州驾别) 会、晋(令尹) 乐敬、彝(河阳宰) 前660年齐桓公北伐,孤竹国从此消亡

孤竹兴衰

称号 姓名 执政时间 世系 备注
高祖墨 前1600年—? 《“孤竹国”所在地探究》
高祖契 、、
曾祖商 、、
祖熤 、、
祖丙 、、
父丙 、、
父丁 墨胎竹猷 第七任孤竹国国君 见《亚微罍考释》
亚微 墨胎初 ?- 商纣王六十一年 父丁之子 见《亚微罍考释》、《 史记索隐》
亚凭 墨胎冯 商纣王六十一年-? 亚微之次子 见《史记·卷061·伯夷列传》、《 路史·国名记》
此后世系失考

建国时间

以下为家谱记载,从文嗣君开始
献甫
靖平 坚可 庆晨
襄仲 万平(以国为氏,始受姓而竺氏焉)
大会 审己 膺福 云兴
神佑 大清 古民
可强 鎭尚 惧失
孟宗 猛(汉都尉)
发(并州驾别) 会、晋(令尹) 乐敬、彝(河阳宰) 前660年齐桓公北伐,孤竹国从此消亡

灭亡时间

大致说来,孤竹是殷商兴起之后北方的大诸侯国。是负责拱卫商朝的血亲诸侯国。一般认为,孤竹国建于商汤封建,兴于殷商中期,衰于西周,亡于春秋。从立国到灭亡存在约940多年(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660年)。

前554年(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商朝在北方的重要诸侯国;后386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660年)是周朝的异姓诸侯国,周衰后被山戎族统治,春秋不久开始处于燕国控制之下,政治地位下降。

考古发掘

据《史记·伯夷列传》注引《索隐》所记:“孤竹君是殷汤三月丙寅日所封”。是为孤竹侯国。殷墟甲骨卜辞文中称“竹侯”。时在商汤建立商朝之初,一说是商汤十八年(待考),约公元前1600年。《史记》记载孤竹国是殷商鼎革后为巩固统治封建的宗亲诸侯国,深受商王信赖。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