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异构酶(glucose isomerase , GI),又称D-木糖异构酶(D-xy lose isomerase)。1957 年最早在嗜水假单胞菌中发现其活性,后来有近百种细菌和放线菌被鉴定为产GI 的菌株[1],其来源非常广泛,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以及植物和动物细胞中均有存在。
GI 是一种胞内酶,参与对进入体内的木糖的利用,其最适的天然底物为D-木糖。后来人们发现,其在胞外可以将D-葡萄糖转化为D-果糖。应用这种酶可以使葡萄糖浆中90% 以上的糖分转化为果精, 使甜度大大提高,从此,GI 被大量应用于高果糖浆( high fructose syrup,HFS) 工业生产中。
虽然不同种属来源的GI 的一级结构有一定的差异,但在空间结构上具有相似性。GIase 都是非糖蛋白,一般以四聚体或二聚体形式存在。其亚基单体分子质量为19 ~ 52 kD。四聚体亚基之间都以非共价键相结合,无二硫键,二聚体之间的结合力强于二聚体内的亚基间结合力,亚基单体间符合222点群对称分布,每个亚基单体分两个结构域。N端的主结构域: 由8 股α /β 螺旋折叠结构围成具有催化作用的“催化口袋”,内层由8 条平行的β 折叠片构成,外层由8 股与β 折叠片交替相邻的α 螺旋构成,α 螺旋的肽链走向与β 折叠片成反平行,活性中心则位于β 折叠的近C 端口部。C 端的小结构域:由几段α 螺旋无规则卷曲成一个远离N 端的不规则环状结构,该结构域参与亚基间的相互作用及活性中心的构建。
四聚体葡萄异构酶有4 个活性中心,呈口袋状,活性中心位于亚基催化域β 桶的近C 端口部。每个活性中心由2 个相邻亚基构成,包含2 个二价金属离子结合位点,以及与底物结合和催化过程相关的保守残基。
GI 它是工业上大规模从淀粉制备高果糖浆的关键酶,且该酶可将木聚糖异构化为木酮糖, 再经微生物发酵生产乙醇。
热稳定性
乳酸杆菌和埃希杆菌GI 的热稳定性较差,链霉菌和枯草芽孢杆菌GI 在高温下相当稳定。嗜热高温菌(Thermus thermophi lus)GI 的热稳定性最高,可能是它对Val 及Pro 等氨基酸的偏爱选择,使其具有更紧密的空间结构[1]。
底物专一性
GI 除了D-葡萄糖和D-木糖外, 还能以D-核糖、L-阿拉伯糖、L-鼠李糖、D-阿洛糖和脱氧葡萄糖以及葡萄糖C-3 、C-5 和C-6 的修饰衍生物为催化底物。但是GI 只能催化D-葡萄糖或D-木糖α-旋光异构体的转化, 而不能利用其β-旋光异构体为底物。
最适pH和最适温度
GI 的最适pH 通常微偏碱性, 在7.0 ~ 9.0 之间。在偏酸性的条件下,大多数种属的GI 活力很低,GI 最适反应温度一般在70 ~ 80 ℃。
金属离子的影响
GI 的活力及稳定性跟二价金属离子有重大关系,Mg2+、Co2+、Mn2+等对该酶有激活作用,Ca2 +、Hg2 +、Cu2+等则起抑制作用。金属离子还影响GI 对不同底物的活性,如凝结芽孢杆菌GI 和Mn2+结合时对木糖的活性最高, 和Co2+结合时对葡萄糖的活性最高。
GI的催化过程主要分为4个步骤:底物结合、底物开环、氢迁移反应(异构化)和产物分子的闭环,其中氢迁移反应被认为是整个反应过程的限速步骤。
烯二醇中间体催化机制
此催化机制首先提出底物是以开环方式与酶结合的。H54 作为碱性催化剂与底物C1 相互作用。底物O1和O2附近的水分子可能是起催化作用的酸,它使底物羰基极化从而促进烯二醇中间体的形成[1]。
负氢离子转移机制
晶体学和酶动力学的证据表明,GI 是采用金属离子介导的负氢离子转移机制。关于负氢离子转移中间体形式有两种看法,一种是阳离子形式, 在异构化过程中, Mg-2 极化底物C1 的羰基产生碳正离子, Mg-1 和K183 作为路易斯酸稳定碳正离子,同时两个金属离子稳定O2 的负电荷 。另一种是阴离子形式,提出与底物的O1 、O2和D257 的羧基形成氢键并与催化离子Mn2+配位的水分子,将质子转移给D257 的CO1 而自身形成OH-离子,此OH-离子夺取底物的质子使其带负电荷,其质子转移是由水分子/氢氧根离子完成的[1]。
HFCS的工业化生产中的α-淀粉酶、β-糖苷酶价格相对较便宜,而GI生产成本较高,是生产HFCS最关键的一步,直接影响HFCS的产量和生产成本,因此GI的生产成本对HFCS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报道的商业化产生菌的酶产量在1000~35000UL[2]。如耐高温GI、 耐酸性GI、对底物亲和力提高的GI、对金属离子依赖性改变的GI、对抑制剂不敏感的GI。
为了增加GI应用于催化反应的批次,降低HFCS的生产成本,工业上一般采用固定化游离GI或产GI的微生物细胞的方法进行HFCS的生产。国外在GI固定化方面的研究较早,技术较成熟。20世纪70年代,通过交联、吸附和包埋等固定化技术实现了6种GI的固定化,并商业化出售。如杰能科公司生产的IGI是通过聚乙烯亚胺/戊二醛交联GI产生菌的细胞,并添加无机载体膨润土、硅藻土混合制得,固定化后的GI稳定性极好,在60℃的填充床反应器中的半衰期达到一年以上[2]。
国内有关GI固定化的研究也较多,但稳定性和酶活力方面仍低于国外水平。邓辉等[3]采用壳聚糖絮凝和戊二醛交联的方法,对表达生产褐色嗜热裂孢菌GI的重组大肠杆菌进行固定化,使固定化的酶活力达到356U·
g-1,半衰期达到61天,基本满足HFCS的工业生产要求。